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荀鶴《春宮怨》閱讀答案及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古詩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春宮怨 
杜荀鶴
早被嬋娟誤,欲妝臨鏡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
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憶采芙蓉。

注釋:
嬋娟:形態(tài)美好。
慵:懶。
承恩:承受寵歡。
教:使。
碎:繁碎。

(1)詩的標題是“春宮怨”,詩中哪幾句寫的是“春”?哪幾句寫的是“怨”?抒情主人公又因何而怨?(6分)
(2)這首詩的頸聯(lián)尤為人稱道,試作簡要賞析。(5分)
【參考答案】
(1)通過抒情主人公的所見、所聞和所感描繪出一幅典型的盛春正午的綺麗景象:春風駘蕩,鳥聲清脆唧喳,麗日高照,花影層疊繁茂。(2分)
(2)用對比或反襯的手法,借自然界的美好春景,表達抒情主人公心中無春的寂寞空虛之感。既反襯了怨情,又承上啟下,由此引出了新的聯(lián)想。情景交融。(3分)

二:
(1)詩歌的前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請結合具體詩句簡要分析。(4分)
(2)詩歌的后兩聯(lián)分別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并簡要分析這兩聯(lián)在全詩中的作用。(4分)
參考答案
(1)表達了主人公在宮中不得恩寵、孤獨寂寞的怨悔情。 (1 分)主人公本想對著 鏡子梳妝打扮一番,但一想到貌美誤人,又懶得動手(1 分) 。前一句刻畫心理, “誤”字表達了對 入宮的悔恨, “早”字說明自己被誤已久,對宮中生活早已厭倦; (1 分)后一句描寫動作, “慵” 字表現(xiàn)出內(nèi)心的孤寂郁悶。 (1 分)
(2)第三聯(lián),描繪了一幅春風駘蕩,鳥聲輕碎,麗日高照,花影重疊,充滿生機的美好春景圖。 (1 分)以樂景襯哀情,反襯了主人公的怨情,同時承上啟下,引出下文的聯(lián)想。 (1 分)第四聯(lián), 描繪了一幅溪聲潺潺,充滿歡聲笑語的少女采蓮圖。 (1 分)這是主人公對以往自由快樂生活的回 憶,與現(xiàn)在宮中痛苦寂寞的生活形成鮮明對比,以往日的歡樂反襯今日的愁苦。 (1 分)




賞析:
首聯(lián)“早被嬋娟誤,欲妝臨鏡慵”,這兩句是詩歌的發(fā)端,是詩歌的起句。“嬋娟”這里是說人的容貌美好,如同天上的仙女嬋娟。此處喻指宮女的美麗。在古代,女孩選入宮中,長相是首要條件?墒牵⒆尤雽m以后,就沒有人生自由了。但是,進入后宮的宮女們,可沒有幾個等得到皇上恩惠的。正如白居易在《長恨歌》中說:“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所以,陪伴絕大多數(shù)宮女們的自然只有孤苦和寂寞了。詩中一個“誤”字,暗示了“早”字,說明正值青春年華就來到宮中,枉費了自己的青春,就如于?《宮怨》中所說的“今日在長門,從來不如丑”一樣,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從中也透出路宮女的憤激。接著第二句“欲妝臨鏡慵”,此刻,這位宮女正對著銅鏡,本想梳妝打扮一番,但一想到美貌誤自己,又不免遲疑起來,懶得動手了。這里,一個“慵”在,不但描寫了宮女的此時慵懶的神態(tài),而且也表現(xiàn)出宮女怨情,感受到自己的處境很是悲哀。同時,在意義上也含蓄地照應了詩題中的“怨”字。
頷聯(lián)“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這里,承接上聯(lián)而來。這一聯(lián)是對偶句(即流水對),詩人進一步寫出了欲妝又罷的思想活動。句中的“若為容”是“如何打扮”的意思,“恩”即指皇恩。這兩句的意思是說,既然皇上看中并不在于容貌的美好,那么,(我已經(jīng)這樣美了)教我如何打扮才好?是啊,多少“佳麗”都希望得到皇上恩賜,現(xiàn)在我不管怎樣打扮,即使美到極致,又怎樣呢?能受到皇上的寵愛嗎?從這里我們可以感受到多少宮女的青春就葬送在這深宮之中。唐代詩人元稹在《行宮》就表現(xiàn)出了這樣的思想,詩歌寫道:“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在杜荀鶴的詩句中,詩人不但表現(xiàn)了宮女慵懶,以此表現(xiàn)了受不到皇帝的恩寵而失望的心情,而且也暗示了即使在深宮之中,要得到皇上恩寵也是明爭暗斗的。這樣,詩人形象地表現(xiàn)出宮女生活不幸的復雜性。
頸聯(lián)“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在意義上一轉,詩筆從鏡前宮女“懶梳妝”一下子轉到描寫室外春景,照應了詩題中的“春”。詩句描寫出“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的明媚的景象。這是一種美景,一種富有生命氣息的境界?墒牵@樣的春光明媚的自然之景似乎與宮女產(chǎn)生的憂愁之感不相吻合。我們都知道,在文學描寫中,往往是“一切景語皆情語”,“情動于中”是“物使之然”的,“情動于衷而行語言”,因而“借景抒情”又是詩人們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這里,宮女在欲妝又罷的一刻,感受到暖風習習,聽到清脆的鳥聲,透過簾櫳也見到了“日高花影重”的景象。南宋魏慶之的《詩人玉屑·卷三》把“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歸入“綺麗”一格。在這美好的春光中,引發(fā)了宮女的怨苦,喚起了她心中無限的寂寞與空虛之感。在藝術手法上,詩人運用“以樂景表哀情”之法,使宮女的哀情倍增,從而提高了詩歌的審美效果。
尾聯(lián)“年年越溪女,相憶采芙蓉”,這一聯(lián)是全詩情感的集中點。詩人不寫眼前,而是因?qū)m女眼前聲音、光亮、色彩交錯融合的景象,引起了宮女的聯(lián)想,飛躍思緒,回到那時的自由自在的幸福生活中。“越溪”即若耶溪,在浙江紹興,是當年西施浣紗的地方,這里借指宮女的家鄉(xiāng)。“越溪女”這里指宮女自己和原來的伙伴。這里的意思是說,自己(宮女)在入宮以前,每年在家鄉(xiāng)溪水邊和伙伴們采蓮是多么的歡樂。詩人通過回憶的方法,讓宮女把眼前之景與過去之景比較,在比較中突出今日宮女的愁苦。一樂一苦,一歡一憂,不但照應標題中“春”字,而且也暗示著宮女的無盡怨情。
總之,這首《春宮怨》不但描寫了古代宮女失寵后的怨情,而且也給予了詩人對宮女的同情。
我們還要看到,在中國古代宮怨詩中,有些詩人借助宮怨題材,以宮女自況,進而表明仕途的失意,個人身世坎坷等。據(jù)相關資料分析說,就這首《春宮怨》,似乎詩人就借助宮女之怨情,來表明自己不被重用的憤激之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1306404.html

相關閱讀:鄭文寶《柳枝詞》閱讀練習及答案
《明史?張佳胤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王又曾《漢上逢諸親故累邀泥飲》閱讀答案
李白《菩薩蠻》王炎《雙溪種花(其一)》閱讀答案對比賞析
張孝祥《水調(diào)歌頭?聞采石戰(zhàn)勝》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