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四川省廣安市)閱讀《魚我所欲也》和《萬事莫貴于義》,完成29-32題。(15分)【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選自《孟子?告子上》)【乙】子墨子曰:“萬事莫貴于義。今謂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斷子之手足,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冠履不若手足之貴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殺子之身,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天下不若身之貴也。爭一言④以相殺,是貴義于其身也。故曰:萬事莫貴于義也!保ㄟx自《墨子》)【注釋】①予:給,送。②子:你,代詞。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話,即關(guān)系到正義與非正義的一句話。29.解釋下列加點(diǎn)的詞。(4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 )(3)今謂人曰( ) (3)何故( )3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予子天下,而殺子之身,子為之乎?31.【甲】文運(yùn)用比喻論證來闡明觀點(diǎn),具體來說是用 這個(gè)比喻來闡述 的觀點(diǎn);【乙】文論證層層深入,首先論證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腳珍貴,其次論證了 ,然后論證了生命不如義珍貴,最后強(qiáng)調(diào)了 的中心論點(diǎn)。(4分)32.【甲】【乙】兩文都闡明了“義”的重要性,您認(rèn)為“義”的內(nèi)涵是什么?今天還有堅(jiān)持的必要嗎?為什么?(3分)【答案】29.患:禍患,災(zāi)難 是:這、這樣 謂:對……說 故:緣故、原因評分說明:每空1分,共4分30.(1)如果人們想要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2)送給你天下,卻要你的性命,你愿意這樣做嗎?評分說明:關(guān)鍵詞翻譯正確,語句通順,意同即可。每小題2分,共4分31.舍魚而取熊掌 舍生取義 天下不如生命珍貴 萬事莫貴于義(一切事物沒有比正義更可貴)評分說明:每空1分32.“義”是正義,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國家的大義。(1分,答到“正義、大義”均可得1分) 任何時(shí)候,我們都應(yīng)該堅(jiān)持人民(國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則,所以我們應(yīng)該堅(jiān)持。(2分)原文:子墨子曰:“萬事莫貴于義。今謂人曰:‘予子冠履,而斷子之手足,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冠履不若手足之貴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殺子之身,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天下不若身之貴也。爭一言以相殺,是貴義于其身也。故曰:萬事莫貴于義也。” (出自《墨子.貴義》)注釋1. 今:若,如果。2. 予子冠履:給你帽子和鞋。3.子為之乎,你愿意嗎?為:愿意4. 不若:不如,比不上。5. 以:而。一言:指一句關(guān)系到正義與不正義的話。爭:爭論6. 是貴義于:貴,以…為貴7. 則冠履不若手足之貴也:之,不譯,在句子中間,取消句子獨(dú)立性無意義8.子墨子曰:夫子先生子墨9.爭:爭辯10.謂:誰11.故:原因12.一言:一句話,既關(guān)系到正義與非正義的一句話13.于:比譯文:墨子說:“一切事物沒有比正義更可貴的。(如果)現(xiàn)在對某人說:‘給你帽子和鞋子,然后斬?cái)嗄愕氖肿,你愿不愿意做(這件事)呢?這人一定不愿意。為什么?就因?yàn)槊弊雍托颖炔簧鲜肿憧少F。又說:‘給你天下,然后把你殺死,你愿不愿意做(這件事)呢?’一定不愿意。為什么?就因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貴。(可是)為了爭論一句話而互相廝殺,這就是把正義看得比生命更為可貴!所以說:一切事物沒有比正義更可貴的。\\\'3主旨:墨子認(rèn)為,大義,正義比生命還可貴。為了捍衛(wèi)正義,也可以去廝殺,去戰(zhàn)斗,去犧牲。只有認(rèn)為“義貴于其身”的人,在義與生不可兼得的生死關(guān)頭,才能“殺身成仁”、“舍生取義”。“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與文中的“萬事莫貴于義”表達(dá)了同樣的觀點(diǎn)。4賞析:“ 義”是正義,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國家的大義。 任何時(shí)候,我們都應(yīng)該堅(jiān)持人民(國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則,所以我們應(yīng)該堅(jiān)持。墨子認(rèn)為,天下的根本在于一個(gè)“義”字,士的根本當(dāng)然也就在于“義”,義甚至重于士的生命。在這一點(diǎn)上,與孟子所講的“舍生取義”是一致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478391.html
相關(guān)閱讀:《五代史宦者傳》論閱讀練習(xí)及答案【附譯文】
嵇曾筠《明生員傅先生山傳》閱讀練習(xí)及答案【附譯文】
《新唐書?魏知古傳》閱讀練習(xí)及答案(附譯文)
《明史?姚鏌傳》閱讀練習(xí)及答案【附譯文】
歐陽修《王彥章畫像記》閱讀練習(xí)及答案【附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