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夫才思清麗,一時文人少能及之。性沉靜不茍求人知每僚吏至?賓主交歡秀夫獨斂焉無一語。或時宴集府中,坐尊俎間,矜莊終日,未嘗少有希合。至察其事,皆治,庭芝益器之,雖改官不使去己,就幕三遷至主管機宜文字。咸淳十年,庭芝制置淮東,擢參議官。德佑元年,邊事急,諸僚屬多亡者,惟秀夫數(shù)人不去。庭芝上其名,除司農(nóng)寺丞,累擢至宗正少卿兼權(quán)起居舍人。
二王走溫州,秀夫與蘇劉義追從之,使人召陳宜中、張世杰等皆至,遂相與立益王于福州。進端明殿學(xué)士、簽書樞密院事。宜中以秀夫久在兵間,知軍務(wù),每事咨訪始行,秀夫亦悉心贊之,無不自盡。旋與議宜中不合,宜中使言者劾罷之。張世杰讓宜中曰:“此何如時,動以臺諫論人?”宜中皇恐,亟召秀夫還。
時君臣播越海濱,庶事疏略,楊太妃垂簾,與群臣語猶自稱奴。每時節(jié)朝會,秀夫儼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時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拭淚,衣盡?,左右無不悲動者。屬井澳風(fēng),王以驚疾殂,群臣皆欲散去。秀夫曰:“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將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興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數(shù)萬,天若未欲絕宋,此豈不可為國邪?”乃與眾共立衛(wèi)王。以秀夫為左丞相,與世杰共秉政。時世杰駐兵?山,秀夫外籌軍旅,內(nèi)調(diào)工役,凡有所述作,又盡出其手。
至元十六年二月,?山破,秀夫走衛(wèi)王舟,而世杰、劉義各斷維去,秀夫度不可脫,乃杖劍驅(qū)妻子入海,即負王赴海死,年四十四。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性沉靜/不茍求人知/每僚吏至?/賓主交歡/秀夫獨斂焉無一語
B. 性沉靜不茍/求人知/每僚吏至/?賓主交歡/秀夫獨斂焉無一語
C. 性沉靜不茍求人/知每僚吏至/?賓主交歡/秀夫獨斂焉/無一語
D. 性沉靜/不茍求人/知每僚吏至?/賓主交歡秀夫獨斂/焉無一語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登進士第”,又稱為進士及第,指封建社會科舉時代經(jīng)考試合格后錄取成為進士。
B. “遷”“擢”“除”指古代官員職 位升降。“遷”“除”指貶官,“擢”指升官。
C. 古代“學(xué)士”為官職名稱,如“內(nèi)閣大學(xué)士”“首輔大學(xué)士”“端明殿學(xué)士”等。
D. 彈劾是指對享有特別權(quán)利的政府官員或法官等違法時進行刑事追訴的一種程序。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陸秀夫才華出眾。年少求學(xué)時,其師二孟先生很看重他;中進士后,又得到李庭芝的長久賞識和重用,李庭芝即使調(diào)動官職也不讓他離開自己。
B.陸秀夫性格沉靜。他雖才華出眾,卻不茍且求人了解自己。每每同僚議事,他都沉默不發(fā)一言,即使在酒宴上神色也矜持莊重。
C.陸秀夫堅持己見。他參與議事時與陳宜中意見不合,雖然陳宜中是他的上司,但他不放棄自己的意見,導(dǎo)致本就嫉妒他的陳宜中指派言官對他進行彈劾。
D.陸秀夫忠誠愛國。當(dāng)益王因為受驚生病去世時,群臣都想要離去,陸秀夫義正詞嚴的一番話使群臣改變了想法,大家共同擁立衛(wèi)王為帝。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 稍長,從其鄉(xiāng)二孟先生學(xué),孟之徒恒百余,獨指秀夫曰:“此非凡兒也。” (5分)
(2) 宜中以秀夫久在兵間,知軍務(wù),每事咨訪始行,秀夫亦悉心贊之,無不自盡。(5分)
