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題。
王叔文母劉氏
柳宗元
夫人姓劉,其先漢河間王。王有明德,世紹顯懿。至于唐,有文昭者,為綿州刺史,號良二千石。其嗣慎言,為仙居令、光州長史,克荷于前人。光州,夫人之父也。夫人既笄五,從于北海王府君偉某。府君舉明經(jīng),授任城尉左金吾衛(wèi)兵曹。修經(jīng)術(shù),以求圣人之道;通古今,以推一王之典。會世多難,不克如志,卒以隱終。
夫人生二子:長曰舁倫,早夭;少曰叔文,堅明直亮,有文武之用。貞元中,待詔禁中,以道合于儲后,凡十有八載,獻可替否,有匡弼調(diào)護之勤。先帝棄萬姓,嗣皇承大位。公居禁中;訐謨定命,有扶翼經(jīng)緯之績。由蘇州司功參軍,為起居舍人、翰林學(xué)士。加戶部侍郎,賜紫金魚袋。內(nèi)贊謨畫,不廢其位,凡執(zhí)事十四旬有六日。利安之道,將施于人,而夫人卒卞堂,蓋貞元之二十一六月二十日也。知道之士,為蒼生惜焉。天子使中謁者臨問其家,賻以布帛。
嗚呼!夫人之在女氏也,貞順以自處,孝謹以有奉;其在夫族也,祗敬以承上,嚴肅以蒞下。事良人四十有九,而勤勞不懈;生戶部五十有三,而教誡無闕。七十有九,而戶部之道聞于天下,為大僚,垂紫綬,以就奉養(yǎng)。公卿侯王,咸造于門。既壽而昌,世用羨慕。然而天子有詔,俾定封邑,有司稽于論次,終以不及,時有痛焉。是八月某日,于兵曹府君之墓。
10.對下列句子中加_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有明德,世紹顯懿懿:美德
B.克荷于前人荷:繼承
C.凡十有八載凡:總共
D.有有司稽于論次稽:考核
11.下列各組句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光州,夫人之父也;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B以道合于儲后;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耶
C而夫人卒于堂;不拘于時,學(xué)于余
D知道之士,為蒼生惜焉;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12.下列各組句子中,筌都屬于直接歌頌劉夫人品德的一組是是
、購挠诒焙M醺齻ツ尝谪戫樢宰蕴,孝謹以有奉③祗敬以承上,嚴肅以蒞下④事良人四十有九,而勤勞不懈⑤生戶部五十有三,而教誡無闕⑥既壽而昌,世用羨慕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⑥D(zhuǎn).③④⑤
答案:
10.D[解析]稽:耽誤。11.B[解析]B項,介詞,因為。A項,助詞,的/助詞,主謂之間。C項,介詞,在/介詞,向。D項,介詞,替/介詞,被。12.D[解析]①是劉氏出嫁;⑥是劉氏高壽,家業(yè)興旺,世人羨慕,這是他人的評論。
譯文:
夫人姓劉,她的祖先是漢代的河間王。河間王具有美德,他的子孫繼承了這種明顯的美德。到了唐代,有個劉文昭,擔任過綿州刺史,被稱為好郡守。劉文昭的兒子劉慎言,擔任過仙居縣令、光州長史,能繼承先輩的傳統(tǒng)。光州長史劉慎言是夫人的父親,夫人成后又過了五,嫁給北?ね跸壬。王先生考中了明經(jīng)科,被授予任城縣尉左金吾兵曹的官職。他研究經(jīng)學(xué)儒術(shù),以推求圣人的理論;又研究了古今歷史,以探討一代王朝的治國之法。(可是,)恰逢社會上兵荒馬亂,不能實現(xiàn)自己的志向,最后隱居終老。夫人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彝倫,少就夭折了;小兒子叫叔文,意志堅定,光明磊落,正直無私,通達事理,有文武之才。在唐德宗貞元間,(王叔文)待詔禁中,因為與皇太子志同道合,(輔佐太子)共計十八,在太子面前勸善規(guī)過,有輔助護衛(wèi)的功勞。德宗死后,皇太子即位做皇帝。王叔文在皇宮里,幫助皇帝決定大計,發(fā)布命令,對皇帝有扶持輔位的功績。他從原來蘇州司功參軍的職銜,升任為起居舍人、翰林學(xué)士。后擔任戶部侍郎,皇帝賜他紫袍、金魚袋。與此同時,他仍在內(nèi)廷幫助皇帝謀劃改革措施,在自己的職位上從不懈怠,共掌管政事一百四十六天。正當利國安民的措施即將在百姓中廣泛實行的時候,夫人在家中去世了,時間是貞元二十一六月二十日。懂得治國之道的人,都替百姓感到惋惜。皇帝派官員到王叔文家中慰問,并賜給(他)布匹綢緞。
唉!夫人在娘家時,為人端莊和順,奉養(yǎng)父母孝敬謹慎;到婆家后,侍奉長輩恭敬有禮,教養(yǎng)晚輩嚴肅認真。侍奉丈夫四十九,一直勤勞不懈怠;從生下王叔文到去世共五十三,對他的教育告誡始終沒有什么欠缺。夫人七十九歲的時候,王叔文的治國之道聞達于天下,他做了大官,懸掛紫綬,用厚祿奉養(yǎng)母親。朝廷里的大官,都來登門拜訪。夫人壽齡已經(jīng)很高,家業(yè)又很興旺,世人因此十分羨慕;实垭m然下令議定夫人的封邑,由于主管官吏耽誤了時間,最終沒來得及給她加封,當時許多人為這件事感到痛惜。這的八月某日,夫人的遺體被合葬在兵曹王府君的墳?zāi)估铩?br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407502.html
相關(guān)閱讀:劉禹錫《始聞秋風(fēng)》閱讀練習(xí)及答案1
黃庭堅《菩薩蠻》(半煙半雨溪橋畔)閱讀及答案
陸容《阿留傳》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秦觀《滿庭芳(山抹微云,天連衰草)》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方銀官《李生論善學(xué)者》閱讀練習(xí)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