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李端《拜新月》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古詩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拜新月
李端
開簾見新月, 即便下階拜。
細語人不聞, 北風吹羅帶。
⑴這首小詩寫的主人公是誰?寫的是一件什么事?
⑵第三句說,別人聽不見詩中主人公的“細語”,結合詩的意境,想一想這些“細語”該是些什么內(nèi)容?
⑶第四句描寫的是一幅怎樣的景象,這對表現(xiàn)人物有什么作用?
參考答案
⑴一位少婦;寫她思念丈夫?qū)υ录氄Z的事。
⑵思夫時的千愁萬緒、無限的煩惱,以及深深的關切囑托等;
⑶第四句寫寒風吹動少婦裙帶來回飄動的景象,可見她“細語”時間的長久和她思夫時感情的深沉。

【注釋】
 、傩略拢恨r(nóng)歷月初形狀如鉤的月亮。
  ②細語:輕聲訴說。

詩意:
拉開窗簾,看到了一彎新月;就立即走下臺階隨地而拜。輕聲訴說,誰也聽不見;只看見北風吹動了她的裙帶。



賞析:
盛唐李端的五言絕句,描寫盛唐時期拜月之風俗,作者對細節(jié)的描寫傳神入化,主人公拜月虔誠純真的高尚情感躍然紙上,沁人肌髓。這首五言絕句,在輕描淡寫之間讓人頓時如身臨其境,感受拜月全境,妙不可言。
唐代拜月的風俗流行,不僅宮廷及貴族間有,民間也有。這首描寫拜月的小詩,清新秀美,類樂府民歌。詩中既未明標人物身份,就詩論詩,也無須非查明所指不可。以詩中情感與細節(jié)論,宮廷可,民間也無不可。
開簾一句,揣摩語氣,開簾前似未有拜月之意,然開簾一見新月,即便于階前隨地而拜,如此不拘形式,可知其長期以來積有許多心事,許多言語,無可訴說之人,無奈而托之明月。以此無奈之情,正見其拜月之誠,因誠,固也無須興師動眾講究什么拜月儀式。“即便”二字,于虛處傳神,為語氣、神態(tài)、感情之轉折處,自是欣賞全詩的關鍵所在:一以見人物的急切神態(tài),二以示人物的微妙心理。“細語”二字,維妙維肖地狀出少女嬌嫩含羞的神態(tài)。少女內(nèi)心隱秘,本不欲人聞,故于無人處,以細聲細語出之,詩人亦不聞也。其實,少女內(nèi)心隱秘,非愁怨即祈望,直書反失之淺露,F(xiàn)只傳其含情低訴,只傳其心緒悠遠,詩情更醇,韻味更濃。庭院無人,臨風拜月,其虔誠之心,其真純之情,其可憐惜之態(tài),令人神往。即其于凜冽寒風之中,發(fā)此內(nèi)心隱秘之喃喃細語,已置讀者于似聞不聞、似解不解之間,而以隱約不清之細語,配以風中飄動之羅帶,似純屬客觀描寫,不涉及人物內(nèi)心,但人物內(nèi)心之思緒蕩漾,卻從羅帶中斷續(xù)飄出,使人情思縈繞,如月下花影,拂之不去。后兩句嘔心吐血,刻意描繪,而筆鋒落處,卻又輕如蝶翅。
李端這首《拜新月》,純用白描勾勒人物,通過嫻美的動作、輕柔的細語和亭立的倩影,將人物一片虔誠純真之情烘托而出,讀之余音裊裊,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表面看,似即寫作者之所見所聞,又全用素描手法,只以線條勾勒輪廓:隱秘處仍歸隱秘,細節(jié)處只寫細節(jié)。通過嫻美的動作、輕柔的細語和亭立的倩影,人物一片虔誠純真的高尚情感躍然紙上,沁人肌髓。這正是詩人高超藝術功力所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1318277.html

相關閱讀:《明史?高弘圖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明史?孔鏞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新唐書?張薦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朱敦儒《感皇恩(早起未梳頭)》閱讀練習及答案
《宋史?魏能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