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5高考備考:高考文言文閱讀十篇(含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古詩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張行成,字德立,定州義豐人。少師事劉炫,炫謂門人曰:“行成體局方正,廊廟才也!彼宕髽I(yè)末,察孝廉,為謁者臺散從員外郎。后為王世充度支尚書。世充平,以隋資補谷熟尉。家貧,代計吏集京師,擢制舉乙科,改陳倉尉。高祖謂吏部侍郎張銳曰:“今選吏豈無才用特達者?朕將用之。”銳言行成,調(diào)富平主簿,有能名。召補殿中侍御史,糾劾嚴正。太宗以為能,謂房玄齡曰:“古今用人未嘗不因介紹,若行成者,朕自舉之,無先容也!

嘗侍宴,帝語山東及關中人,意有同異。行成曰:“天子四海為家,不容以東西為限,是示人以隘矣。”帝稱善,賜名馬一、錢十萬、衣一稱。自是有大政事,令與議焉。累遷給事中。帝嘗謂群臣:“朕為人主,兼行將相事,豈不是奪公等名?舜、禹、湯、武得稷、?、伊、呂而四海安,漢高祖有蕭、曹、韓、彭而天下寧,茲事朕皆兼之!毙谐赏耍鲜柙唬骸坝兴迨У,天下沸騰,陛下?lián)軄y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漢君臣所能比數(shù)。雖然,盛德含光,規(guī)模宏遠。左右文武誠無將相材,奚用大庭廣眾與之量校,損萬乘之尊,與臣下爭功哉?”帝嘉納之。

是歲,帝幸靈州,詔皇太子從。行成諫曰:“皇太子宜留監(jiān)國,對百寮日決庶務,既為京師重,且示四方盛德!钡垡詾橹。遷侍中、兼刑部尚書。高宗即位,封北平縣公,監(jiān)修國史。

永徽四,自三月不雨至五月,行成懼,以老乞身,制答曰:“古者策免,乖罪己之義。此在朕寡德,非宰相咎!蹦速n宮女、黃金器,敕勿復辭。行成固請,帝曰:“公,朕之舊,奈何舍朕去邪?”泫然流涕。行成惶恐,不得已復視事。未幾,卒于尚書省舍,六十七。詔九品以上就第哭。比斂,三遣使賜內(nèi)衣服,尚宮宿其家護視。贈開府儀同三司、并州都督,祭以少牢,謚曰定。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世充平,以隋資補谷熟尉 資:資望,資歷

B.朕自舉之,無先容也 容:容許,允許

C.左右文武誠無將相材 誠:確實,的確

D.此在朕寡德,非宰相咎 咎:罪過,過失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①古今用人未嘗不因介紹 ②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B.①奚用大庭廣眾與之量校 ②足以極視聽之娛

C.①行成懼,以老乞身 ②險以遠,則至者少

D.①未幾,卒于尚書省舍 ②步余馬于蘭皋兮

(3)下列各組句子,能夠表現(xiàn)張行成“才用特達”的一項是()

①行成體局方正,廊廟才也 

②調(diào)富平主簿,有能名 

③自是有大政事,令與議焉 

④盛德含光,規(guī)模宏遠 

⑤皇太子宜留監(jiān)國,對百寮日決庶務 

⑥行成惶恐,不得已復視事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

A. 張行成曾經(jīng)先后輔佐劉炫、隋朝、王世充,但均無大的成就。后來他被張銳推薦給唐高祖,才得以施展才能。隨即又被唐太宗重用。

B. 在張行成的眼中,天下的百姓應該是平等的,所以他敢于糾正皇帝的錯誤觀點。他又善于奉承迎合皇帝,使皇帝樂于接受他的觀點,并屢次提拔他。

C.張行成作為唐朝的三朝元老,深得高宗信任,不僅升遷他為侍中、兼刑部尚書,還讓他監(jiān)修國史,在他死后又用少牢之禮祭祀他。

D.永徽四發(fā)生了旱災,張行成認為是自己做宰相不稱職而致上天怪罪,堅決請求辭職。而皇帝則認為是自己缺少德行所致,不許他辭職,并加以賞賜。

(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天子四海為家,不容以東西為限,是示人以隘矣。(3分)

