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庠《鷓鴣天》(楓落河梁野水秋)閱讀及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古詩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鷓鴣天
  
  蘇庠
  
  楓落河梁野水秋,澹煙衰草接郊丘。醉眠小塢黃茅店,夢倚高城赤葉樓。
  
  天杳杳,路悠悠。鈿箏歌扇等閑休。灞橋楊柳恨,鴛浦芙蓉葉葉愁。
  
  詞人簡介
  
  蘇庠(1065~1147)南宋初詞人。字養(yǎng)直,初因病目,自號眚翁。本泉州人,隨父蘇堅徙居丹陽(今屬江蘇)。因卜居丹陽后湖,又自號后湖病民。蘇堅有詩名,曾與蘇軾唱和,得蘇軾賞識,并因蘇軾稱譽其詩而聲名大振;兆诖笥^、政和之際,蘇庠曾依蘇固與徐俯、洪芻、洪炎、潘淳、呂本中、汪藻、向子?等結詩社于江西。在澧陽(今湖南澧縣)筑別墅以供游憩。其后居京口。高宗紹興間,蘇庠與徐俯同被征召,獨不赴,隱逸以終。
  
  1.詞的上片描寫了怎樣的情景?請試做簡要描述。(5分)
  
  2.“灞橋楊柳恨,鴛浦芙蓉葉葉愁”表達出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情感。(6分)
  
  參考答案
  
  1.寫旅途上所見的秋郊景色:楓葉已經(jīng)凋落,站河橋上望去,野水退落,呈現(xiàn)出秋季的寂寥。這兩句準確而傳神地抓住最能表現(xiàn)秋月黃昏郊外景色的典型化意象,富有立體感地描繪出一幅旅人眼中的秋色圖景,渲染出秋的寥廓與蒼涼、蕭瑟。
  
  2.結尾兩句抒寫別恨和遲暮之感。漢人送別,灞橋折柳,故“灞橋楊柳”即代指離別。“恨”是說離別的頻繁。繁華凋落后,無人垂顧。作者借物言情,表達了詞人哀嘆流、自傷遲暮的深沉悲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472078.html

相關閱讀:嵇曾筠《明生員傅先生山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閱讀練習及答案
湯式《【中呂】滿庭芳?武林感舊》閱讀及答案
劉禹錫《竹枝詞九首(山桃紅花滿上頭)》閱讀練習及答案
蘇軾《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