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聽雨
[宋]蔣捷①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巳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注]①蔣捷:南宋詞人,身懷亡國之痛,隱居不住,氣節(jié)為時人所重。
8. 詞人從聽雨這一獨特視角,描繪了自己人生三個階段的不同境遇,分別流露出少年瀟灑、_____ 、_____的心境。
9. 請從虛實結合的角度賞析本詞。
【答案】
8. (1). 壯年漂泊(飄零)、 (2). 暮年孤冷(孤寂、凄冷、凄涼等)
9. ①虛寫:上片回憶少年歌樓聽雨時紅燭羅帳的溫馨歡恰的兩面,以及中年客舟聽雨時江闊云低、西風悲雁的漂泊落寞的場景。(②實寫:下片實寫而今幕年獨在僧廬下聽雨時凄涼孤寂的處境。③虛實結合,感懷已逝歲月,慨嘆目前境況,表達時光易逝、一生漂治孤苦的情感,并暗含對國家由興而衰而亡的嘆惋。
【解析】
8. 試題分析:考查對詞篇內容的理解。一空,壯年聽雨在客舟了。用“江闊、云低、斷雁(孤雁)、西風”四個意象渲染氣氛,強調著風雨飄搖中流亡江海的悲涼心境。二空,用“鬢已星星也”點明“而今”年歲,而“星星”之鬢,暗示愁苦滿懷。也就是寫出了暮年孤冷的情形。
9. 試題分析:欣賞詞句。題干已經給出了分析方向,即從虛實結合的角度賞析。前三句,一句一畫面,以聽雨為線索真切地描畫出自己人生的三個階段:少年,尋歡作樂,歌樓上閑聽歌雨;壯年,漂泊天涯,客舟中愁聽風雨;老年,寄人籬下,僧廬下聽雨度殘年。三幅畫面前后銜接而又相互映照,藝術地概括了作者由少到老的人生道路。這些都是虛寫。下片,單寫“而今”聽雨,夾敘夾議。用“鬢已星星也”電明“而今”年歲,而“星星”之鬢,暗示愁苦滿懷。重心是“悲歡離合總無情”,是議論也是對自己一生經歷、更是對人生的認識!耙蝗坞A前,點滴到天明”,是意味極深的內心獨白:算了,既然命運無情,那就聽任一夜滴雨到天明吧。這些都是實寫。從“而今”這一標志性詞語即可得出判斷。所以說,詞篇屬于虛實結合。很好地表達出詞人由年少時的歡樂無憂,到中年的惆悵彷徨,進而到老年的凄苦無奈的心情,這是亡國者的哀痛,也是失志者的悲憤。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1304183.html
相關閱讀:《謹飭》閱讀練習及答案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閱讀練習(含答案)
雍陶《訪城西友人別墅》閱讀答案附賞析
梁寅《浪淘沙?夜雨》閱讀答案及賞析
全祖望《梅花嶺記》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