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蘇轍《潁濱遺老傳》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高中古詩詞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潁濱遺老姓蘇氏,名轍,字子由。年十九舉進士,釋褐。二十三舉直言,仁宗親策之于廷。時上春秋高,始倦于勤。轍因所問,極言得失。策入,轍自謂必見黜。然考官司馬君實第以三等,范景仁難之。蔡君謨曰:“吾三司使也。司會之言,吾愧之而不敢怨。”惟胡武平以為不遜,力謂黜之。上不許,曰:“以直言召人,而以直棄之,天下謂我何?”宰相不得已,置之下第,除商州軍事推官。
是時先君被命修《禮書》,而兄子瞻出簽書鳳翔判官,傍無侍子。轍乃奏乞養(yǎng)親。三年,子瞻解還,轍始求為大名推官。逾年,先君捐館舍。及除喪,神宗嗣位既三年矣,求治甚急。轍以書言事,即日召對延和殿。時王介甫新得幸,以執(zhí)政領(lǐng)三司條例。上以轍為之屬,不敢辭。
六年春,詔除尚書右丞,轍上言:“臣幼與兄軾同受業(yè)先臣,薄佑早孤。凡臣之宦學(xué),皆兄所成就。今臣蒙恩與聞國政,而兄適亦召還,本除吏部尚書,復(fù)以臣故,改翰林承旨。臣之私意,尤不遑安,況兄軾文學(xué)政事,皆出臣上。臣不敢遠慕古人舉不避親,只乞?qū)嫵夹旅,得與兄同備從官,竭力圖報,亦未必?zé)o補也。”不聽。
逾年遷門下侍郎。時呂微仲與劉莘老為左右相。微仲直而暗,莘老曲意事之,事皆決于微仲。惟進退士大夫,莘老陰竊其柄,微仲不悟也。轍居其間,跡危甚。莘老昔為中司,臺中舊僚,多為之用,前后非意見攻。宣仁后覺之,莘老以罪去。
杜門復(fù)理舊學(xué),于是《詩》《春秋傳》《老子解》《古史》四書皆成。嘗撫卷而嘆,自謂得圣賢之遺意。繕書而藏之,顧謂諸子:“今世已矣,后有達者,必有取焉耳。”家本眉山,貧不能歸,先君之葬在眉山之東,昔嘗約?于其?,雖遠不忍負也,以是累諸子矣。予居潁州六年,歲在丙戌,秋九月,閱篋中舊書,得平生所為,惜其久而忘之也,乃作《潁濱遺老傳》,凡萬余言。已而自笑曰:“此世間得失耳,何足以語達人哉!”

(節(jié)選自蘇轍《潁濱遺老傳》)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年十九舉進士,釋褐 釋:脫下
B.只乞?qū)嫵夹旅?寢:停止
C. 微仲直而暗 暗:不出聲
D.莘老陰竊其柄 柄:權(quán)力
【知識點】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
【答案解析】C 解析:“暗”是“糊涂、昏昧、不明事理”的意思。
【思路點撥】本題需要考生對句中加點詞解釋的正誤進行判斷,判斷的關(guān)鍵是,所解釋的含義是否與句子語境一致,或是否為句子中的本來含義。
9.下列各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 仁宗親策之于廷 徘徊于斗牛之間
B. 上以轍為之屬 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C. 復(fù)以臣故,改翰林承旨 秦亦不以城予趙
D. 何足以語達人哉 即謀單于,何以復(fù)加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
【答案解析】A 解析:A項,都是介詞,相當于“對”。B項,前者動詞,“擔任,做”的意思;后者介詞,“替”的意思。C項,都是介詞,前者“因為”;后者“把”。D項,前者疑問副詞,“怎么”;后者代詞,“什么”。
【思路點撥】回答本題可按以下步驟進行:第一步:審讀題干,確定選擇答案的方向,即選相同還是不相同的一組。第二步:首先確定選自教材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然后根據(jù)上下文來推斷材料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最后判斷每組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是否相同。判斷時,可結(jié)合實際情況,靈活運用語法分析、句位分析、代入檢驗等方法,以確保判斷的正確性。第三步:綜合檢查,確定答案。
10.把第I卷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 轍因所問,極言得失。策入,轍自謂必見黜。(4分)
(2) 繕書而藏之,顧謂諸子:“今世已矣,后有達者,必有取焉耳。”(4分)
【知識點】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 級(理解)。
【答案解析】
(1)蘇轍趁著皇帝的詢問,盡力去論說政事的得失。策問試卷送上后,蘇轍認為一定會被罷官。
(2)整理好書稿并收藏起來,回過頭來對孩子們說:“今天世上沒有這樣的人了,后代有這方面專長的人,一定會從我的書里獲取他需要的東西。” 解析:(1) “因”,趁著;“見”,被;各1分,大意2分。(2)“繕”,整理好;“顧”,回過頭來;各1分,大意2分。
【思路點撥】翻譯文言語句,要注意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同時,要注意文意的理解,更要注意關(guān)鍵詞語及特殊句式的翻譯。
11.第I卷文言文中,從哪些方面表現(xiàn)了蘇轍的“孝悌”品德的?請簡要概括。(5分)
【知識點】本題考查篩選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分析綜合)。
【答案解析】①主動上奏請求留京侍奉父親。(2分)②父親去世,守孝期滿才出任官職。(2分)③主動向皇帝推薦水平高于自己的兄長蘇軾。(1分) 解析:先通讀全文理解大意,再根據(jù)題干要求確定篩選方向——從哪些方面表現(xiàn)了蘇轍的“孝悌”品德。
【思路點撥】完成該類題,需要考生能夠在基本讀懂原文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要求準確把握文中所寫的人、時、地、言、事等信息,篩選出題干要求的內(nèi)容。


