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動詞 動詞的提煉是古詩煉字的主要內(nèi)容。詩歌中的動詞,一是一般動詞;二是活用動詞,即由其他詞性的詞活用過來的動詞。如宋祁的《玉樓春》:“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鬧”字既是繪景,又是寫情,它不僅描繪出了杏花盛開的艷麗景色,還寫出了在春風(fēng)吹拂下,杏枝搖曳,花兒微動的活潑神情。
2、形容詞 如王維的《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guān)逢候騎,都護在燕然。”描寫茫茫沙漠,“大”字狀其景觀;烽火燃起,“孤”字狀其醒目;“直”突出無風(fēng)而勁拔,沙漠毫無遮攔;“長”狀其視野所及,黃河杳無盡頭;“圓”則表現(xiàn)落日雄渾。
3、數(shù)量詞 如齊己的《早梅》:“萬木凍欲折,孤根獨暖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風(fēng)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明年如應(yīng)律,先發(fā)望春臺。”詩中“一枝開”是畫龍點睛之筆。梅花開于百花之前,是謂“早”;而這“一枝”又先于眾梅,更顯出此梅“早”開。
4、疊音詞 如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六)》:“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詩中“時時”“恰恰”為疊字。“時時”表明不是偶爾一見,把春意鬧的情趣渲染出來;“恰恰”為象聲詞,形容嬌鶯啼鳴的婉轉(zhuǎn)清脆,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聽覺感受。
5、擬聲詞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嘔啞嘲哳難為聽。”詩中用了“嘈嘈”“切切”“間關(guān)”“嘔啞”“嘲哳”等擬聲詞,把抽象無形的樂聲寫得生動傳神、具體實在,使人頓生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逼真感受。
渲染顏
6、色的詞 表現(xiàn)顏色的詞語可以增強描寫的色彩感和畫面感,渲染氣氛,烘托感情。欣賞時,首先要善于抓住能表現(xiàn)鮮明對比色彩的詞語,體會詩歌流露的感情色彩。姜夔的《揚州慢》:“過春風(fēng)十里,盡薺麥青青。”昔日十里揚州路上的歌女青樓與如今的薺麥青青形成鮮明的對比,以突出眼前的荒涼。“青青”所特有的一種凄艷色彩、更增加青山故國之情。
7、含有修辭方法的詞 如“云破月來花弄影”,一個“弄”字寫活了月下之“花”,盡顯擬人之妙處。
[對型訓(xùn)練]
1.(•湖南高考)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題目。
釣船歸
賀 鑄
綠凈春深好染衣,際柴扉。溶溶漾漾白鷗飛,兩忘機。 南去北來徒自老,故人稀。夕陽長送釣船歸,鱖魚肥。
簡析首句中“凈”字的妙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名句煉字以及探究詩歌思想情感的能力。“春深”點明暮春時節(jié),令人聯(lián)想到百花落盡綠葉茂盛的景象,詞人寫綠之“凈”,正是要表現(xiàn)自己內(nèi)心之“凈”,外在景物與詞人內(nèi)在心靈完全契合。
【答案】 聯(lián)系“春深”“染衣”,“凈”字巧妙展現(xiàn)了暮春時節(jié)芳菲凋盡,“綠”成了自然的主色調(diào)的情景,委婉道出詞人內(nèi)心的純凈。
2.(2011•山東高考)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詠山泉
儲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問不知名。
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
轉(zhuǎn)來深澗滿,分出小池平。
恬淡無人見,年年長自清。
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的妙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煉句的能力。作者儲光羲以寫田園山水詩著稱,本詩的頷聯(lián)承接上文,從正面立意,描繪山泉的出俗形象。詩人從廣闊的立體空間著筆,生動地摹繪出山泉的澄澈與靈動:它流淌在平地之時,恰似一面新亮的鏡子將蔚藍的天宇盡映水底;它飛瀉于山下之際,又如瀟瀟春雨般潑灑半空,煞是壯觀。此聯(lián)取景清晰,摹象精致,對仗謹(jǐn)嚴(yán),通過大膽的想象,細膩的刻畫,把飄逸的山泉的形象描繪得生動可感。
【答案】 這兩句從聲與色的角度描寫了山泉的情態(tài)。山泉平緩流淌時,清澈見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時,水石相激,作風(fēng)雨之聲。山泉雖然無名,卻有映地照天、興風(fēng)作雨的奇觀。這兩句與前面兩句形成了先抑后揚(欲揚先抑)的效果。前兩句寫山泉的平凡無名,為抑;這兩句凸現(xiàn)泉流山中的奇觀,為揚。如此描寫也為最后兩句稱贊山泉做了鋪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1325102.html
相關(guān)閱讀:《后漢書?蔡邕傳》閱讀練習(xí)及答案【附譯文】
《北齊書?崔暹傳》閱讀練習(xí)及答案(附譯文)
《藺相如墓》《詠藺相如》閱讀答案對比賞析
《艷歌行》《悲歌》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魏王與威王對寶”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