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張先
龍頭舴艋吳兒競,筍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
行云去后遙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靜。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shù)楊花過無影。
21.下闋前兩句在結(jié)構(gòu)上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3分)
22.末句中“楊花過無影”歷來為人稱道,請賞析其佳妙之處。(4分)
21.承上啟下。(3分)
前句說云去山昏,游人散后,郊外一片空寂,為上片白天賽龍舟、踏青等熱鬧場面作結(jié)。后句說笙歌已歇,喧囂一天的池院,此刻顯得分外清靜,一“靜”字又為下面寫靜謐優(yōu)美的夜景做鋪墊。
22.中庭的夜晚,月色一片清明,無數(shù)楊花從空中飛掠而過,不曾留下一絲花影。幽靜的月色下柳絮暗飄,以動襯靜,寫出了熱鬧歸于平靜,最終恬淡清明的意境。(4分)
賞析
此詞既是一幅寒食節(jié)日的風(fēng)俗畫,又是一曲耄耋者恬靜的夕陽頌。詞的上片極寫節(jié)日的歡樂,下片寫歡樂后的幽靜。上片從一旁觀老翁的眼中寫出熱鬧景象,在熱鬧的景象中仍含有寧靜的心情;下片在幽靜的月色下特意寫了柳絮暗飄,亦可謂靜中有動。此詞是一篇韻味雋永的佳作。整首詞從熱烈歡快漸趨恬靜寧謐,成功地表達(dá)出一個有閑的耋耄老人所獨(dú)有的心理狀態(tài)。全詞情景交融,藝術(shù)效果頗佳。有人說其末句堪與使作者聞名于世的“三影”合稱“四影”,可謂深得此詞之妙。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336870.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