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題。(19分)
所染
《墨子》
子墨子言見染絲者而嘆曰:“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五入必而已則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非獨染絲然也,國亦有染。舜染于許由、伯陽,禹染于皋陶、伯益,湯染于伊尹、仲虺,武王染于太公、周公。此四王者所染當,故王天下,立為天下,功名蔽天地。舉天下之仁義顯人,必稱此四王者。
夏桀染于干辛、推哆,殷紂染于崇侯、惡來,厲王染于厲公長父、榮夷終,幽王染于傅公夷、蔡公轂。此四王者所染不當,故國殘身死,為天下?。舉天下不義辱人,必稱此四王者。
齊桓染于管仲、鮑叔,晉文染于舅犯、高偃,楚莊染于孫叔、沈尹,吳闔閭?cè)居谖閱T、文義,越勾踐染于范蠡、大夫種。此五君者所染當,故霸諸侯,功名傳于后世。
范吉射染于長柳朔、王勝,中行寅染于藉秦、高強,吳夫差染于王孫雒、太宰?,智伯搖染于智國、張武,中山尚染于魏義、偃長,宋康染于唐鞅、佃不禮。此六君者所染不當,故國家殘亡,身為刑戮,宗廟破滅,絕無后類,君臣離散,民人流亡。舉天下之貪暴苛擾者,必稱此六君也。
凡君之所以安者何也?以其行理也。行理性于染當。故善為君者勞于論人而逸于治官不能為君者傷形費神愁心勞意然國逾危身逾辱。此六君者,非不重其國、愛其身也,以不知要故也。不知要者,所染不當也。
非獨國有染也,士亦有染。其友皆好仁義,淳謹畏令,則家日益,身日安,名日榮,處官得其理矣,則段干木、禽子、傅說之徒是也。其友皆好矜奮,創(chuàng)作比周,則家日損,身日危,名日辱,處官失其理矣,則子西、易牙、豎刀之徒是也!对姟吩弧氨負袼啊保刂斔啊闭,此之謂也。
【注釋】①:堪通湛,浸染之意。
1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染于蒼則蒼蒼:深青色
B.宗廟破滅,絕無后類絕:全然
C.其友皆好仁義,淳謹畏令淳謹:敦厚謹慎
D.其友皆好矜奮,創(chuàng)作比周比周:結黨營私
1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舜染于許由、伯陽不求聞達于諸侯。
B.此五君者所染當又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C.以其行理也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D.必謹所堪者,此之謂也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18.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墨子以“必擇所堪,必謹所堪”,結束全篇,言辭懇切。墨子悲天憫人,諄諄教誨,告誡要交友得當,國君要用人得當。
B.《所染》篇以染絲為喻,說明天子、諸侯、大夫必須正確選擇自己的親信和朋友,以取得良好的熏陶和積極的影響。
C.《所染》文氣貫穿,前后的說理具有一致性。所舉基本都是正反兩例,將圣王和暴君,賢臣和好佞基本相對。
D.墨子將國君比作絲,將臣比作染料。有良臣輔佐則“染當”,“染當”則順天理而行,順天理而行則可“功名蔽天下”。
19.用“/”給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斷句。(3分)
故善為君者勞于論人而逸于治官不能為君者傷形費神愁心勞意然國逾危身逾辱
20.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7分)
、俅怂耐跽咚静划敚蕠鴼埳硭,為天下?。舉天下不義辱人,必稱此四王者。
(3分)
答:
②故善為君者,勞于論人而逸于治官。不能為君者,傷形費神,愁心勞意;然國逾危,
身逾辱。(4分)
答:
答案:
16.B17.C18.B
19.故善為君者/勞于論人而逸于治官/不能為君者/傷形費神/愁心勞意/然國逾危/身逾辱(3分,每處0.5分)
20.①這四位君王因為所受影響不當,結果身死國破,被天下人羞辱。列舉天下不義可
恥的人,必定要稱這四王。(為、償、舉各1分)
、谒陨朴谧鰢,在選用人才時費盡心思,而在辦理公務上輕松安逸。不善于
做國君的,勞神傷身,用盡心思,然而國家更危險,自己更受恥辱。(論、逸、逾、然各1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379143.html
相關閱讀:《明史?席書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黃庭堅《菩薩蠻》(半煙半雨溪橋畔)閱讀及答案
王永彬《同友人游青溪》閱讀練習及答案
劉禹錫《臺城(臺城六代競豪華)》閱讀練習及答案
晏殊《踏莎行》(細草愁煙)閱讀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