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七
古代詩歌鑒賞
知識梳理
選材重視名家名篇,唐宋詩歌為主,也不拒絕一般詩人、其它朝代的詩歌。
高考全國卷選宋詞,四川、湖北卷選宋詩,重慶卷選則是明詩。內(nèi)容涉及送別詩、思鄉(xiāng)詩、邊塞詩、山水詩、民生詩、愛情詩等。主要考查點有兩個:一是鑒賞古代詩歌的語言、形象、表達技巧;二是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
古代詩歌鑒賞
”
采用主觀題的形式考查,設問方向性明確,切口比較小,有利于考生思考作答,如
高考重慶卷第
12
題,要求考生指出
“
吟對沙鷗一愴神
”
中的
“
沙鷗
”
意象的作用等。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范圍的不斷擴大和新課程卷理念的影響,大綱卷詩歌的鑒賞題,也開始融入倡導個性化閱讀的思想,允許考生就某個問題發(fā)現(xiàn)自己的看法,如
高考四川卷第
12
題,要求
“
請對你詩歌的第二聯(lián)進行賞析
”
,湖北卷第
14
題,
“
以上兩首詩,劉詩優(yōu)美,蘇詩壯美,請結(jié)合詩句賞析
”
,這類沒有明確
“
角度
”
限制的
“
賞析
”
題,值得備考時關注。
復習指導
古代詩歌鑒賞的備考,要學會從總體上把握詩歌,結(jié)合詩歌的關鍵詞、時代背景、傳統(tǒng)意象等因素,準確把握的思想情感;突訓練的位置,訓練時突出唐詩、宋詞的比例;適當積累一些詩歌鑒賞中常用的術語,用專業(yè)術語答題,并注意答題的規(guī)范。備考過程中,突出以下幾個要點:
(
1
)分析形象。
①
分析詩中的人物形象,要善于從人物的肖像、心理、動作、細節(jié)描寫的文字里,發(fā)掘人物的個性,還要結(jié)合作者寫作目的,概括出形象的社會意義。
②
分析詩中的意象,要懂得意象的傳統(tǒng)意義,還要根據(jù)詩人的經(jīng)歷、情感、寫作目的等,概括出意象在詩中的具體含意。
③
分析塑造形象的表現(xiàn)手法,人物類試題要注意肖像、動作、細節(jié),還要注意側(cè)面的襯托、對比手法;意象類,多用比喻、象征,以實顯虛(借景抒情)等。
(
2
)品味語言
①
語境品味法。將詞、句放在詩歌所描寫的情景中作具體的分析,品味其遣詞、造句的妙處。不孤立地分析字詞,而是將其放在全篇中,特別注意詞語與詩歌主旨的關系。
②
替換比較法。要鑒賞一個詞的妙處,用另一詞替換考查它們表情達意的差別,品味作者遣詞造句的藝術性。
③
修辭領悟法。即通過詩句修辭使用妙處的領悟,鑒賞詩歌語言的藝術性。古詩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對比、夸張、排比、襯托等。
(
3
)概括主旨
①
知人論世。
“
知人
”
就是了解作者經(jīng)歷和思想狀況
;“
世
”
即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
“
論世
”
即分析理解應聯(lián)系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
②
品味境界。深入到詩人所描繪的境界中去,體察詩人所展示的景物,體會詩人所抒發(fā)的思想、情感。
③
把握關鍵。詩歌標題,詩句中往往有些揭示、暗示主旨、情感的關鍵詞,這是把握詩人思想、情感的鑰匙。
(
4
)理解技巧
①
掌握比喻、擬人、排比、對比、反襯、夸張、雙關等手法的特點與作用;注意情與景關系的分析,特別是借景抒情、象征、反襯等常用手法等。
②
仔細揣摩詩句的特色,尋找語句的修辭特色,確認手法名稱,再結(jié)合語境、主旨,分析表達手法的作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517060.html
相關閱讀:《南海旅次 曹松》閱讀答案
宋詞《謁金門 李好古》閱讀答案
《灞上秋居》閱讀指導及答案
《喜見外弟又言別》閱讀答案
《二月二日 李商隱》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