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大慧寺記
劉大?
余客居京師無事,間從友人薄游京城之外,而環(huán)城之四野,往有佛寺,宏闊壯麗,奇?zhèn)ゲ豢蓜儆嫛T冎蚤幦酥岬爻。閹人既卜葬開此,乃更創(chuàng)立大寺于其旁,使浮屠①者居之,以為其守冢之人。而其內(nèi)又必請于中朝之貴人,自公輔以上有名當世者為文,而刻石以記之。
出西直門過高粱之橋,西北行三里許,其地為宛平香山之畏吾村,有寺曰大慧。自遠瞻之,高出松栝之表,其中堂有大佛,長五丈余,土人亦呼為“大佛寺”云,蓋明正德中,司禮太監(jiān)張雄之所建也。寺后積土成阜,累石為山,山阜之峻,下視平地殆數(shù)仞。其石皆自吳之震澤舟載而輿致焉。山石嵌空玲瓏,登其石罅以望遠,內(nèi)見外,外不知有內(nèi)。寺左建佑圣觀,而于土阜高平之處建真武祠,大學士李東陽②為文,立石祠門之外。蓋當是時,世宗方尚道術(shù),閹人懼其寺之一旦毀為道院也。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而藉此以存寺。寺之西,墳壤累累,而石人石獸,巍然夾待于前,大抵雄族親之冢也。
夫使中朝之貴人為文,固若挾之以不得不作之勢;而彼貴人者,亦逆俯首下氣,承之以不敢不作之心。天下未有不相知而可以挾之使必然者,原其初,必自中朝之貴人與宦寺有相知之舊。夫以中朝之貴人而與宦寺有相知之舊,則彼其所以為貴人者,未必不出于宦寺之推引。其不出于宦寺之推引,自我得之而何畏乎?彼推引不出于宦寺而甚良宦寺,則是惟恐宦寺之能為禍福于我,此孔子之所謂患得而患失也。
為人臣而患得患失,則其歸且將無所不至。且使患得而果可以得之,患失而果可以無失,吾亦安得而使其不患?乃患得患失矣而得失之權(quán)卒不可以操之自我我自得其為我而何必交歡于宦寺此余之三復碑文不能不為之長嘆者也
(選自清代劉大?《海峰先生文集》)
【注】①浮屠:指僧人。②李東陽:明朝詩人,至吏吏部尚書;鹿賱⒅攲(quán)時,李依附周旋。
14.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下視平地殆數(shù)仞
B. 自公輔以上有名當世者為文
C. 寺后積土成阜
D. 其石皆自吳之震澤舟載而輿致焉
15.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而其內(nèi)又必請于中朝之貴人
B. 此孔子之所謂患得而患失也
C. 為人臣而患得患失
D. 則其歸且將無所不至
16.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大慧寺位于宛平香山的畏吾村,被本地人稱為“大佛寺”,是明正德年間皇帝督促司禮太監(jiān)張雄建造的。
B. 大慧寺的西面,有許多墓冢,高大雄偉,石人石獸傳立在墳前,大都是司禮太監(jiān)張雄族親的墳墓。
C. 文章借大慧寺的興建,通過明大學士李東陽被太監(jiān)所挾撰寫碑文一事,來譏諷官場上的患得患失,阿附權(quán)勢。
D. 文章后兩段,作者分析了中朝貴人與宦寺之間互相依附的關(guān)系,指出為人臣者低首下氣的原因,筆力遒勁。
17.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而藉此以存寺。
(2)其不出于宦寺之推引,自我得之而何畏乎?
18. 用“/”給文章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乃患得患失矣而得失之權(quán)卒不可以操之自我我自得其為我而何必交歡于宦寺此余之三復碑文不能不為之長嘆者也
【答案】
14. B
17. (1)所以在佛寺之中建立了道家的神祠,而借此來保存他們的寺廟。
(2)假如他們的地位不是出于宦寺的推舉,而是屬于自己得來的,又有什么可害怕的呢?
