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語文報
·
高考版》第
225
期)
考點說略
羈旅詩通常表現(xiàn)客居他鄉(xiāng)的艱難,漂泊無定的辛苦,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以及對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與向往。這些感情是人類亙古相通的,容易引起共鳴,所以羈旅詩大多淺顯易懂,符合《考試說明》上
“
能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
”
的要求,因此羈旅詩備受命題人的青睞。綜觀近三全國卷高考試題,
2004
全國卷
Ⅰ
張籍的《秋思》和全國卷
Ⅲ
晏幾道的《鷓鴣天》,
2005
全國卷
Ⅱ
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都是羈旅詩,所以我們應(yīng)更多地關(guān)注這類詩歌。
經(jīng)典鏈接
(
2005
全國卷
Ⅱ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yīng)說著遠(yuǎn)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唐朝時是一個重要節(jié)日。
①
簡析
“
抱膝燈前影伴身
”
一句,并說出作者當(dāng)時懷有一種什么樣的心情。
②
作者是怎樣寫
“
思家
”
的?語言上又有什么特點?
●
鑒賞點撥:
①
題是分析作者在詩歌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思想傾向?忌枰{(diào)動自己的想象,在頭腦中形成這樣一幅畫面:在冬至夜里,白居易孤苦伶仃,抱著膝頭,瑟瑟發(fā)抖,只有影子相伴。作者的心情可想而知。
②
題的第一問,實際上是考查表達技巧的,作者從對面落筆,想象家人夜深圍坐,談?wù)撝h(yuǎn)方的行人,來表達自己對家人的思念。第二問是考查對語言的把握,這又隱性地考查了考生對作家流派和寫作風(fēng)格的了解。白居易的詩,明白如話,相傳不識字的老嫗都能聽懂,這首詩也體現(xiàn)了這個特點。
參考答案:
①
“
抱膝
”
二字生動地勾畫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態(tài),用
“
燈前
”
自然引出
“
影
”
,而
“
伴
”
字又將
“
影
”
和
“
身
”
聯(lián)系起來,抱膝孤坐的
“
影
”
陪伴抱膝孤坐的
“
身
”
,顯得形影相吊。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時的一種孤寂心情。
②
第一問:作者主要通過一幅想象的畫面,即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wù)撝约哼@個遠(yuǎn)行之人。作者從對面落筆,不說自己想家,而說家人想念自己,更突出了自己的思家之情。第二問:詩的語言樸實無華,曉暢易懂。
技法點睛
鑒賞羈旅詩應(yīng)從以下幾點切入:
1
.把握情感類別
羈旅詩抒發(fā)的情感大致有四類:
①
敘寫羈旅之苦,抒發(fā)內(nèi)心的孤獨、凄涼及思鄉(xiāng)之情。如張繼的《楓橋夜泊》。
②
感念親情之深,表達對親人的熱愛與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溫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
抒發(fā)獨居他鄉(xiāng)、不得重用、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孤獨寂寞、幽怨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漁家傲
·
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等。
④
抒發(fā)厭惡戰(zhàn)爭、思念家鄉(xiāng)親人之情。如
2004
江蘇卷柳中庸的《征人怨》。
2
.挖掘關(guān)鍵信息
羈旅類詩詞中有一些關(guān)鍵的字詞,如
“
孤
”
、
“
悲
”
、
“
無情
”
、
“
憐
”
、
“
空
”
、
“
獨
”
、
“
故園
”
、
“
相思
”
等,這些都是鑒賞的切入點。
2004
全國卷
Ⅲ
晏幾道的《鷓鴣天》,詞中的
“
不如歸
”
就是理解
“
作者思想感情
”
(試題第二問)的關(guān)鍵;再如
2005
廣東卷閱讀寇準(zhǔn)的《春日登樓懷歸》,標(biāo)題中的
“
懷歸
”
就是解讀詩歌的鑰匙。
有時特殊的節(jié)日,也是關(guān)鍵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節(jié)、重陽節(jié)等重要節(jié)日,常常引發(fā)旅人的思鄉(xiāng)懷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和高適的《除夜作》,寫于唐朝兩個重要的節(jié)日,
2006
江蘇卷元代詞人魏初的《鷓鴣天
·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寫于妻子的生日。
3
.留心四種意象
羈旅詩中使用頻率比較高的意象有:
①
“
望月懷遠(yuǎn)
”
,如
2001
春季上海卷杜甫的《月夜憶舍弟》;
②
“
鴻雁傳書
”
,如
2003
春季北京卷比較鑒賞韋應(yīng)物的《聞雁》和趙嘏的《寒塘》;
③
“
折柳送別
”
,如
2002
全國卷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
④
“
杜鵑啼血
”
,如
2004
全國卷
Ⅲ
晏幾道的《鷓鴣天》等。
4
.注意兩種手法
羈旅詩除了使用慣常的
“
借景抒情
”
、
“
虛實結(jié)合
”
、
“
渲染
”
等表達技巧外,有兩種特殊的表現(xiàn)手法:
①
樂景襯哀情。如杜甫的《絕句》,當(dāng)時詩人客寓成都,亟思東歸,因戰(zhàn)亂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
“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
”
的嘆息。但詩的前兩句
“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
卻勾畫出一幅濃麗的春日畫面,極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xì)w?原來這是以樂景寫哀情,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鮮明對照,反襯詩人思鄉(xiāng)之情更加濃厚。
②
側(cè)面落筆。不說自己想家,卻說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覺凄涼。如杜甫的《月夜》:
“
今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
詩人設(shè)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懷遠(yuǎn)的畫面,憶之深,故望之久,將妻子寫得嬌美動人,也襯托出詩人的思之切,愛之深,讀來格外動人。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親人在思念、談?wù)撟约,從而表達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的。
提升演練
1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①
這首詩前兩句寫景,請分析當(dāng)時詩人的心境。
②
詩評家認(rèn)為此詩妙在后兩句,請從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技巧的角度加以分析。
③
《全唐詩》錄入此詩時,
“
落
”
寫作
“
在
”
字,請你說說是
“
落
”
字好,還是
“
在
”
字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450229.html
相關(guān)閱讀:陸游《蝶戀花 桐葉晨飄蛩夜語》閱讀答案及解析
《裴迪書齋玩月之作》閱讀答案
《黃鶴樓 崔顥》閱讀答案
《自題陋軒 清-吳嘉紀(jì)》閱讀答案
《觀祈雨(桑條無葉土生煙)》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