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范文正公文集》序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古詩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題。(22分)《范文正公文集》序 蘇軾 慶歷三,軾始總角入鄉(xiāng)校,士有自京師來,以魯人石守道所作《慶歷圣德詩》示鄉(xiāng)先生。軾從旁窺觀,則能誦習其辭,問先生以所頌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軾曰:“此天人也耶,則不敢知;若亦人耳,何為其不可!”先生奇軾言,盡告之,且曰:“韓、范、富、歐陽,此四人者,人杰也!睍r雖未盡了,則已私識之矣。嘉?二,始舉進士至京師,則范公歿。既葬而墓碑出,讀之至流涕,曰:“吾得其為人。”蓋十有五而不一見其面,豈非命也歟? 是歲登第,始見知于歐陽公,因公以識韓、富。皆以國士待軾,曰:“子不識范文正公! 嗚呼!公之功德,蓋不待文而顯,其文亦不待序而傳。然不敢辭,自以八歲知敬愛公,今四十七矣。彼三杰者,皆得從之公獨不識,以為平生之恨。若獲掛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門下士之末,豈非疇昔之愿也哉!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樂毅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畝中,非仕而后學者也;搓幒钜姼叩塾跐h中,論劉、項短長,畫取三秦,如指諸掌,及佐帝定天下,漢中之言,無一不者。諸葛孔明臥草廬中,與先主論曹操、孫權,規(guī)取劉璋,因蜀之資,爭天下,終身不易其言。此豈口傳耳受嘗試為之而僥幸其或成者哉。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憂,則已有憂天下致太平之意,故為萬言書以遺宰相。天下傳誦。至用為將,擢為執(zhí)政,考其平生所為,無出此書者。其于仁義禮樂,忠信孝,蓋如饑渴之于飲食,欲須臾忘不可得。如火熱,如水之濕,蓋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雖弄翰戲語,率然而作,必歸于此。故天下信其誠,爭師尊之。【注】韓、范、富、歐陽:韓琦、范仲淹、富弼、歐陽修,皆北宋名臣。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子不識范文正公 恨:遺憾B.彼三杰者,皆得從之游:交往C.漢中之言,無一不者 酬:報答D.其于仁義禮樂,忠信孝弟:尊敬兄長6.下列各組加點虛詞,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士有自京師來 然不敢辭,自以八歲知敬愛公B.盡告之 因蜀之資,爭天下C.彼三杰者,皆得從之游,公獨不識 欲須臾忘不可得D.如伊尹、太公、管仲、樂毅流 如火熱,如水之濕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現(xiàn)蘇軾對范仲淹敬仰的一組是:( )①此天人也耶,則不敢知;若亦人耳,何為其不可!②既葬而墓碑出,讀之至流涕,曰:“吾得其為人!雹廴臬@掛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門下士之末,豈非疇昔之愿也哉、芏毑蛔R,以為平生之恨。⑤雖弄翰戲語,率然而作,必歸于此。⑥故天下信其誠,爭師尊之。A. ①②⑥ B. ②⑤⑥ C. ③④⑤ D. ②③④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蘇軾小時候所聽說的《慶歷圣德詩》,頌揚了包括范仲淹在內(nèi)地十一個人,所以蘇軾對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沒能見到他。B.蘇軾認為,自己已認識了韓琦、富弼、歐陽修三人,遺憾還沒認識范仲淹,答應為其作序,是為了實現(xiàn)結識范仲淹的愿望。C.蘇軾舉伊尹、太公、淮陰侯、諸葛孔明等人為例,是為了說明范仲淹就像他們一樣,早就有輔佐人君稱王稱霸的抱負,并且一以貫之,終身不易。D.這篇序言如敘家常,通過童的記憶、考中進士后的結交逸事等的敘寫,著力歌頌了范仲淹的功德,表達了自己對范仲淹的傾慕之情。9.(1)把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①是歲登第,始見知于歐陽公,因公以識韓、富。②公之功德,蓋不待文而顯,其文亦不待序而傳。(2)斷句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fā)奮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答案:(一)5、答案.C(酬:實現(xiàn)。)6、答案. C(A、定語后置的標志;引出原因。B、連詞,表修飾;連詞,表目的。C、都表轉(zhuǎn)折。