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調(diào)
]
平湖
樂
堯 廟 秋 社
王
惲
社壇煙淡散林鴉,把酒觀多稼。霹靂
①
弦聲斗高下,笑喧嘩,壤歌亭外山如畫。朝來致有,西山爽氣,不羨日夕佳。
[
注
]
①
霹靂:琴名。
14
.簡要描述堯廟社日中的村民活動。
(2
分
)
細解:該題考查學生還原生活情境,即詩歌鑒賞中
“
泡
”
的能力。從小令的描寫可見,有:
“
把酒觀多稼
”
,因莊稼豐收而舉杯暢飲;
“
霹靂
①
弦聲
……
,笑喧嘩
”
,彈琴、唱歌,笑語喧嘩。
答案:村民們舉杯暢飲,喜慶豐收;彈琴賽歌,歡聲笑語。
15
.對這首散曲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
A
.本曲描寫堯廟社日活動情景,展現(xiàn)了當?shù)氐拿耧L民俗。
B
.
“
社壇煙淡散林鴉
”
暗示了村民舉行祭祀活動的季節(jié)。
C
.
“
山如畫
”
描寫遠山明麗的風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動。
D
.本曲用詞清新高雅,但是整體仍不失通俗樸茂的本色。
細解:社祭的活動有春秋兩季,因此,
“
社壇煙淡散林鴉
”
并不能暗示出季節(jié),只能看出是社祭的場面。這里是秋社,秋社是立秋后的第五個戍日所進行的一種歡慶豐收、祭祀的喜慶活動。能夠看出是秋社的是
“
把酒觀多稼
”
,暗示季節(jié)的應該是這一句。其它選項正確:
A
項與
14
題有重疊;
C
項對景色的特點及描寫作用的分析概括恰當;
D
項所謂
“
用詞清新高雅,但是整體仍不失通俗樸茂的本色
”
,指的是使用了若干典故(
“
壤歌亭
”
、
“
西山爽氣
”
、
“
不羨日夕佳
”
)而顯得
“
高雅
”
,但字面意思通俗易懂,自然流暢,真情流露,故稱
“
清新,樸茂
”
。
答案:
B
16
.
“
不羨日夕佳
”
化用了高中課本哪首詩中的詩句?借此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3
分
)
細解:《飲酒》詩一組二十首,是歸隱之初寫的,滬教版第一冊
18
課《詩二首》選了
“
其五
”
。在絕美的日夕山色之中,飛鳥們結伴而歸了:
“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
。
“
飛鳥相與還
”
,既是眼前之實景,又具有象征意味,讓人想到厭倦黑暗官場、不愿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而皈依山林的詩人,寫的是隱居之樂。而此曲寫堯廟祭神慶豐收的歡樂場景,抒寫作者為民謀福,與民同樂的志向。風調(diào)雨順,萬民富足,世風淳厚,幸福安詳,自然不必學淵明吟唱
“
山氣日夕佳
”
那些歸隱詩句了。
答案:化用陶淵明《飲酒》
“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
。陶淵明寫的是隱居之樂,曲作者表達了積極用世的志向和與民同樂的意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33533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