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方皋相馬
秦穆公謂伯樂曰:"子之長矣,子姓有可使求馬者乎?"伯樂對曰:"良馬,可形容筋骨①"相也。天下之馬者,若滅若沒,若亡若失。若此者絕塵弭轍②。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馬,不可告以千里之馬也。臣有所與共擔纓薪菜③者,曰九方皋,此其于馬,非臣之下也。請見之。"穆公見之,使行求馬。三日而反。報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馬也?"對曰:"牝而黃④。"使人往取之,⑤牡而驪。穆公不說,召伯樂而謂之曰:"敗矣,子所使求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馬之能知也?"伯樂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萬臣而無數(shù)者也。若皋之所觀,天機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若皋之相者,乃有貴乎馬者也。"馬至,果天下之馬也!读凶印ふf符》
(注)①形容筋骨:形,指形體;容,指狀貌。形容筋骨是名詞性并列短語作動詞"相"的狀語。②絕塵弭轍:形容天下之馬(千里馬)跑得既快,還不揚起塵土,不留下車輪的痕跡。弭,消除。③擔繕薪菜:扛東西打柴草。 繩索;擔繕,指用繩索背負東西。菜,通"采",薪菜,即打柴草。④牝而黃:黃色母馬。牝,雌性的鳥獸。⑤牡而驪,純黑色的雄馬。
1.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
A 子之長矣。子: : B 伯樂對曰。 對: C 三日而反。 反:
D 穆公不說。 說: E色物牝牡尚弗能知。 尚: 弗:
F 伯樂喟然太息。 喟然: 太息: G 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 遺:
H 馬至,果天下之馬也。至: 果:
2.說明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
A 臣之子皆下才也 〔 〕 B 穆公見之 〔 〕
C 已得之矣〔 〕 D 召伯樂而謂之曰 〔 〕
E 又何馬之能知也 〔 〕
3.把下列各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
A 臣有所與共擔纓薪菜者,曰九方皋,此其于馬,非臣之下也。請見之。
B 敗矣,子所使求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馬之能知也?
4.九方皋相馬的特點是什么?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十七) 九方皋相馬答案
1.A你,紀B回答C“返”回來D“悅”高興E還,不F長嘆的樣子,嘆息G忽略H到,果真 2.A的B九方皋C千里馬D伯樂E不譯(主謂之間) 3.A我有一個同我一起扛東西打柴草的朋友,叫九方皋,對于馬的認識不在我之下,大王可以召見他B.失敗啊,你所推薦的尋求千里馬的人,卻連馬的顏色都分不清楚,又怎么能識別千里馬的才能呢? 4.抓住事物的本質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421432.html
相關閱讀:陸游《南鄉(xiāng)子(歸夢寄吳檣)》閱讀練習及答案
歐陽修《畫眉鳥》閱讀理解及答案
徐渭《題葡萄圖》閱讀練習及答案
《舊唐書?田弘正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韓愈《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