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王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須鬢皓白。從伯導謂曰:“選官欲以汝為尚書郎,汝幸可作諸王佐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計,自當任之于時,至于超遷,是所不愿。”遂為郎。累遷尚書左丞、廷尉。時永嘉太守謝毅。赦后殺郡人周矯,矯從兄球詣州訴冤。揚州刺史殷浩遣從事疏收毅,付廷尉。彪之以球為獄主,身無王爵,非廷尉所料,不肯受。穆帝發(fā)詔令受之。彪之又上疏執(zhí)據。時當南郊,簡文帝為撫軍,訪彪之應有赦不。答曰:“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嘗謂非宜。黎庶不達其意,將謂效祀必赦,至此時,兇愚之輩復生心于僥幸矣!彼鞆闹。轉吏部尚書。簡文有命用秣陵令曲安遠補句容令,殿中侍御史奚郎補湘東郡。彪之執(zhí)不從,曰:“殿下昔用安遠,談者紛然。句容近畿,豈可處卜術之人無才用者邪。湘東雖復遠小,所用未有朗比,談者謂頗兼卜術得進。殿下若超用寒悴,當充人才可拔。朗等凡器,實未足充此選。”既而長安人雷弱兒等詐云殺苻健,請兵應接。時殷浩鎮(zhèn)壽陽,便進據洛。屬彪之疾歸,上簡文帝箋,陳弱兒等容有詐偽,浩未應輕進。尋而弱兒果詐,浩大敗。簡文笑謂彪之曰:“果如君言,君謀無遺策,張、陳何以過之。”后以彪之為會稽內史。居郡八年,豪右斂跡,亡戶歸者三萬余口。桓溫①下鎮(zhèn)姑孰,威勢震主,四方修敬,皆遣上佐、綱紀②。彪之獨曰:“大司馬誠為富貴,朝廷既有宰相,動靜之宜自當諮稟。修敬若遣綱紀,致貢天子復何以過之!”竟不遣。溫以山陰縣折布米不時畢郡不彈糾上免彪之彪之去郡郡見罪謫未上州臺者皆原散之會赦左降謫為尚書以年老,上疏乞骸骨,詔不許。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
(節(jié)選自《晉書·王彪之傳》)
【注】①恒溫,東晉權臣,曾獨攬朝政十余年,有意奪取帝位。②綱紀:文中指公府及州郡的主簿。
10.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溫以山陰縣折布米不時/畢郡不彈糾/上免彪之/彪之去郡/郡見罪謫未上/州臺者皆原散之/會赦/左降謫為尚書/
B. 溫以山陰縣折布米不時畢/郡不彈糾/上免彪之/彪之去郡/郡見罪謫未上州臺者/皆原散之/會赦/左降謫為尚書/
C. 溫以山陰縣折布米不時畢/郡不彈糾/上免彪之/彪之去郡/郡見罪謫未上/州臺者皆原散之/會赦/左降謫為尚書/
D. 溫以山陰縣折布米不時/畢郡不彈糾/上免彪之/彪之去郡/郡見罪謫未上州臺者/皆原散之/會赦/左降謫為尚書/
11.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選官,指主管栓選的官員。古代選官制度大致經歷了世襲制、察舉制、科舉制三個階段。
B. 郊祀是中國古代君王祭祀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南郊祭地、北郊祭天的說法。
C. 古代稱靠近國都的地方為畿,如“畿輔”“京畿”,后也泛指京城所管轄的地區(qū),文中為“京城”。
D. 乞骸骨,指古代官吏自請退職,意謂使骸骨得以歸葬故鄉(xiāng)。與“致仕”意思相近。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
A. 王彪之不重職位,堅守原則。他不把官職高低放在心上,不已破格提拔為愿望;在廷尉任上,對周矯一案,他堅持按規(guī)定辦事。
B. 王彪之積極進言,意見中肯。簡文帝任撫軍時,借祭祀大赦天下,彪之陳述其弊端;在句容令、湘東郡守人選上,他從當時輿論出發(fā),提出自己的看法。
C. 王彪之善于謀略,慧眼識計。雷弱兒等用奸計誘騙晉朝出兵,彪之看出他們的詭計,上書告知簡文帝,后果如其所言,他得到了皇帝極高的評價。
D. 王彪之一心為國,不畏權勢。任職會稽郡期間,抑制豪門大族,使先前逃亡的人大量返回;面對大司馬恒溫,只有他不肯曲意逢迎。
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殿下若超用寒悴,當充人才可拔。朗等凡器,實未足充此選。
(2)桓溫下鎮(zhèn)姑孰,威勢震主,四方修敬,皆遣上佐、綱紀。
【答案】
10. B
13. (1)殿下如果破格任用寒微之人,應當讓有才能的人得到選拔。奚朗等人是平庸之人,確實不足以充任這樣的職務。(2)恒溫鎮(zhèn)守姑孰,威勢使天子畏忌,四方官員表示敬意,都派遣上佐、主簿前去(拜訪)。
【解析】