(2)有隋失道,天下沸騰,陛下?lián)軄y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漢君臣所能比數(shù)。(4分)

(3)行成固請,帝曰:“公,朕之舊,奈何舍朕去邪?”泫然流涕。(3分)

【解析】

(1)容:推薦,介紹

(2)介詞,引出動作的處所。A項,①依靠,憑借;②依、隨著。B項,①第三人稱代詞,他們。②助詞。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的”,放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C項,①介詞,表原因。②連詞,表并列。

(3)①是劉炫對張行成的評價。④是張行成評價唐太宗的話。⑥敘述的是張行成惶惑恐懼,不得已又庭理政事。

(4)A項,張行成輕時向劉炫學習經(jīng)史,而不是輔佐他。B項,“善于奉承迎合”敘述錯誤,應該是他言語得體。C項,把張行成升遷為侍中、兼刑部尚書的是唐太宗。

【答案】

(1)B

(2)D

(3)C

(5)

(1)天子以四海為家,不能以東西作為界限,這樣是向人表明自己狹隘了。

(2)隋朝喪失正道,天下大亂,陛下?lián)軄y反正,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周代、漢代君臣如何能與陛下相比。

(3)張行成堅決要求辭去宰相,皇帝說:“你是朕的舊臣,為什么要棄朕而去呢?”說著悲傷地流下眼淚。

參考譯文:

張行成,字德立,是定州義豐人。輕時師從劉炫學習經(jīng)史,劉炫對門人說:“張行成體態(tài)氣度方正,是輔佐朝廷的良才!彼宄髽I(yè)末,察舉孝廉,任謁者臺散從員外郎。后來任世充的度支尚書。王世充被平定,以他在隋朝的資歷補授熟尉。家貧,代替計吏集于京城,考中制皋乙科,改任陳倉尉。高祖對吏部侍郎張銳說:“現(xiàn)在銓選的官吏中難道沒有才能特別突出的嗎?朕要任用他們!睆堜J推薦張行成,調(diào)補富平主簿,以才能出眾而有名。后召入朝中補授殿中侍御史,行使間距揭發(fā)彈劾監(jiān)察等職責時嚴肅公正。太宗認為他很有才干,對房玄齡說:“古今用人沒有不通過別人推薦的,像張行成這人,是朕親自舉用,沒有別人介紹和推薦!

有一次陪侍宴會,皇帝談到山東人和關中人,語意有所偏向。張行成說:“天子以四海為家,不能以東西作為界限,這樣是向人表明自己狹隘了!被实鄯Q好,賜名馬一匹、錢十萬、衣服一套。從此遇上大的政事,都讓他參議。多次遷任到給事中;实墼鴮θ撼颊f:“朕做人主,兼行將相事務,豈不是剝奪了你們大家的名分,舜帝、夏禹王、商湯王、周武王得到后稷、?、尹伊、呂尚后四海平安,漢高祖有了蕭何、曹參、韓信、彭越后天下安事,這樣事朕一身兼有!睆埿谐赏讼潞,上疏說:“隋朝喪失正道,天下大亂,陛下?lián)軄y反正,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周代、漢代君臣如何能與陛下相比。雖然這樣,仍是美德含光光耀后世,規(guī)制宏大見識深遠。左右文武官員確實沒有將相之才,何須在大庭廣眾之中與他們較量,損害皇上的尊貴,與臣下爭功呢?”皇帝高興地接受了他的意見。

這一,皇帝巡幸靈州,下詔皇太子隨徒。張行成諫勸說:“皇太子應該留下監(jiān)國,每天面對百官庭理各種政務,既做到以京城為重,同時向天下顯示盛德。”皇帝認為他的話是忠言。遷任侍中、兼刑部尚書。

高宗即位,封張行成為北平縣公,監(jiān)修國史。永徽四,從三月到五月不下雨,張行成心中畏懼,稱老乞求退休,皇帝下制答復說:“過去罷免宰相的做法,違背了皇帝檢討自己的真義。這是朕缺少德行,并不是宰相的罪遇!庇谑琴n予他宮女、黃金器物,敕令不要再辭官。張行成堅決要求辭去宰相,皇帝說:“你是朕的舊臣,為什么要棄朕而去呢?”說著悲傷地流下眼淚。張行成惶惑恐懼,不得已又庭理政事。沒過多久,在尚書省官舍逝世,終六十七歲;实巯略t九品以上官員前往府第哭喪祭吊。到斂尸時,三次派遣使者賜給內(nèi)衣,尚宮住在他家監(jiān)護。追贈開府儀同三司、并州都督,用少牢之禮祭祀,謚號叫定。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京鏜字仲遠,豫章人也。登紹興二十七進士第。龔茂良帥江西,見之曰:“子廟廊器也。”及茂良參大政,遂薦鏜入朝。

