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舊唐書?張延賞傳》閱讀練習及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古詩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張延賞,中書令嘉貞子。大歷二,拜河南尹,充諸道營田副使。延賞勤身率下,政尚簡約,疏導河渠,修筑宮廟,流庸歸附,邦畿復完。是歲旱歉,人有亡去他境者,吏或拘之。延賞曰:“夫食,人之所恃而生也,適彼而可生,得存吾人,又何限于彼也?”乃具舟遣之,俾吏修其廬,已其逋債,百姓遂安。以故,歲兇而無怨者。數(shù),改檢校兵部尚書、成都尹、劍南西川節(jié)度觀察使。建中四,西山兵馬使張?以兵入成都為亂,延賞奔漢州,將戍將討之。是月,斬?及同惡者。先是兵革屢擾,自天寶末楊國忠用事南蠻,三蜀疲弊。其后崔寧復侈靡,故蜀土殘弊。延賞薄賦約事,動遵法度,僅至庶富焉。建中末,駕在梁州,倚劍南蜀川根本。貞元元,以宰相劉從一有疾,詔征延賞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賞與李晟不協(xié),晟表論延賞過惡,改授左仆射。初,大歷末,吐蕃寇劍南,晟領神策軍戍之,旋師,以成都官妓高氏歸。延賞聞而大怒,即使將吏令追還焉。晟頗銜之,形于詞色。三正月,會浙西觀察使韓?來朝,?嘗有德于晟,因會宴說晟使釋憾,遂同飲極歡,請晟表薦延賞為相,晟然之,于是復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及延賞當國用事,晟請一子聘其女,延賞拒而不許。晟謂人曰:“武人性快,若釋舊惡于杯酒之間,終歡可解。文士難犯,雖修睦于外,而蓄怒于內(nèi)。今不許婚,釁未忘也!”無幾,延賞果謀罷晟兵權,時議非之。貞元三七月薨,六十一,贈太保,賻禮加等,謚曰成肅。史臣曰:延賞博涉經(jīng)史,達于政事,然以私害公,罷李晟兵柄,非守正中立者也。(選自《舊唐書》)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政尚簡約 尚:崇尚B.又何限于彼也 限:限制C.晟頗銜之 銜:懷恨D.因會宴說晟使釋憾憾:遺憾5.表現(xiàn)張延賞達于政事的一組是①流庸歸附,邦畿復完 ②歲兇而無怨者 ③斬?及同惡者④延賞薄賦約事 ⑤領神策軍戍之 ⑥延賞果謀罷晟兵權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①④⑥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張延賞關心百姓,堪為能吏。他在河南尹、各道營田副使任上,同情流離失所的百姓,為百姓著想,因此百姓安定,很多逃難的百姓歸附到他的治下。B.張延賞能于治亂,文武兼?zhèn)洌诔啥既紊,面對?的兵亂,他奔赴漢州,率部討伐。張?及同黨被斬殺后,合理安排善后事宜,蜀地成為皇帝的依靠。C.張延賞與李晟關系不睦。李晟表奏張延賞的過失使張延賞被降職,導致二人關系緊張。而李晟攜官妓回師、張延賞派人追回的事使二人矛盾升級,勢同水火。D.張延賞心胸不夠寬廣。李晟在韓?勸說下真心與張延賞和解,而張延賞卻沒能展現(xiàn)一任宰相的胸懷度量,甚至謀奪了李晟的兵權,被時人和史家視為不足。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乃具舟遣之,俾吏修其廬,已其逋債,百姓遂安。(5分)(2)文士難犯,雖修睦于外,而蓄怒于內(nèi)。今不許婚,釁未忘也。5分)答案:4.D(憾,怨恨)5.B(③是寫張延賞武功方面的成就。⑤是李晟事。⑥表現(xiàn)張延賞無度量。)6.C(事件發(fā)生的先后順序顛倒。李晟攜官妓回師引發(fā)的沖突是二人不睦的起因,后來李晟對張延賞的不滿表奏使二人勢同水火。)7.