18. 乃患得患失矣/而得失之權(quán)/卒不可以操之自我/我自得其為我/而何必交歡于宦寺/此余之三復碑文/不能不為之長嘆者也。【解析】
14.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文實詞的推斷能力。B“自公輔以上有名當世者為文”這句話的意思是:一般是聞名于當世的朝中大臣替他們寫碑文,所以“名”是“聞名”的意思。
15.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文虛詞的推斷能力。D都是連詞,那么。A.介詞,引出與動作行為有關(guān)的對象,向/介詞,被。B.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助詞,賓語前置標志。C.連詞,假設/連詞,表順承。
16.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概括。A不是皇帝督建的。
17.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翻譯句子的能力。要字字落實,直譯為主。注意關(guān)鍵字詞,(1)“籍”同“借”;“存”使動用法,使……保存;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狀語后置句。(2)“其”連詞,相當于“如果”、“假使”;“推引”推薦引進;“何畏”賓語前置句“畏何”。
18.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蓮娜菀讛嗑涞牡胤饺胧,如“矣、而、者、也”都是明顯的句中表停頓的詞,可在此處斷句;“我我”兩個名詞,應該斷開;“交歡于宦寺”是一個狀語后置句,“于宦寺”后應該斷開;“不能不”固定用法,表肯定。最后可斷句為:乃患得患失矣/而得失之權(quán)/卒不可以操之自我/我自得其為我/而何必交歡于宦寺/此余之三復碑文/不能不為之長嘆者也。參考譯文
我客居京城沒事的時候,期間跟隨友人在靠近京城之外的地方游玩,環(huán)京城的四周有許多佛寺,宏闊壯麗,奇?zhèn)ァ柫藛,這里都是宦官的安葬之地;鹿龠x擇葬地于此,竟然另外在葬地旁邊建立了大寺,讓僧人住在里面,作為他們葬地的守墓之人。然后又請中朝的貴人,一般是聞名于當世的朝中大臣替他們寫碑文,然后刻在石碑上來記下這些文章。
從西直門經(jīng)過高粱橋,往西北再走三里左右,那里是宛平香山的畏吾村,有一座寺廟叫大慧寺。從很遠的地方看,高出檜樹的樹梢,它的中堂有座大佛,長五丈多,本地人也稱呼它為“大佛寺”,是明武宗年間,司禮太監(jiān)張雄建造的。寺廟后面土坡積成了小山,山石堆成了山,山又高又陡,從山上往下看平地大概有好幾仞。那些石頭都是從吳縣的震澤用船運送到這里的。山石嵌空玲瓏,登上石頭的裂縫處而望遠,看得見外面,外面卻看不到里面。大慧寺的左邊建了佑圣觀,土阜的高平之處建了真武祠,大學士李東陽寫了碑文,并且立石碑在真武祠的外面。當時,皇帝明世宗崇尚道術(shù),宦官害怕他們的寺廟一旦被破壞成為道院。所以在佛寺之中立了道家的神祠,而借此來保存他們的寺廟。大慧寺的西面,有許多墳墓,高大雄偉,石人石獸侍立在墳前,大都是司禮太監(jiān)張雄家族親人的墳墓。
那些讓中朝貴人寫碑文,本來像挾持他們不得不寫的形勢;而那些個貴人,也是俯首低聲下氣,接受這樣的事實又不敢不寫。天下沒有不了解他卻可以要挾他讓他一定這樣做的情形,追究它的本源,必定是出于朝中的貴人和宦寺有故交。那些中朝貴人因為與宦寺有舊交,那么那些之所以成為貴人的原因,未必不是出于宦寺的推舉。假如他們的地位不是出于宦寺的推舉,而是屬于自己得來的,又有什么可害怕的呢?而那些不是出于宦寺的推舉卻又與宦寺非常交好,卻是擔心宦寺轉(zhuǎn)嫁禍福于他們,這就是孔子所說的患得患失吧。
作為人臣卻患得患失,那么他們的歸宿將是沒有什么不去做。再說假使憂慮得到卻果真得到了,憂慮失去卻果真沒有失去,我也安心我所得到的卻讓他們不憂慮?于是患得患失,而得失的衡量,最終又不可以靠自我來操縱;我自己能夠自得其樂,又何必與那些宦寺親近呢?這就是我多次再讀碑文,不能不為之長嘆的原因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1321869.html
相關(guān)閱讀:《聞樂天左降江州司馬》《山中與元九書》閱讀練習及答案
杜牧《鷺鷥》閱讀練習及答案
送人之荊門 浦源閱讀附答案
文天祥《夜坐》閱讀練習及答案
《清史稿?百齡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