孝宗詔侍從舉良縣令為臺官,給事中王希呂曰:“京鏜蚤登儒級,兩試令,有聲。陛下求執(zhí)法官,鏜其人也。”上引見鏜,問政事得失。時上初統(tǒng)萬機,銳志恢復,群臣進說,多迎合天子意,以為大功可旦暮致。鏜獨言:“天下事未有驟如意者,宜舒徐以圖之。”上善其言。鏜于是極論今日民貧兵驕,士氣頹靡,言甚切至。上說,擢為監(jiān)察御史,累遷右司郎官。

金遣賀生辰使來,上居高宗喪,不欲引見,鏜為儐佐,以旨拒之。使者請少留闕下,鏜曰:“信使之來,以誕節(jié)也。誕節(jié)禮畢,欲留何名乎?”使行,上嘉其稱職。轉(zhuǎn)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

金人遣使來吊,鏜為報謝使。金人故事,南使至汴京則賜宴。鏜請免宴,郊勞使康元弼等不從,鏜謂必不免宴,則請徹樂,遺之書曰:“若曰而必聽樂,是于圣經(jīng)為悖理,于臣節(jié)為悖義,豈惟貽本朝之羞,亦豈昭北朝之懿哉?”相持甚久。鏜即館,相禮者趣就席,鏜曰:“若不徹樂,不敢即席!苯鹑似戎M弗為動,徐曰:“吾頭可取,樂不可聞也!蹦藥浧鋵俪鲳^門,甲士露刃向鏜,鏜叱退之。金人知鏜不可奪,馳白其主,主嘆曰:“南朝直臣也。”特命免樂。自是恒去樂而后宴鏜。孝宗聞之喜,謂輔臣曰:“士大夫平居孰不以節(jié)義自許,有能臨危不變?nèi)珑M者乎?”

使還,入見,上勞之曰:“卿能執(zhí)禮為國家增氣,朕將何以賞卿?”鏜頓首曰:“北人畏陛下威德,非畏臣也。正使臣死于北庭,亦臣子之常分耳,敢言賞乎!”故事,使還當增秩。

四川闕帥,以鏜為安撫制置使兼知成都府。鏜到官,首罷征斂,弛利以予民。瀘州卒殺太守,鏜擒而斬之,蜀以大治。召為刑部尚書。

寧宗即位,甚見尊禮,由政府累遷為左丞相。居無何,以老請免相,薨,贈太保,謚文忠。

選自《宋史》(卷三百九十四)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京鏜蚤登儒級,兩試令,有聲 聲:名聲

B.鏜即館,相禮者趣就席 趣:催促

C.金人知鏜不可奪,馳白其主 奪:改變

D.卿能執(zhí)禮為國家增氣 執(zhí):執(zhí)行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①上善其言 ②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

B.①信使之來,以誕節(jié)也 ②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

C.①吾頭可取,樂不可聞也 ②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D.①以老請免相 ②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

(3)下列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屬于京鏜出色完成任務的一組是(

①上引見鏜,問政事得失     ②誕節(jié)禮畢,欲留何名乎

③金人遣使來吊,鏜為報謝使    ④自是恒去樂而后宴鏜

⑤北人畏陛下威德,非畏臣也    ⑥首罷征斂,弛利以予民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京鏜進士及第以后,深受龔茂良賞識并經(jīng)他推薦入朝,后來又經(jīng)王希呂舉薦,得以覲見皇帝。此后京鏜多次被皇帝委以重任。

