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攻宜陽,周君謂趙累曰:“子以為何如?”對(duì)曰:“宜陽必拔也!本:“宜陽城方八里,材士十萬,粟支數(shù)年,公仲②之軍二十萬,景翠以楚之眾,臨山而救之③,秦必?zé)o功。”對(duì)曰:“甘茂,羈旅④也,攻宜陽而有功,則周公旦⑤也;無功,則削跡于秦。秦王不聽群臣父兄之義而攻宜陽。宜陽不拔,秦王恥之。臣故曰拔!
(選自《戰(zhàn)國策#8226;東周》)
【注釋】
①宜陽:韓國的一個(gè)都城。②公仲:韓國相。③臨山:依山扎寨。④羈旅:寄居秦國。⑤周公旦:西周政治家。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亦稱叔旦。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稱為周公。
【練習(xí)】
1.解釋文中加點(diǎn)的詞語:
(1)以為( )??(2)拔( )??
(3)方( ) (4)支( )??
(5)無功( )??(6)而( )??
(7)義( )
2.下列句中加點(diǎn)的字與文中“秦王恥之”的“恥”用法相同是( )。
A.吾妻之美我者
B.大王必欲急臣
C.直可驚天地泣鬼神
D.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3.為什么趙累認(rèn)為秦軍一定能攻下宜陽?
二、1.(1)認(rèn)為(2)被攻下(3)方圓(4)支用(5)沒有功勞,即不會(huì)成功⑹如果⑺通“議”,意見2.A(意動(dòng)用法,其余選項(xiàng)均為使動(dòng)用法)3.因?yàn)楦拭羌木忧貒目蛯,如果攻打宜陽有功,就成了秦國的周公旦;如果不成功,就將在秦國被革除官職。而如宜陽攻不下來,秦王?huì)以此為恥。因此無論是甘茂還是秦王,都會(huì)盡最大可能攻下宜陽以保全或證明自己,所以他認(rèn)為宜陽一定能攻下來。秦攻宜陽閱讀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1323479.html
相關(guān)閱讀:呂大防《合江亭記》閱讀練習(xí)及答案【附譯文】
許渾《客有卜居不遂薄游?隴因題》閱讀答案及賞析
元好問《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辛棄疾《鷓鴣天?送廓之秋試》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盧尚書《哭李遠(yuǎn)》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