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唐順之《信陵君救趙論》閱讀練習及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古詩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信陵君救趙論唐順之 論者以竊符為信陵君之罪,余以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強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臨趙,趙必亡。趙,魏之障也。趙亡,則魏且為之后。趙、魏,又楚、燕、齊諸國之障也,趙、魏亡,則楚、燕、齊諸國為之后。天下之勢,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趙者,亦以救魏;救一國者,亦以救六國也。竊魏之符以紓魏之患,借一國之師以分六國之災,夫奚不可者?
 然則信陵果無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誅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趙不請救于王,而諄諄焉請救于信陵,是趙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趙,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竊符也,非為魏也,非為六國也,為趙焉耳。非為趙也,為一平原君耳。使禍不在趙,而在他國,則雖撤魏之障,撤六國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趙無平原,或平原而非信陵之姻戚,雖趙亡,信陵亦必不救。則是趙王與社稷之輕重,不能當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戰(zhàn)勝,可也;不幸戰(zhàn)不勝,為虜于秦,是傾魏國數(shù)百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謝魏王也?
  余以為信陵之自為計,曷若以唇齒之勢激諫于王,不聽,則以其欲死秦師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侯生為信陵計,曷若見魏王而說之救趙,不聽,則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姬有意于報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勸之救,不聽,則以其欲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此,則信陵君不負魏,亦不負趙;二人不負王,亦不負信陵君。何為計不出此?信陵知有婚姻之趙,不知有王。內則幸姬,外則鄰國,賤則夷門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則是魏僅有一孤王耳。(選自《古文觀止》)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竊魏之符以紓魏之患    紓:解除B.余所誅者         誅:鏟除C.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        婚姻:男女結婚D.余以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      罪:罪過10.下列各組句子,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未有岌岌于此者也     彼其于世,未數(shù)數(shù)然也。B.余所誅者,信陵君之心也 亞父者,范增也。C.使禍不在趙,而在他國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D.內則幸姬,外則鄰國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11.下列六句話編為四組,全部是作者“罪信陵”的理由的一組是( )①趙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 ②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趙③趙王與社稷之輕重,不能當一平原公子 ④以唇齒之勢激諫于王⑤以其欲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 ⑥信陵知有婚姻之趙,不知有王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⑤   。模冖堍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自古以來一直傳為美談,但文中說評論歷史的人認為“竊符”這件事信陵君是有罪過的。B.作者贊同竊取魏國的兵符去分解六國的災難的做法,因為趙國是魏國的屏障,而趙、魏又是楚、燕、齊等國的屏障。C.作者反對信陵君通過“竊符”來調動魏兵,認為他應該用趙魏兩國唇齒相依的形勢懇切地勸說魏王出兵救趙。D.如姬趁魏王空隙的時候日夜以死勸說,終于使魏王由不聽到悔悟,既報答了信陵君,又未辜負魏王。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⑴夫強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臨趙,趙必亡。(3分)譯文:               .⑵然則信陵果無罪乎?曰:又不然也。(2分)譯文: .⑶是傾魏國數(shù)百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謝魏王也?(3分)譯文:                .答案:9.A(B、指責。C、有婚姻關系的親屬。D、作為……的罪過。)10.B(A比,在;C表并列,表轉折;D就,卻)11.B(①句是說趙國;④句是作者贊同的假設,不是指責;⑤句是說如姬)12.D(“使魏王……悔悟”是假設,“又未辜負魏王”與事實相反)13.(1)那強大的秦國暴虐急迫到了極點,現(xiàn)在出動全部兵力攻打趙國,趙國必然要滅亡。(2)這樣那么信陵君真的無罪嗎?(我)說:“也不是這樣!保3)這是毀壞魏國幾百江山去為姻親殉葬,我不知道信陵君拿什么向魏王謝罪。⒖甲g文:評論歷史的人把竊取魏王的兵符作為信陵君的罪過,我認為從這一點上譴責信陵君,理由還不夠充分。那強大的秦國暴虐急迫到了極點,現(xiàn)在出動全部兵力攻打趙國,趙國必然要滅亡。趙國是魏國的屏障,趙國一旦滅亡,那么,魏國將緊跟在趙國后面滅亡;趙國、魏國,又是楚國、燕國、齊國等國的屏障,趙國、魏國一旦滅亡,楚國、燕國、齊國也會跟著而滅亡。天下的形勢沒有比這更危險的了。所以,援救趙國,也就是援救魏國,援救一個國家,也就是援救六個國家。竊取魏國的兵符去解除魏國的禍患,借一國的軍隊分散六國的災禍,這有什么不可以呢?雖然這么說,但是信陵君真的無罪嗎?我說:“也不是這樣!蔽宜肛煹模切帕昃膬刃。信陵君,不過是一名公子而已。魏國還有國王啊。趙國不向魏王求救,卻反復地向信陵君請求救援,這是趙國只知道有信陵君,不知道有魏王啊。平原君用婚姻關系刺激信陵君,而信陵君內心也因為婚姻關系,想盡快救援趙國。這是信陵君只知道有婚姻關系,不知道有魏王啊。信陵君的竊取兵符,不是為了魏國啊,也不是為了六國啊,只是為了趙國啊。其實也不是為了趙國,不過為了一個平原君罷了。假如災禍不發(fā)生在趙國,而在其他國家,那么,即使是撤除魏國的屏障,撤除六國的屏障,信陵君也不會去救援。又假如趙國沒有平原君,或平原君不是信陵君的姻親,即使趙國被滅亡,信陵君也一定不會去救援。這樣看來,趙王與趙國的重要,還抵不上一個公子平原君,而魏國賴以鞏固國家的軍隊,只用來供信陵君一個姻親使用。幸虧作戰(zhàn)勝利了,還可以過得去;如果不幸戰(zhàn)敗,被秦國俘虜,這是毀壞魏國幾百江山去為姻親殉葬,我不知道信陵君拿什么向魏王謝罪。∥艺J為,信陵君如果為自己考慮,何如用趙、魏兩國唇齒相依的形勢懇切地勸說魏王出兵,假如魏王不同意,就以自己想與秦軍作戰(zhàn)而死的念頭,死在魏王的面前,魏王一定會悔悟了;侯生給信陵君出謀竊取兵符,何如面見魏王,勸說他援救趙國,魏王如果不答應,就以他想為信陵君而死的念頭,死在魏王的面前,魏王一定會悔悟吧;如姬如有意要報答信陵君,何如趁魏王空閑的時候,白天黑夜地勸說他援救趙國,魏王如果不答應,就用自己想為信陵君而死的念頭,死在魏王的面前,魏王也一定會悔悟了。這樣做,信陵君既不有負于魏國,也不辜負趙國;侯生與如姬二人既不有負于魏王,也不辜負信陵君。為什么不在這方面想辦法呢?信陵君心目中只知道與他有著婚姻關系的趙國,而不知道有魏王。內部有寵愛的如姬,外面有鄰國,卑賤的有看守夷門的人,他們只知道有信陵公子,不知道有魏王。這么一來,那么魏國只有一個孤立的魏王罷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505300.html

相關閱讀:歸有光《京兆尹王公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閱讀訓練及答案(含譯文、賞析)
朱彝尊《度大庾嶺》閱讀練習及答案
饒節(jié)《山居雜頌》閱讀練習及作案
《晏子使楚》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