B.京鏜也支持皇帝謀求恢復國土,但不主張草率行事,他敢于在皇帝面前指出當前局勢中的不利因素,因此受到了皇帝的賞識。

C.京鏜出使金國時,請求免去金人具有羞辱性質(zhì)的宴請,實在無法推掉時又通過種種抗爭迫使金主直接下令免去了席間的音樂。

D.京鏜不僅外交才能出眾,也很善于治理地方,出任成都府知府時將殺死太守的士兵捕獲并斬首示眾,蜀地因此大治即是一例。

(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天下事未有驟如意者,宜舒徐以圖之。(3分)

(2)士大夫平居孰不以節(jié)義自許,有能臨危不變?nèi)珑M者乎?(4分)

(3)正使臣死于北庭,亦臣子之常分耳,敢言賞乎!(3分)

【解析】

(1)執(zhí):堅持。

(2)句末語氣詞,表陳述語氣。A項,①代詞,他的;②遠指代詞,那。B項,①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②結構助詞,的。D項,①介詞,因為;②介詞,用。

(3)①交待了皇帝召見京鏜詢問政事得失的事實,不涉及到出色完成任務。③敘述京鏜作為報謝使的事實,與出色完成任務無關。⑤為京鏜受皇帝褒揚之時的謙遜之詞。

(4)將殺死太守的士兵捕獲并斬首是事實,當并未“示眾”。

【答案】(1)D

(2)C

(3)D

(4)D

(5)

(1)天下的事情沒有一下子就遂心如愿的,應當從容不迫地謀求它。(句子通順1分,“驟”1分,“圖”1分。)

(2)士大夫平常不用節(jié)義期許自己,有能夠臨危難不變節(jié)像京鏜那樣的嗎?(句子通順1分,“平居”1分,“自許”1分,“變”1分。)

(3)即使臣死在北人朝廷,也是臣子的本分罷了,又怎么敢說到賞賜呢?(句子通順1分,“正使”1分,“常分”1分。)

參考譯文:

京鏜字仲遠,是豫章人。紹興二十七進士及第。龔茂良鎮(zhèn)守江西,見了他說:“你是在朝廷上做大官的材料啊!钡鹊烬徝紖Q國家大事,就推薦京鏜入朝。

孝宗下詔令侍徒官推薦優(yōu)良的縣令為臺官,給事中王希呂說:“京鏜很早就登上儒學等級,兩度試為縣令,有政績好的名聲。陛下需求執(zhí)法官員,京鏜是合適的人選。”皇帝讓引薦京鏜,詢問政事的得失。當時皇上剛剛統(tǒng)理天下大事,專心致志謀求恢復國土,群臣的進言議論,很多是迎合天子的心意,認為大功早晚可以實現(xiàn)。京鏜獨自上言:“天下的事情沒有一下子就遂心如愿的,應當從容不迫地謀求它!被实壅J為他的話很好。京鏜于是極力論述今天民貧兵驕,士氣萎靡,話說得非常懇切周到;噬舷矚g,提升為監(jiān)察御史,累積遷官至右司郎官。

金人派遣賀生辰使來,皇上在為高宗服喪,不想引薦,京鏜任喪禮賓佐,用旨意拒絕他們。使者請求在京城留駐一些時候,京鏜說:“信使來朝,是由于生辰節(jié)慶。生辰禮節(jié)已經(jīng)結束了,想要留下又用什么名目呢?”使臣走了,皇上嘉獎他稱職。轉(zhuǎn)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

金人派遣使臣來吊唁,京鏜任報謝使回訪。金人的舊例,南方使臣到了汴京就賜給筵宴。京鏜請求免去宴席,郊勞使康元弼等人不肯,京鏜說如果一定不能免去宴席,就請求撤去音樂,并寫信給他說:“如果說必須聽音樂,這對于圣人經(jīng)書來說是違背情理的,對于臣子氣節(jié)來說是違背道義的,難道僅僅是對本朝的羞辱,而且難道昭示了北朝的美德嗎?”相持不下很長時間。京鏜到館所,贊禮的人催促他入席,京鏜說:“如果不撤去音樂,不敢入席!苯鹑吮破人,京鏜不為所動,從容地說:“我的頭可以拿去,音樂是不可以聽的!本吐暑I部屬走出館所大門,披甲武士拔刀對著京鏜,京鏜斥退了他們。金人知道京鏜不會改變,跑去報告國主,國主嘆息說:“是南朝的直臣啊!碧貏e下令免去音樂。從此總是撤去音樂再宴請京鏜。

