崇禎改元起故官出按河南妖人聚徒劫村落?遍捕賊魁誅之奉命振延綏①饑因諭散賊黨。帝聞,即命按陜西。劾大將杜文煥冒功,置之法。數(shù)為民請命,奏無不允。
七年九月,超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山西。每歲暮扼河防秦、豫賊,連三歲,無一賊潛渡,以閑修筑邊墻。戶部請稅間架②,?力爭,弗聽。
山西大盜賀宗漢、劉浩然皆前巡撫戴君恩所撫,擁眾自恣。?陽為撫慰,而密令參將虎大威、劉光祚等圖之,以次皆被殲。?行軍樹二白旗,脅從及老弱婦女跪其下,即免死,全活甚眾。在晉四年,軍民戴若慈母。謝病歸。
十四年命協(xié)理戎政。帝嘗問京營軍何以使練者盡精,?對曰:“宜行分練法,技精者,散兵拔為邊勇,否則邊勇降為散兵,壯丁亦然。”帝然之。
十六年三月,帝以襄陽、荊州連陷,召對廷臣,隕涕謂?曰:“卿向歷巖疆??③,可往督湖廣師。”?具疏請得精兵三萬,自金陵趨武昌,扼賊南下。尚書張國維請以總兵唐通、馬科及京營兵共一萬畀④?,又言此兵方北征,俟敵退始可調(diào)。?卒遲回不肯行。帝下詔責(zé)其逗留,遣戍金齒。
未幾,福王立于南京,赦還,復(fù)故秩。吏部尚書張慎言議召用?,為勛臣劉孔昭等所阻。國變后,久之,卒于家。
(選自《明史·吳?傳》,有刪改)
【注】
4.對下列句子中加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3分)
A.?陽為撫慰
B.軍民戴若慈母
C.俟敵退始可調(diào)
D.赦還,復(fù)故秩
答案
解析
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xiàng)是(3分)
A.崇禎改元/起故官出/按河南妖人/聚徒劫村落/?遍捕賊魁誅之/奉命振延綏饑因諭/散賊黨
B.崇禎/改元起故官/出按河南/妖人聚徒劫村落/?遍捕賊魁誅之/奉命振延綏/饑因諭散賊黨
C.崇禎改元/起故官/出按河南/妖人聚徒劫村落/?遍捕賊魁誅之/奉命振延綏饑/因諭散賊黨
D.崇禎改元/起故官出/按河南/妖人聚徒劫村落/?遍捕賊魁誅之/奉命振延綏/饑因諭散賊黨
答案
解析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3分)
A.吳?頗有治理地方的才能。他除暴安民,為河南、延綏、陜西、山西等地的安定作出了貢獻(xiàn)。
B.吳?為官仁厚。他在殲滅山西大盜賀宗漢、劉浩然后,免除了所有脅從者和老弱婦女的死罪。
C.吳?深得皇帝信任。襄陽、荊州淪陷后,皇帝希望吳?能有所作為,而吳?卻令他失望了。
D.吳?遇赦回京后沒能得到福王重用。吏部尚書張慎言曾提議召用他,但劉孔昭等人反對召用。
答案
解析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劾大將杜文煥冒功,置之法。數(shù)為民請命,奏無不允。(5分)
(2)宜行分練法,技精者,散兵拔為邊勇,否則邊勇降為散兵,壯丁亦然。(5分)
答案
(1)他彈劾大將杜文煥冒領(lǐng)功勞,將杜文煥按律法處置。他多次為民請命,所奏沒有不允許的。(譯出“劾”“冒功”“置”“數(shù)”各得1分,語句通順、大意正確得1分)
(2)應(yīng)該實(shí)行分別訓(xùn)練法,技術(shù)精的,由散兵提拔為邊勇,否則由邊勇降為散兵,壯丁也這樣。(譯出“宜”“行”“拔”“然”各得1分。語句通順、大意正確得1分)
【參考譯文】
吳?,字鹿友,揚(yáng)州興化人。萬歷四十一年考取進(jìn)士。歷任邵武、晉江、濰縣知縣。天啟二年,征召授官御史。七年二月,被削去官籍。
崇禎元年,起用以前的官員。吳?出外巡按河南。妖人聚徒搶劫村落,吳?到處搜捕賊寇頭領(lǐng)并誅殺他們。奉命到延綏賑濟(jì)饑荒,于是訓(xùn)諭解散賊黨。皇帝聽說后,便命令他巡按陜西。他彈劾大將杜文煥冒領(lǐng)功勞,將杜文煥按律法處置。他多次為民請命,所奏沒有不允許的。
七年九月,破格提拔為右僉都御史,巡撫山西。每年年末扼守黃河防備秦、豫賊寇,接連三年,無一賊寇能偷渡。在空閑時修筑邊防城墻。戶部請求征收間架稅,吳?極力爭執(zhí),皇帝不聽從。
山西大盜賀宗漢、劉浩然都受前巡撫戴君恩招撫,聚集兵眾自我放縱。吳?假裝安撫慰問,而秘密命令參將虎大威、劉光祚等人對付他們,依次都被殲滅。吳?行軍豎了兩面白旗,脅從人員以及老弱婦女跪在旗下,立即免死,活命的人很多。在晉四年,軍民如對待慈母般愛戴他。(吳?)因病辭職歸鄉(xiāng)。
十四年,被命令協(xié)助處理軍政事務(wù)。皇帝曾問京營軍怎樣使訓(xùn)練的全是精兵,吳?答道:“應(yīng)該實(shí)行分別訓(xùn)練法,技術(shù)精的,由散兵提拔為邊勇,否則由邊勇降為散兵,壯丁也這樣。”皇帝認(rèn)為正確。
十六年三月,皇帝因襄陽、荊州接連失陷,召見朝廷大臣詢問,流著淚對吳?說:“你一向在山區(qū)任職,可前往統(tǒng)率湖廣軍隊(duì)。”吳?呈上奏疏請求得到精兵三萬,從金陵前往武昌,扼制賊寇南下。尚書張國維請求將總兵唐通、馬科及京營兵共一萬撥給吳?,又說這些軍隊(duì)正在北征,等敵人退了才能調(diào)用。吳?終究遲疑不肯出發(fā);实巯略t責(zé)怪他逗留,將他流放戍守金齒。
不久,福王在南京即位,吳?遇赦還京,恢復(fù)原來的俸祿。吏部尚書張慎言提議召用吳?,被勛臣劉孔昭等人阻攔。國家滅亡后,過了一段時間,吳?在家死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1294381.html
相關(guān)閱讀:《定風(fēng)波 次高左藏使君韻》閱讀答案
《項(xiàng)羽本紀(jì)》“項(xiàng)王軍垓下,兵少食盡”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春寒 梅堯臣》閱讀答案
“姚文燮,安徽桐城人”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木芙蓉》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