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師道
暮春還舊嶺,徙倚玩年華。
芳草無行徑,空山正落花。
垂藤掃幽石,臥柳礙浮槎。
鳥散茅檐靜,云披澗戶斜。
依然此泉路,猶是昔煙霞。
【注】槎:讀chá,指小舟。
⑴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lián)中“徙倚”意為徘徊流連,“玩年華”是指盡情享受美好春光。
B.第二聯(lián)描寫了暮春的衰敗景象:荒草彌漫,空山寂靜,落花飄零。
C.第三聯(lián)寫輕風吹拂垂藤掃過幽石,橫臥的柳枝擋住了前行的小舟。
D.本詩第二、三聯(lián)對仗尤為巧妙,既有上下句對仗,又有句內(nèi)對仗。
⑵下列詩歌的體裁與本詩相同的兩項是(4分)
A.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漢·無名氏《迢迢牽牛星》)
B.金湯既失險,玉石乃同焚。墜葉還相覆,落羽更為群。豈謂三秋節(jié),重傷千里分。促離弦更轉(zhuǎn),幽咽水難聞。欲訓相思處,山川間白云。(隋·孔紹安《別徐永元秀才》)
C.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jié)。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唐·張九齡《感遇》)
D.夜寒生酒思,曉雪引詩情。熱飲一兩盞,冷吟三五聲。鋪花憐地凍,銷玉畏天晴。好拂烏巾出,宜披鶴氅行。梁園應有興,何不召鄒生?(唐·白居易《雪朝乘興欲詣李司徒留守先以五韻戲之》)
E.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宋·李清照《夏日絕句》)
⑶有人說,詩題“還山宅”中的“還”字是最能體現(xiàn)全詩主旨的“詩眼”,除了首聯(lián)直接點明“還”字以外,全詩處處都是圍繞“還”來寫的。請選取詩中的任意兩聯(lián)(首聯(lián)除外)簡要分析。(4分)
⑷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6分)
詩的第二聯(lián)寫“芳草無行徑,空山正落花”,其中“芳草”“落花”是古代詩文中常見的意象。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有“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
參考答案
⑴(3分)B(“衰敗景象”與全詩意境不符)
⑵(4分)B、D(A、C古體詩,B、D律詩,E絕句)
【評分參考】答對一項得2分。答案超過兩項本題不得分。
⑶(4分)第二聯(lián)寫芳草茂盛,遮蔽了路徑,但詩人依舊走入了山中,表明這是詩人曾經(jīng)熟識的道路,隱含著“還”的意思。第三聯(lián)寫橫臥的柳枝擋住了詩人前行的小舟,暗示因詩人太久沒有還家,不知道柳枝生長茂盛,已經(jīng)擋住了水路。第四聯(lián)寫詩人回到山宅,驚散了棲息在茅檐下的鳥兒,山宅因此安靜下來,暗示詩人久未還家,山宅已被鳥兒占據(jù)。第五聯(lián)寫詩人回到山宅之后,所經(jīng)泉路依舊,看到煙霞如昔,這些都是詩人熟悉的舊時風景,再次突出了“還”字。
【評分參考】任選兩聯(lián),每聯(lián)2分。意思對即可。
⑷(6分)①芳草鮮美
③芳草無情
⑤桃花落
【評分參考】每空1分。句中有錯該句不得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1330534.html
相關閱讀:今者臣來閱讀答案
吳敏樹《月夜泛舟記》閱讀練習及答案
李益《從軍北征》王昌齡《從軍行(其二)》閱讀答案對比賞析
《童趣》課內(nèi)外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
《求知之道》閱讀訓練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