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yán) 仁
春風(fēng)只在園西畔,薺菜花繁蝴蝶亂。
冰池晴綠照還空,香徑落紅吹已斷。
意長翻恨游絲短,盡日相思羅帶緩。
寶奩如月不欺人,明日歸來君試看。
【注釋】
①冰池晴綠:指池水碧綠。
②羅帶緩:因體瘦而衣帶松。
③寶奩(lian): 奩,鏡匣。這里指鏡子。
④晴綠:指池水。
1.這首詞的上闋采用什么藝術(shù)手法抒發(fā)主人公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5分)
2.試比較“意長翻恨游絲短,盡日相思羅帶緩”與柳永《蝶戀花》“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異同點。(6分)
試題答案:
1.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1分,扣情景關(guān)系作答即可)先以園中花繁蝶亂,春意盎然,暗示思婦因懷人而心煩意亂,無意游賞的心情。(2分)再以碧池澄澈,無一物,落花滿徑襯托思婦的內(nèi)心的空寂、孤獨、失落。(2分)
2.共同點:都以衣帶寬緩間接表達(dá)因思念而形容消瘦。(2分)不同點:前者還以恨游絲短反襯自己情意之長,表意較后者含蓄委婉(2分),后者直言“終不悔”,表意直接明了。(2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翻譯
暮春的風(fēng)光只在庭園的西邊,薺菜花開得正好,蝴蝶也飛來飛去忙亂著。冰清澄澈的池塘一汪碧綠。香徑上的花兒已經(jīng)落盡,就連落在小路上的花瓣也被風(fēng)吹得老遠(yuǎn)。我的相思太深,竟怨搖曳的游絲太短。整日里為相思煎熬,以致體瘦而衣帶漸漸松緩。打開梳妝鏡,鏡如明月,不會騙人,鏡中的人容顏已憔悴,等明日君歸來看鏡,親自看一看我憔悴的容顏,便知我的一片深情。
賞析:
在現(xiàn)存的詞作里,嚴(yán)仁有詞三十首,其中一半以上寫閨情。“閨情”,在唐宋詞里是寫作量占多數(shù)的一種題材。這種詞的表現(xiàn)手法多樣,或雕琢,或白描,但有創(chuàng)意,新穎別致的倒為數(shù)不多。而本詞卻有其獨到之處。
本詞采用常見的上景下情的寫法。但其寫景卻在動與靜對比的同時,用暗示襯托出思婦的情懷。小園內(nèi)春光爛漫,雜花競放,但思婦的視線卻只有小園西畔的一片薺菜花,此時薺菜開出繁密的白色小花,引來許多上下紛飛的蝴蝶。“繁”和“亂”是以薺菜花和蝴蝶的形態(tài)和活動反映出春事已深。“只在”兩字暗示春風(fēng)僅僅在園中停留,卻不光顧寂寞的深閨
薺菜本是可食之野菜,而她無心踏青挑菜,以致聽任薺菜長得遍地都是:“花繁”,不僅形容薺菜長得茂密,又從另一角度暗示了思婦因思春而無意游賞的心情。
詞人借思婦的目光,將關(guān)注點轉(zhuǎn)移到池塘和花徑上。“冰池”指水面光潔如冰,瑩澈清碧。“照還空”,形容冰池在陽光之下顯得透明無比。“香徑”寫落花堆滿小路,送來陣陣芳馨。“吹已斷”,是說枝頭花瓣都已被風(fēng)吹落在地。從這一泓碧水、一條花徑的靜景場面中,襯托出思婦幽閨寂寞、盡日凝望的神態(tài)。這種以寫景為主而景中有情的寫法,過渡到下片抒情,使得全詞融為一體。
下片所寫的相思之情,主要是以間接而曲折的手法來反映的。游絲,是飄蕩于空中的昆蟲之絲,說“恨游絲短”是用以反襯自己情意之長。由于相思而日益消瘦,亦不直接說出,只用“羅帶緩”來暗示。
這種寫法在《古樂府歌》:“離家日已遠(yuǎn),衣帶日趨緩。”中有表現(xiàn)。《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亦有“相去日已遠(yuǎn),衣帶日已緩”之句,不過前者是游子口吻,后者是思婦之辭。這里間接地刻畫出由于離別日久相思不已而漸趨消瘦的思婦形象。
結(jié)尾兩句設(shè)想新奇,以構(gòu)思別出心裁而為人稱道,是承上面“羅帶緩”而進(jìn)一步懸擬他日歸來相見時的情景。這樣的手法更顯示出相思之苦。詞人并未使用直接訴陳因懷人而憔悴之語,而是曲折地說:梳妝匣里的圓鏡不會欺人,待你歸來之日可以看到思婦消瘦的容顏。這種間接的寫法看似癡語,其實是至情的流露。本詞運用反襯、暗示、間接等手法,使詞意婉轉(zhuǎn)層深,獨具韻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1302444.html
相關(guān)閱讀: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閱讀訓(xùn)練及答案【附譯文】
沈宜修《春別》閱讀答案
周邦彥《浣溪沙?樓上晴天碧四垂》閱讀答案附賞析
《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閱讀練習(xí)及答案(2017年山東省德州市中考題
《南史?劉?傳》閱讀練習(xí)及答案【附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