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癸酉春社
王炎
清波渺渺日暉暉,柳依依,草離離。老大逢春,情緒有誰知?簾箔四垂庭院靜,人獨處,燕雙飛。
怯寒未敢試春衣。踏青時,懶追隨。野蔌山肴,村釀可從宜。不向花邊拚一醉,花不語,笑人癡。
【注】①王炎:生于宋紹興八(1138),到癸酉寧宗嘉定六(1213),此時他七十五歲。②春社,祭祀土地的日子,以祈求豐收。周代用甲日,漢以后,一般用戊日,以立春后第五個戊日為春社。
(1)本詞塑造了怎樣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4分)
(2)請簡要分析本詞的表達技巧。(4分)
(3)上片首句描寫的景物有怎樣的特點?表現(xiàn)了詞人怎樣的情懷?(2分)
(4)簡要賞析人獨處,燕雙飛的藝術手法。(4分)
(5)結合全詞概括詞人懶追隨的具體原因。(4分)
(6)請簡要分析人獨處,燕雙飛使用的表現(xiàn)手法。
參考答案
(1)本詞塑造了孤寂惆悵的邁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春社時節(jié),大好的春光與熱烈的慶典挑逗起詞人踏青的閑情,可是邁體衰迫使他不得不在家蟄居,但逢春社,又不甘寂寞,唯有借助野蔬山肴與村釀來排遣惆悵情緒。
(2)①疊字:開篇用渺渺暉暉依依離離,寫出陽光明媚、春水悠遠、草木泛綠的春日景致。于清幽淡遠之景中透出詞人的寂寞情懷。(寓情于景亦可)②設問:情緒有誰知一句,作者設疑,而下文人獨處巧妙地回答了上文的疑問,更好地表達了詞人的孤寂之情。③對比:上片中人獨處,燕雙飛,以燕的雙飛與人的獨處相對比,無限情緒皆包含在種種形象之中,收到言有盡意無窮的效果。(反襯或以靜襯動亦可)④擬人:詞的下片結尾處一反平平敘寫,采用擬人的手法,說花不語笑,文勢一轉(zhuǎn),全篇也因之活躍飛動。
(3)景物特點:清幽澹遠(悠遠、晴明、安閑平靜也可);表現(xiàn)詞人孤獨、寂寞的情懷。(特點1分,感情1分)
(4)反襯:用燕子的雙飛襯托人的獨處,表現(xiàn)詞人的落寞情懷;以動襯靜,用燕子的飛舞襯托詞人的安靜。(每點2分)
(5)詞人事已高,情緒孤寂,懶得像輕人一樣去踏春;詞人害怕郊外的寒冷,想著用野蔌山肴、村釀等聊以自我安慰。(每點2分)
(6)①對比。用燕子的雙飛襯托人的獨處,表現(xiàn)詞人的落寞情懷。②以動襯靜。用燕子的飛舞襯托詞人的安靜。
解析:
(1)本詞塑造了孤寂惆悵的邁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春社時節(jié),大好的春光與熱烈的慶典挑逗起詞人踏青的閑情,可是邁體衰迫使他不得不在家蟄居,但逢春社,又不甘寂寞,唯有借助野蔬山肴與村釀來排遣惆悵情緒。
(2)①疊字:開篇用渺渺暉暉依依離離,寫出陽光明媚、春水悠遠、草木泛綠的春日景致。于清幽淡遠之景中透出詞人的寂寞情懷。(寓情于景亦可)②設問:情緒有誰知一句,作者設疑,而下文人獨處巧妙地回答了上文的疑問,更好地表達了詞人的孤寂之情。③對比:上片中人獨處,燕雙飛,以燕的雙飛與人的獨處相對比,無限情緒皆包含在種種形象之中,收到言有盡意無窮的效果。(反襯或以靜襯動亦可)④擬人:詞的下片結尾處一反平平敘寫,采用擬人的手法,說花不語笑,文勢一轉(zhuǎn),全篇也因之活躍飛動。蘇軾《水調(diào)歌頭》蘇軾《江城子》閱讀答案對比賞析蘇軾《江城子·江景》閱讀答案及解析陳子龍《江城子·病起春盡》閱讀答案及賞析蘇軾《江城子鳳凰山下雨初晴》閱讀答案附翻譯賞析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 閱讀答案附賞析江城子·病起春盡 閱讀答案附賞析江城子 蘇軾 閱讀答案附賞析江城子 閱讀答案江城子(蘇軾)江城子(秦觀)江城子(盧祖皋)中考詩詞賞析復習:江城子 密州出獵《江城子·密州出獵》閱讀答案附賞析
【詩意】
春水悠遠,春陽晴朗,柳條輕柔,青草繁茂,柳條兒依依,青草兒迷離。衰老大的我趕上了盎然的春天,可有誰知道我內(nèi)心的情緒呢?珠簾四垂,庭院寂靜,我一個人獨坐,看燕子雙雙翻飛。心里怕春寒,不敢換春衣,正是踏青時節(jié),我卻懶于把別人追隨。那就擺一些野菜,弄一點山味,斟幾杯粗酒,拼上一醉。但是我卻擔心,如果喝醉,那不會說話的花兒,會笑我癡呆似傻。
賞析:
王炎生于公元1138,到癸酉(1213)已經(jīng)是七十五歲的人了。大好的春光與熱烈的慶典引起他踏青的情致,可是老力衰又迫使他不得不蟄居在家。
這種矛盾反映在詞中,便處處表現(xiàn)為無可奈何的惆悵情懷。清波渺渺日暉暉,柳依依,草離離。詞篇從景物入手,平平敘起,似是閑筆。然而遼遠靜謐的景物,本身已在空闊中顯出寂寞之情調(diào),再上加作者欲游不能的力不從心,全文的惆悵基調(diào)已顯端倪本詞善于以景顯情襯情,首句即是如此,因而,閑筆之中實際上已經(jīng)包含了無窮的感情。古人云:筆未到,氣已吞,當是此類技法。老大逢春,情緒有誰知?緊接在平淡的景物描寫之后,突然直接抒寫情懷,有如異軍突起,來勢極猛?墒乔榫w究竟如何呢?