(1)(張延賞)就(讓人)準備了船只送他們回去,并讓官吏為他們修葺房屋,停止追收他們欠下的債務,百姓們就安定了。(“具”“俾”“已”“逋債”各1分,句意1分)(2)文人難以觸犯,雖然(或“即使”)在表面上修好和睦,卻在內(nèi)心積蓄著怒火。現(xiàn)在不答應婚事,是還沒有忘記嫌隙(仇隙)啊。(“犯”1分,介賓后置“修睦于外”“蓄怒于內(nèi)”各1分,賓語前置“釁未忘也”1分,句意1分)譯文:張延賞是中書令張嘉貞的兒子。大歷二,被任命為河南尹,充任各道的營田副使。張延賞為官勤懇,是下級的表率,為政崇尚簡明,疏通河渠,修筑宮廟,于是流民多來歸附,轄地又逐漸恢復完整。這一天旱歉收,百姓有逃荒到其他地方去的,有的官吏就把他們抓起來。張延賞說:“食物,是人所依賴生存的東西,到那里去可以生存,能夠使我們的百姓存活,又為什么要限制他們到那里去呢?”(張延賞)就(讓人)準備了船只送他們回去,并讓官吏為他們修葺房屋,停止追收他們欠下的債務,百姓們就安定了。因此,雖然成不好卻沒有抱怨的百姓。幾后,改任檢校兵部尚書、成都尹、劍南西川節(jié)度觀察使。建中四,西山兵馬使張?(fěi)率兵攻入成都作亂,張延賞奔赴漢州,督率戍守的將領討伐張?。這個月里,斬殺張?和跟他一起為惡的黨羽。在這之前,兵亂多次侵擾蜀地百姓,自從天寶末楊國忠在南方蠻地主政以來,三蜀地方疲弱破敗。此后崔寧又奢侈靡亂,所以蜀地更加殘敗困乏。張延賞減收稅賦,簡明政事,行事遵守法度,蜀地幾近繁華富庶了。建中末,圣駕在梁州,把劍南蜀地當作國家可以依仗的根本。貞元元,因為宰相劉從一得了病,朝廷征召張延賞擔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張延賞和李晟(shèng)關系不好,李晟就向朝廷上表述說張延賞的過失和錯誤,朝廷改授張延賞為左仆射。當初,大歷末,吐蕃人入侵劍南,李晟帶領神策軍戍守蜀地,回師的時候,帶著成都官妓高氏回去。張延賞聽到后很生氣,立即派遣軍官,讓他們把高氏追了回去。李晟因此非常恨他,憤怒之情表現(xiàn)在語言和神色上。貞元三正月,正趕上浙西觀察使韓?(huàng)入朝,韓?曾經(jīng)對李晟有恩德,于是趁相聚宴飲的機會勸說李晟,讓他消除怨恨,于是李晟跟張延賞一起飲宴,極其歡愉,韓?請李晟上表推薦張延賞做宰相,李晟同意了這件事,于是朝廷重新加封張延賞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到張延賞執(zhí)掌國事之后,李晟請求讓自己的一個兒子娶張延賞的女兒,張延賞拒絕了。李晟對人說:“我們武人性情爽快,如果說在酒宴上消除舊怨,歡宴結束就可以消解。文人難以觸犯,雖然在表面上修好和睦,卻在內(nèi)心積蓄著怒火,F(xiàn)在不答應婚事,是還沒有忘記嫌隙(仇隙)啊。”時間不久,張延賞果然謀劃罷免了李晟的兵權,當時的議論認為張延賞做的不對。貞元三七月死去,時六十一歲,被追贈太保,喪儀加等賞賜,賜謚號成肅。史官說:張延賞廣博地涉獵經(jīng)史,政事上練達通曉,但是因為私情而損害公事,罷免了李晟的兵權,不是恪守正道、立身中正的人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473647.html

相關閱讀:《梁書?蕭琛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袁枚《刑部尚書富察公神道碑》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福建泉州:《桃花源記》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
《華陽國志?后賢志?李宓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賀鑄《思越人(紫府東風放夜時)》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