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fēng)格。談?wù)劥嗽姷恼Z言藝術(shù)。
應(yīng)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xiàn)出來的語言風(fēng)格。一般可表述為: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diào)婉約、簡練生動,有節(jié)奏感、有音樂美、有藝術(shù)感染力等。
詩歌語言風(fēng)格方面的常識:
①雄渾:雄渾指力的至大至剛,氣的渾厚磅礴。其特點是:骨力挺健,氣壯山河,氣?宇宙,氣度豁達,氣慨恢宏,氣宇軒昂,氣勢浩瀚,氣魄雄偉。
如: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 。(王昌齡《出塞》);黃河遠上白云間。(王之渙《出塞》);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孟浩然《臨洞庭》);
②豪放:豪邁奔放,謂之豪放。情感激蕩,格調(diào)昂揚;想象奇特,夸張出格;志向高遠,襟懷曠達;傲骨嶙峋,狂蕩不羈。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李白《將進酒》;白發(fā)三千丈,緣愁是個長。 (李白《秋浦歌》)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③沉郁:指情感的渾厚、濃郁、憂憤、蘊藉。“沉則不浮,郁則不薄。”例杜甫之詩的“三吏”、“三別”、《兵車行》、《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④悲慨:觸景生情,睹物傷懷,悲壯慷慨,謂之悲慨。
登幽州臺歌(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清新其特點是用語新穎,不落俗套。如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四句寫了四種景色,有動景,有靜景,有近景,有遠景,有實景,有虛景,色彩絢麗,語言清新生動。
⑤質(zhì)樸,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敘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簡陋和寒傖,它是用語上的返璞歸真,體現(xiàn)了詩人的真功夫,如陶淵明的詩,李煜的詞。歸園田居(陶淵明)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
⑥絢麗,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隱的詩。
⑦含蓄,其特點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傾訴,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發(fā),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
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guān)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二.問題探究
【例1】閱讀下面的詩,回答問題
春怨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問: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一),“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zhì)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xiàn)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
三.限時訓(xùn)練
一.(2005北京卷)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2題(7分)
夜游宮 記夢寄師伯渾①
陸游
雪曉清笳亂起,夢游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guān)河:雁門西,青海際。
睡覺寒燈里,漏聲斷、月斜窗紙。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注釋:①師伯渾,陸游的友人。
1.下列對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
A.“雪曉清笳亂起”句突出了邊地風(fēng)光特色,也渲染了戰(zhàn)爭氣氛。
B.“想關(guān)河”中的“想”是“推測”、“猜想”的意思。
C.“雁門西,青海際”兩句,代指宋金對峙的前線地區(qū)。
D.“漏聲斷”中“斷”,是斷斷續(xù)續(xù)的意思。
2.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 ]
A.“鐵騎無聲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繪了軍隊陣容的整肅與聲勢的浩大。
B.詞的上片寫夢境,下片寫夢醒后的情境和感想,銜接自然,結(jié)構(gòu)緊湊。
C.“清笳亂起”和“鐵騎無聲”一動一靜,以動襯靜,手法巧妙。
D.作者通過“雪曉”、“寒燈”“漏斷”、“月斜”等意象,寫出了清冷的意境。
【答案:①D ②C 】
2.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2008年高考重慶卷)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問:宋人王灼《碧雞漫志》評王觀詞是“新麗處與輕狂處皆足驚人”。這首詞“新麗”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作簡要分析。
【解析】該題考查對詩歌語言的分析,考查點是詩歌的語言特色。分析詩歌的語言特色要著眼全詩,尤其是要抓住詩中的典型詞語。這是一首浸潤著真摯感情的送別詞,詞人把清澈的水流喻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巒喻為美人的眉峰,足見山水美麗可愛,用語清麗戲謔。“春歸”讓人滿懷傷春之愁,“人歸”再添別恨,而“千萬和春住”寄寓了對朋友真誠、美好的祝愿。這里的“春”不僅是季節(jié)方面的,還是人事方面的。所謂人事方面的“春”,便是與家人團聚,是家庭生活中的“春”。語帶雙關(guān),聰明俏皮。
【參考答案】以美人的眉眼來描寫山水的清秀;又想象送走的美麗春光和友人在江南同住。把山水景物寫得清新秀麗如佳人。
四.拓展延伸
概括特色要抓住關(guān)鍵詞語
不同類的詩歌呈現(xiàn)出不同的語言特色。詩人在長期的創(chuàng)作中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語言風(fēng)格,如杜甫的沉郁頓挫、李白的豪邁飄逸、高適的悲壯蒼涼、李商隱的隱晦朦朧、溫庭筠的綺麗香艷等。命題形式為概括詩歌的語言特色,或指出詩歌的語言特色要求評析。這類試題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抓住關(guān)鍵詞語品味整首詩呈現(xiàn)出的語言特點,用來答題的詞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diào)婉約、簡練生動等,但不能簡單孤立地用這樣的詞語來回答。一般為用一兩個詞點明語言特色,用相關(guān)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還可以指出表現(xiàn)感情、主旨的作用。如金昌緒的《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這首詩的語言特色清新自然,口語化。兒化音“黃鶯兒”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后兩句用質(zhì)樸的語言表明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思念丈夫的美夢。該詩非常自然地表現(xiàn)出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五.課時作業(yè)
1.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鵲橋仙·夜聞杜鵑
陸游
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fēng)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淚,驚殘①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②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注】①驚殘:驚醒。②故山:即家鄉(xiāng)。
(1) 試對“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fēng)雨”的景象描繪作簡要分析。
(2)“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1)借“茅檐”、“蓬窗”、“風(fēng)雨”及“人靜”、“燈暗”,描繪了春晚寂靜、昏暗、風(fēng)雨凄迷的景象,為“杜宇”的出場作鋪墊。
(2)表達了詞人歲月蹉跎、英雄老卻、事業(yè)無成的無限感慨和悲嘆。
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下面問題。
邯鄲冬至 夜思家
作者: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yīng)說著遠行人。
【注釋】①冬至:冬至日,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唐朝時是一個重要節(jié)日。②驛:驛站,古代供傳遞政府文書的人、出差的官員中途歇息的地方。③遠行人:指詩人自己。
(1)簡析"抱膝燈前影伴身"一句,并說出作者當時懷有一種什么樣的心情。
(2)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語言上又有什么特點?
答案:
(1)“抱膝”二字生動地勾畫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態(tài),用“燈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將“影”和“身”聯(lián)系起來,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顯得形影相吊。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時的一種孤寂心情。
(2)①作者主要通過一幅想像的畫面,即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wù)撝约哼@個遠行之人,以此來表現(xiàn)“思家”的。(想向1分,畫面描繪2分)
②詩的語言樸實無華。(平易通俗)(意思答對即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1326648.html
相關(guān)閱讀:《明史?姚夔傳》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始得西山宴游記》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劉長卿《送靈澈上人》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柳中庸《征人怨》閱讀練習(xí)及答案(貴州省黔西南州2017年中考題)
宋琬《舟中見獵犬有感》閱讀答案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