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袁枚《游武夷山記》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古詩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2~5題。游武夷山記 [清]袁枚凡人陸行則勞,水行則逸。然山游者,往往多陸而少水。惟武夷兩山夾溪,一小舟橫曳而上,溪河湍激,助作聲響。客或坐或臥,或偃仰,惟意所適,而奇景盡獲,洵游山者之最也。
余宿武夷宮,下幔亭峰,登舟,語引路者曰:“此山有九曲名,倘過一曲,汝必告!庇谑且磺劣衽,三峰比肩,?如①也。二曲而至鐵城障,長屏遮泄,翰音②難登。三曲而于虹橋巖,穴中庋柱拱百千,橫斜參差,不腐朽,亦不傾落。四五曲而至文公書院。六曲而至曬布崖,崖狀斬絕,如用倚天劍截石為城,壁立戍削,勢逸不可止。竊笑人逞勢,天必夭閼之。惟山則縱其橫行直刺,凌逼莽蒼,而天不怒,何耶?七曲而至天游,山愈高,徑愈仄,竹樹愈密。一樓憑空起,眾山在下,如張周官王會圖,八荒蹲伏;又如禹鑄九鼎③,罔象、夔魈④,軒豁成形。是夕月大明,三更風起,萬怪騰踔,如欲上樓。揭煉師能詩,與談,燭跋⑤,旋即就眠。一夜魂營營⑤然,猶與煙云往來。次早至小桃源、伏虎巖,是五夷之八曲也。聞九曲無奇,遂即自崖而返。
嘻!余學古文者也,以文論山,武夷無直筆,故曲;無平筆,故峭;無復(fù)筆,故新;無散筆,故遒緊。不必引靈仙荒渺之事為山稱說,而即其超雋之概,自在兩戒外別豎一幟。余自念老且衰,勢不能他有所往,得到此山,請嘆觀止。而目論老,猶道余康強,勸作崆峒、峨嵋想;則不知王公貴人,不過壘拳石,浚盈畝地,尚不得朝夕游玩。而余以一匹夫,發(fā)種種⑦矣,游遍東南山川,尚何不足于懷者?援筆記之,自幸其游,亦以自止其游也!咀ⅰ浚孩?(hào)如:高大的樣子。②翰音:此處或可釋為飛禽難越,或可因山如屏障,高飛的聲音也超越不過。③禹鑄九鼎:傳禹收九州之金,鑄九鼎以象百物。④罔象:傳說中的水怪。夔(kuí):傳說中山林中的精怪。魈:山林之怪。此處當指大鼎的形狀。⑤燭跋:蠟燭點完燃盡。⑥營營:往來盤旋貌。⑦種種:頭發(fā)短少的樣子。喻老。2.下列對加點詞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水行則逸 行:行走B 下幔亭峰,登舟, 下:走下C 燭跋,旋即就眠 旋:轉(zhuǎn)頭D 援筆記之 援:拿、揮3.下列句子全部屬于具體描寫武夷山峭拔的一組是( )① 三峰比肩,睪如也 ② 長屏遮泄,翰音難登③ 橫斜參差,不腐朽,亦不傾落 ④ 竊笑人逞勢,天必夭閼之⑤ 崖狀斬絕,如用倚天劍截石為城 ⑥(武夷)無平筆,故峭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②④⑥ D③⑤⑥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這篇游記行文思路清晰,作者先整體從山的形勢與游者的樂趣上概括武夷的迷人之處,然后以白描的手法展開描寫武夷山的奇特景觀。B 本文以沿九曲溪游覽為線索,作者知道“此山有九曲名”,在前后共三天的行程里一一游歷了武夷九曲,獨抒靈性,寫出了別具一格的山水游記。C 作者以文喻山,對武夷山作了總結(jié)性的議論,概括了武夷山風景的曲、峭、新、遒緊四大特征。D 作者把自己的心志情韻寄托于山容水態(tài)之中,既把景色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又激起人們深層次的思考。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l)客或坐或臥,或偃仰,惟意所適(3分)(2)余自念老且衰,勢不能他有所往(3分)

