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劉長卿
日暮蒼山②遠(yuǎn),天寒白屋③貧。
柴門聞犬吠④,風(fēng)雪夜歸⑤人。
【注釋】
①芙蓉山:地名。②蒼山:青山。③白屋:貧家的住所。房頂用白茅覆蓋,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④犬吠:狗叫。⑤夜歸
:
夜晚歸來
【譯文】
遠(yuǎn)處青山迷蒙,我在風(fēng)雪途中艱辛地跋涉著。天色已晚,在一山村人家投宿,只見主人家簡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顯得貧窮。我在茅屋中已就寢,忽在臥榻上聽到犬吠聲不止,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風(fēng)戴雪歸來了吧!
【閱讀訓(xùn)練及答案】
(
1
)前兩句中“
______
”、“
______
”、“
______
”三字互相映襯,渲染貧寒、清白的氣氛,也抒發(fā)了詩人獨特的感受。
(寒
白
貧)
(
2
)首句“日暮蒼山遠(yuǎn)”中的“
_____
”點明時間,正是傍晚。“
_______
”,是詩人風(fēng)雪途中所見。
(日暮
蒼山遠(yuǎn))
(
3
)整首詩按照怎樣的順序描寫的?
(時間順序)
(
4
)詩歌在用字上,“柴門”上承“
_____
”,“
_____
”遙承“天寒”,而“
_____
”則與“日暮”銜接。
(白屋
風(fēng)雪
夜)
[
賞析
]
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風(fēng)雪夜歸圖。
前兩句,寫詩人投宿山村時的所見所感。首句“日暮蒼山遠(yuǎn)”,“日暮”點明時間,正是傍晚。“蒼山遠(yuǎn)”,是詩人風(fēng)雪途中所見。青山遙遠(yuǎn)迷蒙,暗示跋涉的艱辛,急于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貧”點明投宿的地點。“白屋”,主人家簡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顯得貧窮。“寒”“白”“貧”三字互相映襯,渲染貧寒、清白的氣氛,也反映了詩人獨特的感受。
后兩句寫詩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門聞犬吠”,詩人進入茅屋已安頓就寢,忽從臥榻上聽到吠聲不止。“風(fēng)雪夜歸人”,詩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風(fēng)戴雪歸來了吧。這兩句從耳聞的角度落墨,給人展示一個犬吠人歸的場面。
這首詩歷來解釋不同,主要分歧是在對“歸”的理解上。一種意見認(rèn)為“歸”是詩人的來到,詩人在迷漫風(fēng)雪中忽然找到投宿處,如“賓至如歸”一般。另一種意見是芙蓉山主人風(fēng)雪夜歸。關(guān)鍵是詩人的立足點在哪里。前者,詩人是在“白屋”外,在風(fēng)雪途中;后者,
詩人在“白屋”內(nèi),或前兩句在屋外,后兩句在屋內(nèi)。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384810.html
相關(guān)閱讀:《早梅 齊己》閱讀答案
《點絳唇 新月娟娟》閱讀答案
《定風(fēng)波① 黃庭堅》閱讀答案及賞析
《西江月 蘇軾》閱讀答案
《懷天經(jīng)、智老,因訪之》閱讀答案詳解附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