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步”引領(lǐng)學生把握詩詞鑒賞
貴州省獨山民族中學 岑遠山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求學生具備閱讀欣賞淺顯文言文和古代詩文的能力,全國普通高考也對詩詞鑒賞作出具體考查要求。高中生由于平時積累少,閱讀面窄,在遭遇古詩文閱讀時往往無所適從,難以下筆。其實,大凡文章,都有一定的創(chuàng)作規(guī)律,欣賞也有一定的方法。如果我們能針對其文體特點,對癥下藥,也許就能找到通向詩文鑒賞的捷徑。針對近十高考詩詞鑒賞考查題型,結(jié)合日常教學實際,我將詩詞鑒賞方法概括為“讀詩題”,“看注解”,“用何法”,“寫何景(人、事)”,“抒(闡)何情(理)”,“有何用”六步,期待能與奮斗在高考戰(zhàn)線上同仁共同商榷,也希望能給正艱難跋涉在高考戰(zhàn)場上的莘莘學子一絲光亮,指引他們不斷向前邁進。
一、 讀詩題
眾所周知,題好文一半。題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透過詩題這扇詩詞的窗戶,我們往往能窺視到作者創(chuàng)作的良苦用心及內(nèi)在情感,F(xiàn)實的情況卻是,相當一部分考生,忽視了詩題的重要性,閱讀詩詞時花費了大量時間不說,作答時中心游離,得不償失。正確的做法是,做到詩詞鑒賞題目,用十來秒時間關(guān)注思考那些帶有“思、念、想、恨、獨、愁、怨、想、嘆、傷、懷、別、送”等傾向詞語的意思,以揣摩作者寫作的意圖,也許這十來秒的時間就決定你詩詞鑒賞的成敗,既為你贏得了時間,也提高了詩詞鑒賞的效率,可謂事半功倍。
(1)、詩題明示感情傾向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閱讀時我們一看詩題中的“憶”字,就知道是思家念親的主題。結(jié)合詩句進一步分析得知,詩歌寫王維身在異鄉(xiāng),在重陽節(jié)思念親人,抒發(fā)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遙想親人按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想念詩人自己。詩意反復(fù)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李白的《靜夜思》,如果我們閱讀時就對詩題中的“思”有所關(guān)注,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本詩通過寫詩人在一個月光明亮的夜晚,夜不能寐,將照進窗欞來的月光想像成秋霜,從而萌生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
▲李白的《月下獨酌》,詩題中的一個“獨”字,也標明了寂寞和孤獨的情味。詩歌寫詩人在月夜花下獨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詩人寫花、酒、人、月影,主旨表現(xiàn)孤獨,卻舉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飲,影徒隨身,仍歸孤獨。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從月影上發(fā)議論,點出“行樂及春”的題意。最后六句為第三段,寫詩人執(zhí)意與月光和身影永結(jié)無情之游,并相約在邈遠的天上仙境重見。全詩表現(xiàn)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
(2)詩題暗示寫作內(nèi)容
▲元稹《聞樂天左降江州司馬》,透過題目中的一個“降”字,我們知道這是詩人驚聞好友白居易被貶到江洲擔任司馬時所作,既然朋友被貶官遠謫,聽到后是什么樣的情感呢,自然是對朋友命運的深切關(guān)注與擔憂。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三首詞的題目無一例外的有個共同的字眼“懷古”,這類詩詞往往通過寫作者登臨歷史遺跡,感慨昔盛今衰,繁榮不再,借古諷今,向統(tǒng)治者發(fā)出勸誡。
二、看注解
注解是理解詩詞的鑰匙。很多詩詞,由于距離現(xiàn)在歷史悠久,加上作者創(chuàng)作時特定背景,現(xiàn)在閱讀起來有較高的難度,在命題時,命題者往往有意在詩詞背后附帶一些注解。這些注解或注明詩詞中難懂的字詞,或交待作者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身世際遇。在鑒賞詩詞時,我們不要漠然置之,要仔細去揣摩它們與詩詞內(nèi)容的聯(lián)系,這樣,我們就能找到理解難懂詩詞的鑰匙,順利走進作者含蓄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
(1)注明作者身世個性,時代背景
閱讀下面一首詞,然后回答后面的問題。
點絳唇?夜宿臨?驛
陳維崧
晴髻離離,太行山勢如蝌蚪。稗花盈畝,一寸霜皮厚。
趙魏燕韓,歷歷堪回首。悲風吼,臨?驛口,黃葉中原走。
▲【注】陳維崧(1625-1682),清代文學家, 其性豪邁,尤擅填詞。初家道興旺,少得意。后家門中落,又值明清之交,顛沛流離,生活坎坷。
結(jié)合詞的下闋,說說詞人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在閱讀時,陳維崧這個詩人我們也許不是很熟悉,也不知道他的風格,如果能巧妙借助注解,詩人豪邁的性格,顛沛流離,坎坷的生活際遇一定在詩歌中有所體現(xiàn)。結(jié)合上下闕,作者俯仰今古,感嘆世事滄桑,自身飄泊不定的身世之悲和故國之痛的情懷也就不難理解。
(2)注明作者經(jīng)歷遭遇,人世浮沉
不見(唐)杜甫
不見李生久,徉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锷阶x書處,頭白好歸來。
▲[注]:這首詩寫于杜甫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時輾轉(zhuǎn) 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獲釋,遂有感而作。
這首詩的標注部分,就注明了作者的經(jīng)歷和遭遇,只要找到了這把鑰匙,詩歌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李白與杜甫是至交,李白生性狂放,在朝中得罪了權(quán)貴,被唐玄宗賜金放還,流放夜郎至今獲釋,作為好友,此詩凝聚了杜甫對好友的掛念,以及對李白懷才不遇、因而疏狂自放 的哀憐和同情,同時也抒發(fā)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462729.html
相關(guān)閱讀:中考語文輔導(dǎo)之古詩詞精華試題七
題李凝幽居 賈島閱讀答案
王建《宮詞》 (其八十三)閱讀答案
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芽 蘇軾閱讀答案
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閱讀答案附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