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題《唐柳先生①文集》后序穆修唐之文章,初未去周、隋五代之氣;中間稱得李、杜,其才始用為勝,而號專雄歌詩,道未極其渾備。至韓、柳氏起,然后能大吐古人之文,其言與仁義相華實而不雜。如韓《元和圣德》、《平淮西》,柳《雅章》之類,皆辭嚴義偉,制述如“經(jīng)”,能?②然聳唐德于盛漢之表,蔑愧讓者,非二先生之文則誰與?予少嗜觀二家之文,常病《柳》不全見于世,出人間者,殘落才百余篇。韓則雖目其全,至所缺墜,亡字失句,獨于集家為甚。志欲補得其正而傳之,多從好事者訪善本,前后累數(shù)十;得所長,輒加注竄。遇行四方遠道,或他書不暇持,獨赍《韓》以自隨。幸會人所寶有,就假取正。凡用力于斯,已蹈二紀③外,文始幾定。而惟柳之道,疑其未克光明于時,何故伏其文而不大耀也。求索之莫獲,則既已矣于懷。不圖晚節(jié),遂見其書,聯(lián)為八九大編。夔州④前序其首,以卷別者凡四十有五,真配《韓》之巨文與!書字甚樸,不類今跡,蓋往昔之藏書也。從考覽之或卒卷莫迎其誤脫有一二廢字由其陳故?⑤滅讀無甚害更資研證就真耳。因按其舊,錄為別本,與隴西李之才參讀累月,詳而后止。嗚呼!天厚予者多矣。始而饜我以《韓》,既而飫我以《柳》,謂天不吾厚,豈不誣也哉!世之學者,如不志于古則已;茍志于古,求踐立言之域,舍二先生而不由,雖曰能之,非余所敢知也。天圣九秋七月,河南穆修伯長后敘。 選自《宋文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版)【注】①唐柳先生:指唐代柳宗元。②?:zú,險峻。③紀:古代以十二為一紀。 ④夔州:指劉禹錫。劉曾為夔州刺史,故稱。 ⑤?:mó,磨。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常病《柳》不全見于世 。哼z憾B.獨赍《韓》以自隨 赍:購買C.疑其未克光明于時 克:能夠 D.求踐立言之域 踐:踏入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A.其言與仁義相華實而不雜 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B.韓則雖目其全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C.能?然聳唐德于盛漢之表 乃設九賓禮于廷D.因按其舊 相如因持壁卻立7.下列各項中,對文章內(nèi)容分析不當?shù)囊豁検?A.作者認為,初唐文章,還留有周、隋等前代浮靡的文學風氣;李白、杜甫出現(xiàn),雖才驚世人,但后來專一于詩歌;直到韓愈、柳宗元,才使唐代文章比肩于漢代文章。B.作者喜歡韓愈的作品,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的韓愈文集雖然作品齊全,可是字句缺失的現(xiàn)象特別嚴重,于是有志補齊,經(jīng)過二十多辛苦,終于完成。 C.作者認為世上學業(yè)有成的讀書人,只有認真學習韓、柳的文章,才能成為能夠知曉古代歷史的人,才能做到“立言”。D.本文闡明了柳文在當時的重大成就,記敘了求得柳集的經(jīng)過、翻刻?钡膰栏瘢U述了刊行它的重要意義,可見作者一生提倡古文的苦心。8.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從考覽之或卒/卷莫迎其誤脫/有一二廢字由其陳/故?滅讀/無甚害更資/研證就真耳 B.從考覽之/或卒卷莫迎其誤/脫有一二廢字/由其陳故?滅/讀無甚害/更資研證就真耳 C.從考覽之或卒/卷莫迎其誤脫/有一二廢字/由其陳故/?滅讀無甚害更資/研證就真耳 D.從考覽之/或卒卷莫迎其誤/脫有一二/廢字由其陳故/?滅讀無甚害/更資研證就真耳9.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幸會人所寶有,就假取正。(3分)(2)求索之莫獲,則既已矣于懷。(3分)(3)既而飫我以《柳》,謂天不吾厚,豈不誣也哉。4分)答案:5.B ( 赍:攜帶)6.B 表讓步;表轉(zhuǎn)折(A.表轉(zhuǎn)折C.在D于是)7.C 學者,求學的人。“才能成為能夠知曉古代歷史的人”不符原意。8.B9.(1)如果幸運地遇到他人珍藏的韓集,就向他借來校正自己的韓集。(重點詞“會”“寶有”“假”;整體要求流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373292.html
相關(guān)閱讀:人教版七級上《古代詩歌四首》課后題及答案
《隋書?李士謙傳》閱讀練習及答案
戴名世《與劉大山書》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蘇轍《武昌九曲事記》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人教版九級上冊《出師表》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