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如夢令?為向東坡傳語 閱讀答案附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詩詞閱讀及答案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如夢令 

蘇軾

為向東坡傳語,人在玉堂深處。別后有誰來?

雪壓小橋無路。歸去,歸去,江上一犁春雨。

【注】玉堂,翰林院。此詞作于被貶黃州后又到京城做翰林學士時。

8.別后有誰來?雪壓小橋無路,蘇軾別什么地方?別后有沒有人來?詞人對自己的提問所作回答有怎樣的妙處?(5分)

9.歸去,歸去,江上一犁春雨。詞人為什么不用一蓑煙雨,而用一犁春雨?(6分)

參考答案

8.(1)辭別黃州東坡,之后蘇軾想沒有人再去東坡。詞人采用設問句的形式,用雪壓小橋無路這句景語作答。這個回答富于形象性,委婉曲折,避免了平鋪直敘,表現(xiàn)了詞人對黃州東坡的無限思念之情。

9.(2)用一蓑煙雨既可表現(xiàn)漁人,也可表現(xiàn)農人;既可表現(xiàn)勞動,也可表現(xiàn)行路:仍不具體。只有一犁春雨才是表示春雨過后的耕作,與前東坡相應,而且飽含詞人歸耕農畝(或:黃州東坡)的輕松愉悅的情感。

賞析

這首《如夢令》,毛氏汲古閣本題作《有寄》,傅?此調下注云:寄黃州楊使君二首,公時翰苑。當是元?元(1086)九月以后,元?四三月以前,蘇軾京城官翰林學士期間所作。詞中抒寫懷念黃州之情,表現(xiàn)歸耕東城之意,是作者當時特定生活和心理狀態(tài)的真實反映及流露。

首二句為向東坡傳語,人玉堂深處,以明快的語言,交待他玉堂(翰林院)深處,向黃州東坡表達思念之情,引起下文。這兩句的語氣,十分親切。蘇軾心目中,黃州東坡,儼然是他的第二故鄉(xiāng),所以思念之意才如此殷切。

次二句別后有誰來?雪壓小橋無路,是傳語的內容,是蘇軾對別后黃州東坡的冷清荒涼景象的揣想。先設一問以避免平直。有此一問,便曳生姿,并能引出下文。雪壓小橋無路,仍承上句帶有問意,似乎是說:別后有沒有人來?是雪壓住了小橋,路不通嗎?以景語曲折表達之,既富于形象性,委婉深曲。是與否之間,都表現(xiàn)了對別后黃州東坡的無限關心。

末三句歸去,歸去,江上一犁春雨,緊承上意,亦是傳語的內容,表達歸耕東坡的意愿。歸去,歸去,直抒胸臆,是愿望,是決定,是決心。江上一犁春雨,是說春雨喜降,撬犁地春耕,補充要急于歸去的理由,說明歸去的打算。一犁春雨四字,使人自然地想起他所作《江城子》詞昨夜東坡春雨足,烏鵲喜,報新晴的意境。一犁春雨四個字更是皆曲盡形容之妙,妙就妙捕捉住了雨后春耕的特殊景象,情感輕快。

作為豪放派代表詞人,蘇軾頗多氣勢磅礴之作;但他一生中也有很多淡雅清秀的詞作,顯示了東坡創(chuàng)作風格的多樣性。這首《如夢令》便代表了蘇軾創(chuàng)作清淡的一面,詞中不設奇險之語,清新淡雅而自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421571.html

相關閱讀:詩歌鑒賞備考精講:《海上吊吳野人墓》參考答案
山中 王勃 閱讀答案附賞析
蘇秀道中 曾幾閱讀附答案
于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賦韻《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閱讀
溫庭筠《定西番》牛嶠《定西番》閱讀答案鑒賞賞析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