晟性疾惡,臨下明。每治軍,必曰:“某有勞,某長于是。”雖廝養(yǎng)小善,必記姓名,尤惡下為朋黨者。篤分義,隆于故舊。嵐州刺史譚元澄嘗有德于晟,后貶死。晟既貴,直其枉,詔贈元澄寧州刺史,晟撫其二子,為成就之。
九年,薨,年六十七。帝聞流涕詔百官就第進吊比大斂帝手詔誓以存保世嗣申告柩前。
(選自《新唐書·李最傳》,有刪改)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忠嗣怒,募射者,晟挾一矢斃之,三軍歡奮。(5分)
(2)魏征以直言致太宗于堯舜上,忠臣也。我誠慕焉。(5分)
參考答案
4.B 故交 舊友
5.C
6.D 沒有嚴厲批評李叔度
參考譯文
李晟字良器,是洮州臨潭縣人,世代憑武藝做官,但職位都不超過偏將。李晟年幼時,父親去世,侍奉母親很孝順。他身高六尺。十八歲時,投奔河西節(jié)度使王忠嗣,跟隨他進攻吐蕃。一個兇悍的吐蕃軍頭目登上城墻,殺傷了很多唐朝士兵。王忠嗣發(fā)怒,招募擅長射箭的士兵。李晟一箭射死了那吐蕃軍頭目,三軍都歡呼振奮。王忠嗣撫摸著他的背說:“真是力敵萬人的勇將啊!”鳳翔節(jié)度使高升征召他,安排他任列將。在疊州高當(dāng)川攻擊反叛的羌人,又在罕山打敗了連狂羌。積累軍功升為左羽林大將軍。廣德初年,進攻黨項,立了功,封特進、試太常卿。
大歷初年,李抱玉召李晟去任右將軍。吐蕃侵犯靈州,抱玉交給他五千士兵攻敵,李晟推辭說:“用強攻,兵不夠;用智取則兵有余。”于是請求帶一千士兵。由大震關(guān)向臨洮進發(fā),攻下定秦堡,活捉了吐蕃統(tǒng)帥慕容谷鐘,敵人就撤了包圍靈州的軍隊。馬?與吐蕃在鹽倉作戰(zhàn)失敗,李晟率巡哨兵救回馬?,被朝廷封為合川郡王。馬?心里嫉妒李晟的武勇和謀略,讓他回到京城,任右神策軍都將。
李晟生性痛恨丑惡,對下級嚴明。每次作戰(zhàn),必定說:“某人有功勞,某人在這方面擅長。”即使是做雜役的人做了點好事,也一定記下姓名,特別憎惡下屬拉幫結(jié)派。堅守信義,對老朋友感情深厚。嵐州刺史譚元澄曾對李晟有恩,后被朝廷流放而死。李晟顯貴后,為他申冤,朝廷下詔追贈元澄為寧州刺史,李晟撫養(yǎng)他的兩個兒子,讓他們成年、成才。
李晟在鳳翔時,曾說:“魏征因為直言進諫,讓太宗取得超過堯舜的業(yè)績,真是忠臣啊!我真仰慕他。”行軍司馬李叔度說:“那是文官的職分,您功高德厚,怎么還追求這呢?”李晟說:“您說錯了,我有幸能充任將相,如果為了明哲保身不說話,這難道能說是皇帝有錯誤臣下不隱瞞嗎?這不是皇帝所要選擇的臣子。”叔度聽了很慚愧。所以李晟每次上朝,對答皇帝,都忠誠正直地盡到大臣的節(jié)操,不曾居功自傲、鋒芒畢露。治家嚴格,子侄輩不是早晚不特別見面,話家常時,不曾涉及國事。正月,嫁到崔氏的女兒回娘家來,李晟批評她說:“你有家,你的婆婆在堂,媳婦應(yīng)當(dāng)備辦酒食,準備招待賓客。”立即擋住她,不讓進門。通達禮義,督促教化,竟到了這樣的程度。
貞元九年,李晟去世,享年六十七歲;实勐牭截闹绷鳒I,下令百官到李晟府第吊唁。到裝棺入殮時,皇帝親自寫詔書,立誓保護李晟的后代,延續(xù)他的爵位,在他的靈柩前宣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1332353.html
相關(guān)閱讀:《柳枝詞 亭亭畫舸系春潭》閱讀答案
《旅懷 文天祥》閱讀答案
“柳虬,字仲盤,河?xùn)|解人也”閱讀答案及翻譯
柳宗元《童區(qū)寄傳》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賞析
《暮春回故山草堂 錢起》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