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行《踏莎行·寫懷》閱讀練習及答案(含賞析)
13.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2015“綿陽一診”)
踏莎行·寫懷
王行
塵路風花,暖空晴絮,游絲剩有縈牽處?蛻研易圆唤,啼鵑又恁催歸去,
細草春沙,垂楊古渡,忘機可得如鷗鷺?平湖卻也慰人心,片帆不礙煙中樹。
【注】①王行,自號淡如居士,蘇州人明洪武初延為學校師,已而謝去,隱于蘇州石湖。②游絲,昆蟲吐出的柔絲,諧音“游思”。③剩有,頗有。
(1)這首詞上片前三句有何作用?請簡要說明。(4分)
(2)詞人在詞中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懷?請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3.(8分)
。1)①總體交代行程和季節(jié);②以春意闌珊之景烘托氣氛。(4分,每點2分)
。2)①借助風吹花落、游絲難系、柳絮飄飛、啼鵑催歸等意象,透露出作客異鄉(xiāng),心懷故土的愁緒;②“忘機”句和“平湖”句抒發(fā)了擺脫俗世,歸隱家鄉(xiāng)的快慰。
。4分,每點2分)
賞析
踏莎行寫懷
王行
塵路風花,暖空晴絮,游絲剩有縈牽處?蛻研易圆唤,啼鵑又恁催歸去。
細草春沙,垂楊古渡,忘機可得如鷗鷺?平湖卻也慰人心,片帆不礙煙中樹。
長洲(今江蘇蘇州)王行自號澹如居士,淹貫經史百家,明洪武初延為學校師,已而謝去,隱于石湖(在蘇州)。從此詞所及“塵路”、“縈牽”和“客懷”等語來看,或即作于返鄉(xiāng)途中亦未可知。
落筆“塵路”,開宗明義表示人在旅途,而以下所寫,皆途中所見所感。上片前三句,總在交代行程和季節(jié),所見之景帶有春意闌珊的典型特色。一路上風吹落花,天飄柳絮,晴空萬里,暖意洋洋;而那些昆蟲吐出的柔絲也隨之浮蕩輕揚。其中“游絲”諧音“游思”,于寫景中巧寓微意;“縈牽處”表面寫游絲有所掛牽,而實際上已暗透出下片“平湖”意脈。所謂言在此而意在彼,妙在語含雙關,點而不露。后二句直入“客懷”,寫得情思宛轉!安唤睢睂τ谧骺偷那閼褋碚f自古難免,本不足奇;奇的是“幸自”兩字。作者為什么不為客懷的“不禁愁”而苦,相反卻要為此慶幸呢?隨著以下詞意的逐層展開,讀者才恍然大悟:原來作者的所謂“愁”,是心里有所“縈牽”,他掛念的是故鄉(xiāng)。正因為他在客中“不禁愁”,時刻思懷家山,才促使他下定決心歸隱;如果客愁能禁,他不是還要滯留下去了么?所以“幸”與“愁”看似矛盾,卻在思鄉(xiāng)回家上得到了統(tǒng)一!疤澌N”旬在此基礎上更為“催歸”營造了一種氣氛,仿佛連鳥兒也都通曉了人情。
下片前三句在寫景中點出歸隱忘機之意!凹毑荨焙汀按箺睢笔巧掀罢Z的補充和延伸,因“春沙”和“古渡”可知作者的行程由陸上的“塵路”轉換成了水上的“片帆”。這種轉變于看似不經意間完成,卻反映了作者縝密的構思!巴鼨C”句用《列子·黃帝》載海上有好鷗者日與鷗鳥親狎,后其父要他取來玩弄,鷗鳥即舞而不下典。作者在此要表明的是他想擺脫塵世的種種機巧,回歸自然。詞的最后兩句揭出歸隱之處!捌胶碑斨甘巧掀^的“縈牽處”;“慰人心”應前“幸”字,表現出對故鄉(xiāng)的無限向往和熱愛;“片帆”由“古渡”而來,又顯示了忘情煙波的意趣,結得空靈悠遠,宛如一幅淡墨山水,令人心醉。
詞以寫懷為題,卻多用景語,筆觸細膩處如纖毫畢現,渾然處如云煙迷離,與作者善畫潑墨山水不無關系。情語雖有“愁”字逗引,而“慰人心”之“幸”則是一篇主腦,由此可以想見其人襟懷風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461354.html
相關閱讀:《送東陽馬生序》及答案
薛濤《送友人》閱讀練習及答案
徐再思《【南呂】閱金經?春》閱讀及答案
顧況《洛陽早春》閱讀練習及答案
《高祖本紀》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