10. 試題分析:此題考核文言斷句的能力,答題時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構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敘事內容的變化等。此題注意“不時畢”是“不按時完成”意思,不要斷開,“郡”新的陳述對象,前面斷開,“州臺”是“上”的對象,不要斷開。
點睛:文言斷句的題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見的標志性的虛詞,注意結構的對稱,這是基礎,其次注意斷句題大多集中在對人稱的轉換和在句中充當的成分的考核,還要注意一個事件不要強行斷開,不然句子就會支離破碎,相反兩個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斷開。選擇題答題時注意選項的對比,然后結合文意進行分析。
11. 試題分析: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集合語境的含義作答。此題B項,應是“南郊祭天,北郊祭地”。
12.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考核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答題時注意對讀選項和原文,尋找時間、地點、人物、時間、手法以及重點詞句的翻譯上的錯誤,此題B項,“簡文帝任撫軍時,借祭祀大赦天下”事件錯誤,文中“訪彪之應有赦不”的意思是“向王彪之詢問是否應該大赦”。
13.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題目,答題時注意直譯,重點注意句中重點實詞、虛詞、活用和句式的翻譯。超用:破格任用;寒悴:寒微之人;凡器:平庸之人;下鎮(zhèn):鎮(zhèn)守:震:使……畏忌;修敬:表示敬意。
參考譯文:
王彪之,字叔武。二十歲時,胡須鬢角都白了。堂伯王導對他說:“選官要任命你為尚書郎,你有幸可以擔任諸王公的輔官朝官了!”王彪之說:“職位的高低本來就不值得計較,只要是在合宜的時世任職。至于超格提拔,這并不是我的愿望!庇谑菫槔。多次升遷后任尚書左丞、廷尉。當時永嘉太守謝毅,在皇帝大赦后殺郡人周矯,周矯的堂兄周球到州郡中訴冤情。揚州刺史殷浩派從事上奏皇帝后拘捕謝毅,交付給廷尉審理。王彪之認為周球是訟案的當事人,他身無王爵,不歸廷尉審理,不肯受理此案。穆帝下詔令王彪之受理此案。王彪之又上疏據理力爭。這是恰逢皇帝要在南郊祭天,簡文帝當時任撫軍,向王彪之詢問是否應該大赦。王彪之回答說:“郊祀按慣例有大赦,我認為不合宜。老百姓不明白郊祀時大赦天下的意義,還會認為每逢郊祀必有大赦,到這個時候,兇惡愚蠢之輩又要產生僥幸心理了!本吐爮牧送醣胫囊庖。王彪之轉任吏部尚書。簡文帝下令用秣陵令曲安遠補任句容令,殿中侍御史奚朗補任湘東郡守。王彪之堅持個人意見不聽從,說:“殿下當初任用曲安遠,議論的人已經議論紛紛。句容靠近京城,怎么能用沒有才能的卜術之人呢!湘東郡雖然偏遠狹小,以前所任用的也沒有奚朗這樣的人,議論者認為他是全靠卜術才得以進用。殿下如果破格任用寒微之人,應當讓有才得的人得到選拔。奚朗等人是平庸之人,確實不足以充任這樣的職務!辈痪瞄L安人雷弱兒等詐稱殺苻健,請晉朝派兵接應。當時殷浩鎮(zhèn)守壽陽,就進軍占據洛陽。正趕上王彪之因病回家,上書簡文帝,陳述雷弱兒等可能有詐,殷浩不應輕舉冒進。不久雷弱兒果然有詐,殷浩大敗。簡文帝笑著對王彪之說:“果然如您所言。您的謀劃沒有無誤,就是張良、陳平又怎么能超過您、”后來任王彪之為會稽內史。在郡八年,豪門大族行為有所收斂,逃亡又返回的有三萬多人;笢劓(zhèn)守姑孰,威勢使天子畏忌,四方官員表示敬意,都派遣上佐、主簿前去(拜訪)。王彪之卻說:“大司馬的確富貴,朝廷既然有宰相,舉動是否得宜應當向宰相詢問稟報。表示敬意如果派遣主簿,那么向天子進貢又用什么呢?”最終也沒有派主簿(前往);笢匾詴ど疥幙h的折布米沒有按時辦好,郡中不彈劾糾正為名,上表請求免去王彪之的職務。王彪之離郡,郡里被貶謫的罪人未送州臺的,全部赦免遣散。正好碰上大赦,降為尚書。因年老,上疏請求退休,下詔不同意。太元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三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1326628.html
相關閱讀:《狼》閱讀訓練及答案
元子家有乳母為圓轉之器閱讀答案(2012武漢中考語文試題)
趙鼎《點絳唇?春愁》閱讀答案
張岱《陶庵夢憶序》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杜牧《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