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12.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夜 歸 周密
夜深歸客依筇行,冷?依螢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徑滑,竹窗斜漏補衣燈。
[注]筇:此代指竹杖。
(1)本詩是怎樣以“夜歸”統(tǒng)攝全篇的?結(jié)合全詩簡要賞析。
(2)“竹窗斜漏補衣燈”這一耐人尋味的畫面中蘊含了哪些感情?請簡要賞析。
【答案】(1)本詩寫景扣住“夜”字,寫情扣住“歸”字。首句直接點明“夜深”,刻畫出“歸客”拄杖而行的疲憊之態(tài)。隨后,詩人以“冷磷”、“螢”、“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涼,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徑中孤身前行的艱難表現(xiàn)出歸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猶見“補衣燈”的感人畫面收束全詩,與先前的艱難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歸家的復(fù)雜心情,意味深長。
(2)這幅畫面描繪的是詩人想象(見到)的情景:竹籬茅舍中,一縷昏黃的燈光從竹窗里斜漏出來。青燈之下,詩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親)正在一針一線地縫補著衣服。詩人那懷鄉(xiāng)思歸的急切心情,家中親人對游子的關(guān)切和思念之情,正從這幅畫面中流溢出來。
【解析】本詩用“夜歸”統(tǒng)攝全篇,應(yīng)把握時令是“夜”和事件是“歸”,因此要找出“夜”中的意象,和“歸”中意境。既然已“夜深”了,還要歸家,那么思家懷鄉(xiāng)之切自不必說;“竹窗斜漏補衣燈”,這是游子(夜行人)快至家門時所見,夜已深了,家里還亮著“補衣燈”,家中親人對游子的關(guān)切和思念之情,撲面而來。
【賞析】
這首七言絕句詩描寫深夜歸家的情景。
一開篇“夜深歸客”四字,點明了詩題“夜歸”。為什么要連夜趕回去呢?詩中沒有交代,但是聯(lián)系以下幾句,讀者可以想象,大約是一位出門已久的游子,思家心切,到了歸途的最后一段路程,便不愿在投宿多耽擱一夜,而寧愿日夜兼程,摸黑趕路,以致深夜到家。詩中擷取的正是將到未到的情景。“倚筇行”三字勾畫出歸客的形象。透過歸客倚杖蹣跚而行的身影,可以想見深夜行路的艱難,也可以推知游子勞累的旅況和近鄉(xiāng)情切的心理。
第二句看來是寫走過村外野地的情景:田野里的土埂子上,影影綽綽的鬼火、星星點點的流螢。通過深夜荒徑冷氣森森、幽光閃爍的環(huán)境,烘托出歸客孤身夜行的凄涼,也反襯出歸客不顧一切、急切回家的心境。途中越是陰冷,就越是令人急于早點回到溫暖的家中。
第三句寫終于進村了,首先看到的村店。在昏暗的月色襯托下,村店顯得寂靜而冷漠,但在歸客的眼中,家鄉(xiāng)的村店卻給深夜的荒野帶來了生機,一種家在咫尺的親切感油然而生。轉(zhuǎn)過村店,不就快到家了?“泥徑滑”三字,正是寫歸客腳下加快步伐,因而更感覺到路滑難行。他就在這一步一滑中,匆匆轉(zhuǎn)過村店,越走越近盼望已久的家門。
隨著畫面的延伸,一幅充滿親情的圖景展現(xiàn)在歸客眼前——“竹窗斜漏補衣燈”。這是多么的出人意外!夜那么深了四周黑黝黝的,全村都人睡了,可是唯獨自家竹窗還透出燈火,隱約可見燈下補衣的身影。啊,那不是他所思念、溫暖的家嗎?此刻那熟悉的身影強列叩擊著歸客的心扉。
全詩至此,戛然停筆,然而曲終情在,透過有盡的語言,詩人表現(xiàn)的是一種百感交集、難以訴諸言表的復(fù)雜感情:有經(jīng)過長途奔勞終于順利抵家的興奮,有對辛勤操勞的妻子的愛憐,也隱含因自己久出以致家境清寒的歉疚……
這首詩除了第一句點題并交代主人公外,后三句移步換形,寫主人公越走離家越近,環(huán)境景物不斷變化,人物心情也不斷變化發(fā)展,通過具有典型特征的形象描繪:倚筇的歸客、凄冷的磷螢、昏月下的村店、竹窗斜漏的燈光,寫景句句叩住“夜”字,寫情句句步離“歸”字,從而景真情切地寫出了遠出的歸客在深夜趕路和即將回到溫暖的家的感受,讀來親切動人。
0712.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07)
葛溪驛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來照秋床。
病身最覺風(fēng)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
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涼。
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
(1)本詩首聯(lián)描繪了一幅畫面,請為這幅畫面擬一個小標題。(2分)
(2)詩人的心緒集中體現(xiàn)在“亂”字上,全詩是怎樣表現(xiàn)的?請簡要分析。(6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509462.html
相關(guān)閱讀:《西江月 蘇軾》閱讀答案
陸游《蝶戀花 桐葉晨飄蛩夜語》閱讀答案及解析
劉長卿《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閱讀
《三月晦日偶題 秦觀》《點絳唇 元好問》閱讀答案附賞析
《移家別湖上亭》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