參考答案
4.A
5.B (“遷”指官員升職;“ 除”,授官、拜官,并非貶官)
6.C (原文中并沒有說陳宜中嫉妒陸秀夫)
7.(1) (陸秀夫)逐漸長大,跟隨其同鄉(xiāng)的二孟先生學(xué)習(xí),二孟先生的弟子常常有一百多人,但二孟先生唯獨指著陸秀夫說:“這不是個平凡的孩子。”(稍,逐漸;學(xué),學(xué)習(xí);恒,常常,各1分。句子意思2分)
(2)陳宜中 認為陸秀夫長久地待在軍隊中,熟悉軍中事務(wù),每次遇到大事都咨詢、訪問陸秀夫之后才開始施行,陸秀夫也盡心輔佐他,把自己的想法全都告訴他。(知,熟悉;咨訪,咨詢、訪問;贊,輔佐,各1分。句子意思2分)
參考譯文
陸秀夫字君實,楚州鹽城人。在他三歲時,他父親把家遷到鎮(zhèn)江。(陸秀夫)逐漸長大,跟隨其同鄉(xiāng)的二孟先生學(xué)習(xí),二孟先生的弟子常常有一百多人,但二孟先生唯獨指著陸秀夫說:“這不是個平凡的孩子。”景定元年,陸秀夫考中進士。李庭芝鎮(zhèn)守淮南,聽說了他的名聲,征召安置他在自己的幕府中。
陸秀夫才思清麗,當(dāng)時的文人很少有趕得上他的。他性情沉穩(wěn)安靜,不茍且求人了解自己,每當(dāng)屬吏們來到官署(議事的地方),賓主歡聚一堂,陸秀夫獨自沉默不發(fā)一言。有時在府中宴飲,他坐在酒席間,整日姿態(tài)矜持莊重,不曾有一點希求茍合的意思。等到考察他的政務(wù),都治理得很好,李庭芝更加器重他,即使自己調(diào)任也不讓他離開自己,陸秀夫在李庭芝的幕府中三次升遷至主管機宜文字。成淳十年,李庭芝管轄淮東地區(qū),提拔陸秀夫為參議官。德秸元年,邊境戰(zhàn)事危急,李庭芝幕府中的屬吏大多逃跑,只有陸秀夫等幾個人沒有離開李庭芝。李庭芝把他的名字上奏給朝廷,朝廷任命他為司農(nóng)寺丞,他多次升遷至宗正少卿兼任起居舍人。
二王逃到溫州,陸秀夫與蘇劉義追隨跟從他們,派人召陳宜中、張世杰等人來到溫州,于是共同在福州擁立益王為帝。陸秀夫后升遷為端明殿學(xué)士、簽書樞密院事。陳宜中認為陸秀夫長久地待在軍隊中,熟悉軍中事務(wù),每次遇到大事都咨詢、訪問陸秀夫之后才開始施行,陸秀夫也盡心輔佐他,把自己的想法全都告訴他。不久陸秀夫參與議事和陳宜中意見不合,陳宜中讓言官彈劾并罷免了他。張世杰責(zé)備陳宜中說:“現(xiàn)在是什么時候了,還動用臺諫大臣來彈劾別人?”陳宜中惶恐,急忙召陸秀夫回來了。
當(dāng)時君臣流亡在海邊,許多事情疏忽了,楊太妃垂簾聽政,與群臣說話時依然自稱奴。每到朝會時節(jié),陸秀夫端正笏板莊重地立于一邊,到治朝上,或者有時在奔行路途中,陸秀夫凄然落淚,用官服擦淚,衣服都被沾濕了,身邊的人沒有不悲痛的。在井澳遭遇大風(fēng),益王因為受驚生病去世,群臣都想要離去。陸秀夫說:“度宗皇帝有一個兒子還活著,將把他置于何地?古人尚且有憑借一支軍隊和方圓十里之地復(fù)興國家的,現(xiàn)在百官有司都具備,有士兵數(shù)萬人,上天如果不想滅絕宋朝,憑借這些難道不可以建立國家嗎?”于是與眾人共同擁立衛(wèi)王為帝;实塾谑侨蚊懶惴驗樽筘┫啵c張世杰一同掌管政事。當(dāng)時張世杰的軍隊駐守在屋山,陸秀夫?qū)ν饣I劃戰(zhàn)事,在內(nèi)調(diào)度工程,凡是皇帝有所述作,又都出自他的手。
至元十六年二月,屋山被攻破,陸秀夫跑向衛(wèi)王的船,而張世杰、蘇劉義各自砍斷纜繩離去,陸秀夫揣測不可能逃脫,就拿著劍驅(qū)趕他的妻子兒女跳海,隨即背著衛(wèi)王投海而死,享年四十四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1316193.html
相關(guān)閱讀:兩首邊塞詩《塞下曲》比較閱讀答案
《南鄉(xiāng)子?冬夜》閱讀答案及賞析
張岱《陶庵夢憶》序 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憶江南 ? 銜泥燕 (唐)牛嬌》《蝶戀花① (清)納蘭性德》
《春興 武元衡》《題春晚 周敦頤》比較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