答案:

2. C(旋:隨即、立即、不久)。3.A(峭拔:峭,高陡險峻;拔:突出、超出之意。)③句描寫第三曲的虹橋巖下洞穴中的木頭支柱、梁架情況;④句寫作者由眼前景引發(fā)的思考;⑥句是作者游覽武夷山后的議論性語句。4.B(作者并沒有“一一游歷”武夷九曲。“聞九曲無奇,遂即自崖而返”)5.(1)游客有的坐有的臥,有的躺著臉朝上(仰面向上),只要是自己的興致(心情)所適宜(合)的(即可)。(得分點:“偃仰” “意”“適”各1分)(2)我想到我老衰弱了,勢必(就情形)不能到別的山游覽了。(得分點: “念”“勢”“他”各1分)【參考譯文】凡是人在陸上行走就容易疲勞,在水上行走就比較安逸。但是對于游山的人來說,往往陸地多而水路少。只有武夷兩山中間夾著一條小溪,一條小舟搖曳著往上走,溪流湍急,發(fā)出聲響。游客有的坐有的臥,有的躺著臉朝上,只要是自己的興致(心情)所適宜(合)的(即可),而且奇妙的景色都能看到,(這)確實是游山的人最好的去處了。我投宿在武夷宮,走下曼亭峰,登上小舟,對帶路人說:“這座山有“九曲”的稱號,如果每經(jīng)過一曲,你一定要告訴我!庇谑堑谝磺搅擞衽澹椒逡粯痈,就像高地。第二曲到了鐵城障,長長的屏障層疊不窮,雄厚的聲音也難傳進去。第三曲到了虹橋巖,洞穴中的木頭支柱、梁架成百上千,橫的、斜的參差不齊,既不腐朽也不掉落。第四、第五曲到了文公書院。第六曲到了曬布崖,懸崖的形狀就像刀切的,就像用倚天劍砍斷石頭作為城墻,聳立著就像刀削一般,氣勢無法抑制。我暗笑人憑借權(quán)勢逞強,上天必定會懲罰他,只有山勢縱橫直刺云霄,凌駕在莽蒼大地之上,而上天卻不發(fā)怒,為什么?第七曲到了天游山,山更高,路更窄,竹林更密。一座樓閣憑空而起,眾山都在樓閣之下,就像張周官的《王會圖》,八個方位的地勢都蹲伏在它下面;又好像夏禹鑄就的九鼎,呈現(xiàn)出罔象、夔魈,軒豁(三座大鼎)的形狀。這天晚上月光明朗,三更天大風刮起,各種怪音喧囂,就像要上樓來。揭煉師擅長詩文和談?wù)摚灎T燃盡,隨即就入睡了。我一夜魂魄不安,仍然想起煙云景色。第二天早晨到了小桃源、伏虎巖,這是武夷山的第八曲。聽說第九曲沒有什么出奇的景色,于是從山崖下返回。!我是學古文的人,用文章談?wù)撋剿何湟纳骄拖裎恼聸]有直筆,所以曲折;沒有平筆,所以陡峭;沒有重筆,所以新奇;沒有散筆,所以緊湊。不必引用神仙荒渺之類的事,來稱道這座山,它的超逸雋秀的氣概,在兩界(天地)之外獨樹一幟。我想到我老衰弱了,勢必(就情形看)不能到別的山游覽了,能夠到達這座山,就嘆為觀止了。但是見到我的人說我依然健康強壯,勸我到崆峒、峨眉等山游覽。他們不知道王公貴人,不過堆積些拳頭大的石塊,游玩一畝大的池塘,還不能每天都能夠游玩;而我作為一個平民,頭發(fā)斑白了,游遍了東南地區(qū)的山川,還有什么不知足的呢?揮筆記下來,慶幸自己能夠出游,也將要停止以后的出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479973.html

相關(guān)閱讀:《明史?戴珊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梵天寺木塔》閱讀練習及答案
《宋史?劉汲傳》閱讀練習及答案
蘇軾《江城子?別徐州》閱讀練習及答案
《明史?尹直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