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馬致遠《【南呂】四塊玉?馬嵬坡》閱讀及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古詩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閱讀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問題。

[南呂]四塊玉·馬嵬坡

馬致遠

睡海棠,春將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亂。不因這玉環(huán),引起那祿山,怎知蜀道難!

1.“南呂”是宮調,“四塊玉”是_______,“馬嵬坡”是_____。(2分)

2.對這首元曲的賞析,恰當?shù)囊豁検? )(2分)

A.“睡海棠,春將晚”,這是以花喻人,說楊貴妃就像晚春時節(jié)的睡海棠一樣嬌柔嫵媚。

B.“恨不得明皇掌中看”,是說楊貴妃恨不得讓唐明皇把她像海棠一樣放在手掌上把玩觀賞,表現(xiàn)了她恃寵嬌恣的心態(tài)。

C.此曲前半部分(以“不因”為界)主要是描寫,著重寫了唐明皇與楊貴妃荒淫作樂的生活,簡明精煉,為后文的議論作了很好的鋪墊。

D.此曲化用了李白“蜀道難”的典故,是為了說明唐明皇因紅顏誤國而倉皇西逃,前路莫測。

3.有人說此曲后半部分把安史之亂的主要責任歸咎于楊貴妃,是沿襲了“女色誤國”的傳統(tǒng)論見,體現(xiàn)了作者的偏見,你是怎樣認為的?請簡要談談看法。(3分)

參考答案

1.曲牌;題目(2分)

2.A(B錯,此句的主語是唐明皇,系“明皇恨不得掌中看”的倒文,此項誤作主語為楊貴妃;C錯,此曲前半部分主要是敘事,用了“睡海棠”、“掌中看”兩個生動的比喻,而非主要是描寫;D錯,用了“蜀道難”的典故,主要用來諷刺唐明皇荒淫誤國,倉皇西逃的結局,與“前路莫測”無關) (2分)

3.同意:后半部分的議論是把安史之亂的主要責任歸咎于楊貴妃,是體現(xiàn)了“紅顏禍水”的傳統(tǒng)偏見,這一點體現(xiàn)了作者思想的局限性,是封建意識,是不足取的。(2分)

不同意:后半部分固然是把安史之亂的主要責任歸咎于楊貴妃,但不能把此部分和前半部分割裂來看,前半部分的“恨不得”三字已經(jīng)把矛頭直接指向唐明皇,“霓裳”的荒淫誤國既有楊貴妃的責任,也有唐明皇的責任。再說,懷古詠史的詩,其根本意圖還是為了諷諫當朝統(tǒng)治者,為當朝統(tǒng)治者提供歷史經(jīng)驗和教訓,而不是為女人提供某種訓誡,只是囿于忠君之道,不便揭破罷了。

如還有別的看法,只要能符合原意,自圓其說即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34165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