簾箔四垂庭院靜,人獨處,燕雙飛,這三句再一次不直敘感觸,仍以環(huán)境風物入詞,似乎在顧左右而言他。作者一方面有意躲開感情的沉重壓迫,另一方面繼續(xù)用寂寥的環(huán)境映襯無可奈何的心理:簾箔四垂寫庭院之靜:人獨處兩句,化用唐翁宏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詩句,以燕的雙飛,襯人的獨處,寂寞無聊的心緒,皆包含在這種種形象之中。這種寫法,不僅用對讀者的啟發(fā)代替作者的絮絮陳言,容易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而且筆法一張一弛,在跌宕變化之中也顯示出深厚的藝術感染力,下半闋是作者感情的正面抒發(fā)。根據(jù)內(nèi)容,可以分作三個層次:怯寒未敢試春衣寫怯寒:踏青時,懶追隨。野蔌山肴,村釀可從宜寫勉力踏青,但又有些力不從心,唯有借助野蔬山肴與村釀,聊遣情緒而已:不向花邊拚一醉,花不語,笑人癡寫醉酒,拚卻一醉,這正是以上諸般情緒交織的結果。從因果關系上說,怯寒即是老大逢春情緒的根源,所以也就是下半闋的癥結所在:連春衣都不敢試穿的人,自然不敢追隨踏青,但人逢春社,寂寞難熬,只得以酒遣情一醉方休,即使笑我人癡又有何妨。從情緒的凝重程度看,試春衣的目的為的是去踏青,而踏青的結果卻是一醉。因此,下半闋所寫三層雖都是作者所最不堪忍耐的,然而在處理上,一層卻比一層深,一層比一層更叫人傷懷。
王炎填詞,力求不溺于情欲,不蕩于無法,惟婉轉(zhuǎn)嫵媚為善(《雙溪詩馀自序》)。這闋詞抒寫老大逢春的帳惘情懷,微婉纏綿,頗具婉轉(zhuǎn)嫵媚之美。但詞中感情,濃而不粘,哀而不傷作者居高臨下從容抒發(fā)情緒,始終不為情役,這是它不溺于情欲的表現(xiàn)。至于不蕩于無法,則可以從以下兩方面看出:第一、章法精密。如前所述,這首詞前后兩片各自可分三層,每層之間起伏變化,但意脈不亂,雖極曲折之勢,卻能一氣貫下,因而層次極清,組織極精。第二、句法渾成。本篇字字都經(jīng)錘煉。但初讀時則又好像全不經(jīng)意。比如老大逢春,情緒有誰知,其中誰知二字既指感慨深沉,又說無人理解,表現(xiàn)力很強,讀來又十分平易。只有通讀全篇細細品味才知其妙。再如人獨處,燕雙飛,全不見一點斧鑿痕跡,卻是詞人精心設計的畫面。至于開頭處連用四個疊字句,渲染春光,暗寓情懷,都十分到家。結尾處于平平敘寫之后,采取擬人手法,說花不語,笑人癡,全篇也因之活躍飛動。這些地方,都是作者重視章法的表現(xiàn)。
作者簡介
王炎(1138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號雙溪,婺源(今屬江西)人。乾道五(1169)進士。歷知臨湘縣,通判臨江軍。慶元間,歷任太學博士,秘書郎,著作佐郎兼實錄院檢討,著作郎,軍器少監(jiān),軍器監(jiān)兼權禮部郎官。累官中奉大夫、軍器監(jiān)。嘉定十一卒,八十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451653.html
相關閱讀:《如夢令 遙夜沉沉如水》閱讀及答案
陸龜蒙《吳宮懷古》閱讀答案附賞析翻譯-詩詞閱讀
《曉出黃山寺》閱讀答案
端居 李商隱閱讀附答案
秋夜獨坐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