參考譯文:
潁濱遺老姓蘇,名字叫轍,字子由。十九歲時考中進士科,開始擔任官職。二十三歲時被推舉參加“直言”考試,宋仁宗親自到朝廷主持策問考試。當時仁宗年紀大了,對政事的辛勞感到疲倦。蘇轍趁著皇帝的詢問,盡力去論說政事的得失。策問試卷送上后,蘇轍自己認為一定會被罷官?墒强脊偎抉R先把他的策問放在三等,范景仁感到為難。蔡君謨說:“我是三司使。我這個財政長官不敢說這樣的話,我感到慚愧而不敢有怨。”只有考官胡武平認為蘇轍對皇上不恭敬,要求罷免蘇轍;噬蠜]有答應(yīng),并說:“我用‘直言’考試來求得人才,卻又因為他直言敢諫而拋棄他,天下人會怎么說我呢?”宰相不得已,把他列入下等,任命他擔任商州軍事推官。
當時他的父親蘇洵奉命修《禮書》,哥哥蘇軾出任鳳翔判官,父親身邊沒有兒子侍奉。蘇轍于是上奏請求留在京城侍養(yǎng)父親。過了三年。蘇軾卸任回到京城,蘇轍才請求擔任大名推官。過一年,父親去世。等到守孝期滿后,神宗即位已經(jīng)三年了,急于使天下平安。蘇轍上書談?wù)撜,當天就在延和殿被召見并回答了皇上的相關(guān)詢問。當時,王安石剛剛得到皇上的寵信,憑參知政事的身份主管三司條例司;噬献屘K轍做王安石的下屬,蘇轍沒有推辭。
元?六年,皇帝下詔任命蘇轍擔任尚書右丞,蘇轍上奏說:“我年幼時和哥哥蘇軾一起接受父親的教育,但遭遇不幸,父親去世了。大凡我需要學(xué)習(xí)的做官所需各種知識,都依賴哥哥的成全造就。現(xiàn)在我承蒙圣恩參與國政,哥哥也正巧被召回,本來是要被授予吏部尚書的官職,又因為我的原因,改任翰林承旨。我的內(nèi)心,更加不能安逸,何況哥哥無論是對文
獻經(jīng)典,還是政治事務(wù),都超過我的水平。我不敢說仰慕古人推舉賢人不回避親人,只是請求能停止對我的新的任命,想和哥哥一同任侍從官,竭盡能力知思圖報,也未必不是好事。”但皇上沒有聽從。
過了一年調(diào)任門下侍郎。當時呂徽仲和劉莘老擔任左右丞相。徽仲為人坦率但糊涂,劉莘老曲意奉承他,事情大都由徽仲來決斷。只是士大夫的升降和任免,劉莘老暗自篡奪了他的權(quán)力,但徽仲一直不明白。蘇轍夾在他們中間,行跡非常危險。劉莘老過去擔任御史中丞,御史臺中過去的同事,大都被他任用,不論官位大小,如果不合自己心意的,就會打擊他。宣仁后知道了,劉莘老因為罪過而去職。
蘇轍閉門在家又復(fù)操于原來的學(xué)業(yè),于是《詩》《春秋傳》《老子解》《古史》四部書都完成了。曾經(jīng)撫摸著書卷感嘆不已,自己認為獲取古代圣賢們留下的思想。整理好書稿并收藏起來,回過頭來對孩子們說;“今天世上沒有這樣的人了,但后代有這方面專長的人,一定會從我的書里獲取他需要的東西。”我家本在四川眉山。但因為貧窮不能回去,父親安葬在眉山的東西,過去曾經(jīng)約定死后也將安葬于他的墓旁,即使路遠也不忍心負約,因此只有連累孩子們了。我住在潁川已經(jīng)六年,現(xiàn)在是丙戌年秋天的九月份,我閱讀箱里的舊書,回憶了自己一輩子所做的事,擔心時間久了會忘記,于是就寫了《潁濱遺老傳》,總共一萬多字。不久,自己笑著說:“這是自已在世間的得失罷了,怎么值得告訴那些有專長的人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1320202.html

相關(guān)閱讀:《詣紅樓尋廣宣不遇留題》閱讀答案
《秋思寄子由》閱讀答案及解析
《江寧夾口三首(其三)》《舟下建溪》比較閱讀答案
高考復(fù)習(xí)詩詞賞析36技法
古詩閱讀《題米元暉瀟湘圖二首》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