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24.這首詩的頷聯(lián)為世人傳誦,成為千古名句,請簡要分析它的妙處。(2分)
【答案】(2分)頷聯(lián)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1分),描寫了云夢澤水氣蒸騰,洞庭湖波濤洶涌,搖撼岳陽城的景況,表現(xiàn)了洞庭湖的壯觀景象和雄偉氣勢。(1分),(或:從視覺、聽覺和觸覺角度描繪了洞庭湖雄渾壯闊的博大氣勢,有極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尤其是“蒸”字展示了洞庭湖豐富的貯蓄,“撼”字襯托洞庭湖的浩闊激蕩,氣勢宏大。)(意思對即可)
【解析】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學(xué)生對詩歌語言的理解能力。三四兩句“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繼續(xù)寫湖的廣闊,但目光又由遠(yuǎn)而近,從湖面寫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籠罩在湖上的水氣蒸騰,吞沒了云、夢二澤,“云、夢”是古代兩個湖澤的名稱,據(jù)說云澤在江北,夢澤在江南,后來大部分都淤成陸地。西南風(fēng)起時,波濤奔騰,涌向東北岸,好像要搖動岳陽城似的!皻庹粼茐魸,波撼岳陽城”,與王維的詩句“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yuǎn)空”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兩句被稱為描寫洞庭湖的名句。但兩句仍有區(qū)別:上句用寬廣的平面襯托湖的浩闊,下句用窄小的立體來反映湖的聲勢。詩人筆下的洞庭湖不僅廣闊,而且還充滿活力。
【考點定位】鑒賞詩歌的語言。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25這首詩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2分)
【答案】(2分)本詩委婉地表達(dá)了詩人想做官而沒人引薦,不能為民謀利的苦衷;(1分)希望能夠出仕,一展才華,做一番事業(yè)。(1分)(意思對即可)
【解析】試題分析:此題考查與詩歌的主題有關(guān),品味語言,從“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四句中可以得出作者想做官而沒人引薦,不能為民謀利的苦衷;希望能夠出仕,一展才華,做一番事業(yè)。
詩中“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兩句轉(zhuǎn)入抒情!坝麧鸁o舟楫”,是從眼前景物觸發(fā)出來的,詩人面對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還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卻沒有人接引,正如想渡過湖去卻沒有船只一樣。對方原是丞相,“舟楫”這個典用得極為得體。“端居恥圣明”,是說在這個“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閑居無事,要出來做一番事業(yè)。這兩句是正式向張丞相表白心事,說明自己目前雖然是個隱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還是心焉向往的,不過還找不到門路而已。言外之意希望對方予以引薦。最后兩句,再進一步,向張丞相發(fā)出呼吁,說自己坐在湖邊觀看那些垂竿釣魚的人,卻白白地產(chǎn)生羨慕之情!按贯炚摺卑抵府(dāng)朝執(zhí)政的人物,其實是專就張丞相而言。這里,詩人巧妙地運用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淮南子?說林訓(xùn)》)的古語,另翻新意;而且“垂釣”也正好同“湖水”照應(yīng),因此不大露出痕跡。詩人借了這句古語來暗喻自己有出來做一番事業(yè)的愿望,只怕沒有人引薦,所以這里說“徒有”。希望對方幫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間自然流露出來的。
【考點定位】評價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或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1300409.html
相關(guān)閱讀:《陳涉世家》閱讀訓(xùn)練及參考答案
姚鼐《夜起岳陽樓望月》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王貞白《洗竹》羅隱《竹》閱讀答案對比賞析
昊澄《送何太虛北游序》閱讀練習(xí)及答案【附譯文】
杜甫《秋雨嘆三首(其一)》閱讀答案解析及全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