D、指示代詞,這些;結構助詞,的)7、答案.D(①不能表現(xiàn)蘇軾對范仲淹景仰,⑤⑥句間接表現(xiàn)蘇軾對范仲淹景仰。)8、答案.B(“自己答應為其作序,是為了實現(xiàn)結識范仲淹的愿望”的說法有違文意。)9、答案.(1)這一(我)考中進十,才被歐陽公所賞識(了解),通過歐陽公認識了韓琦、富弼。(被動句式“見……于”、“知”、“因”各1分。)(2) 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顯揚,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傳。(“待”“顯”“傳”各1分)(2)斷句: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fā)奮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緟⒖甲g文】慶歷三,我剛剛童,進入鄉(xiāng)校,有一位從京師來的讀書人,拿魯?shù)厝耸氐缹懙摹稇c歷圣德詩》給鄉(xiāng)校的老師看。我從旁邊偷看,就能夠誦讀通曉文中的語句,我拿文中稱頌的十一個人是什么樣的人這個問題問先生,先生說:“小孩子知道這些有什么用?”我說:“(如果)他們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們)也是普通的人,我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們!”先生認為我說的話奇特,把這十一個人的情況全部告訴了我們,并且說:“韓琦、范仲淹、富弼、歐陽修,這四個人,是人中豪杰!碑敃r雖然沒有完全明白(這句話),卻已經(jīng)私下記住他們了。嘉?二,我才來參加進士考試到京師,范公卻(已經(jīng))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讀碑文以至于流淚,說:“我知道了他的為人。”十五沒有見到范公一面,難道不是命運(的安排)嗎! 這一(我)考中選士,才被歐陽公所賞識,通過歐陽公認識了韓琦、富弼。他們都用對待國家精英的禮節(jié)對待我,說:“遺憾你沒有結識范文正公! 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文靠文章顯揚,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傳。然而(我)不敢推辭的原因,(是)自從在八歲知道敬重愛戴范公,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四十七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夠跟從他們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獨沒有結識,我認為是平生的遺憾,如果能夠在他的文章中掛名,來私自在他的門客的末流托名,難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嗎?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樂毅這些人,他們輔佐人君稱王稱霸的謀略,郡本來在鄉(xiāng)野之中就確立了,不是做官后學習的;搓幒钤跐h中見漢高帝,評論劉邦、項羽的長短,謀劃取得三秦,像在手掌上比劃,等到輔佐漢高帝平定天下,漢中的言論,沒有一樣不得到實現(xiàn)的。諸葛孔明隱居茅廬之中,與先主(劉備)評論曹操、孫權,謀劃攻取劉璋,依靠蜀地的資本,爭奪天下,終身不改變他的見解。這難道是道聽途說嘗試著做而僥幸成功的?范文正公在天圣問,為母親守孝,就已經(jīng)有了心憂天下實現(xiàn)太平的心愿,所以寫萬言書來送給宰相,天下人都傳誦它。到了他被任用為將領,被提拔為執(zhí)政,考查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沒有超出這本書的。他對于仁義禮樂,忠信孝悌,像饑渴的人對于飲食,想要片刻忘記都不可能。像火的熱,像水的濕,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這樣的地方。即使是執(zhí)筆戲言,順著本性寫作,一定歸結到這種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誠,爭相師從他、尊崇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502450.html

相關閱讀:《明史?盛應期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韓非子《猛狗與社鼠》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明史?魏大中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杜甫《贈花卿》閱讀練習及答案
《雖有嘉肴》研討與練習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