孝宗聽說后很高興,對輔佐大臣說:“士大夫平常不用節(jié)義期許自己,有能夠臨危難不變節(jié)像京鏜那樣的嗎?”出使回來,入朝進見。皇上慰勞他說:“你能堅持禮節(jié)為國家增長氣勢,我拿什么籌賞給你?”京鏜叩頭說:“北人害怕的是陛下的威儀道德,不是害怕臣。即使臣死在北人朝廷,也是臣子的本分罷了,又怎么敢說到賞賜呢?”按照舊例,出使回國應當升級。

四川缺少守帥,派京鏜為安撫制置使兼成都府知府。京鏜到任,首先罷免橫征暴斂,放松利益給予百姓。瀘州士兵殺死太守,京鏜捕獲它們斬下首級,蜀地因此大治。召還任刑部尚書。

寧宗即位,很受尊崇禮遇,從政府屢次遷官為左丞相。過了不久,因老請求免相,逝世,贈官太保,謚號文忠。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薛存誠,字資明,河東人。父勝,能文,嘗作《拔河賦》,詞致瀏亮,為時所稱。存誠進士擢第,累辟使府,入朝為監(jiān)察御史,知館驛。元和初,王師討劉辟,郵傳多事,上特令中官為館驛使。存誠密表論奏,以為有傷公體。會諫官亦論奏,上乃罷之。轉(zhuǎn)殿中侍御史,遷度支員外郎。裴?作相,用為起居郎,轉(zhuǎn)司勛員外、刑部郎中、兼侍御史、知雜事,改兵部郎中、給事中。瓊林庫使奏占工徒太廣,存誠以為此皆奸人竄名,以避征役,不可許。咸陽縣尉袁儋與軍鎮(zhèn)相競,軍人無理,遂肆侵誣,儋反受罰。二敕繼至,存誠皆執(zhí)之。上聞甚悅,命中使嘉慰之,由是擢拜御史中丞。

僧鑒虛者,自貞元中交結權?,招懷賂遺,倚中人為城社,吏不敢繩。會于?、杜黃裳家私事發(fā),連逮鑒虛下獄。存誠案鞫得奸贓數(shù)十萬,獄成,當大辟。中外權要,更于上前保救,上宣令釋放,存誠不奉詔。明日,又令中使詣臺宣旨曰:“朕要此僧面詰之,非赦之也!贝嬲\附中使奏曰:“鑒虛罪款已具,陛下若召而赦之,請先殺臣,然后可取。不然,臣期不奉詔。”上嘉其有守,從之,鑒虛竟笞死。洪州監(jiān)軍高重昌誣奏信州刺史李位謀大逆,追赴京師。上令付仗內(nèi)鞫問。存誠一日三表,請付位于御史臺。及推案無狀,位竟得雪。

未幾,再授給事中。數(shù)月,中丞闕,上思存誠前效,謂宰相持憲無以易存誠,遂復為御史中丞。未視事,暴卒。憲宗深惜之,贈刑部侍郎。存誠性和易,于人無所不容,及當官御事,即確乎不拔,士友以是稱重之。

選自《舊唐書》

(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元和初,王師討劉辟 討:討伐

B.倚中人為城社,吏不敢繩 繩:繩之以法

C.鑒虛罪款已具 具:具體

D.不然,臣期不奉詔 期:要求

(2)下列各句中的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A.①會諫官亦論奏,上乃罷之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①朕要此僧面詰之,非赦之也 ②誰得而族滅也

C.①陛下若召而赦之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D.①憲宗深惜之,贈刑部侍郎 ②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3)以下句子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薛存誠寧違抗皇命也要依法行事的一組是(

①存誠密表論奏,以為有傷公體 ②存誠以為此皆奸人竄名 ③二敕繼至,存誠皆執(zhí)之 ④上宣令釋放,存誠不奉詔 ⑤上嘉其有守,從之,鑒虛竟笞死 ⑥存誠一日三表,請付位于御史臺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③⑤⑥

(4)下列對文章的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WBR>

A.薛存誠受家庭良好熏陶,考中進士。步入仕途后,初任節(jié)度使府幕僚,后入朝為監(jiān)察御使。他在任給事中時,由于對袁儋一案處理得當而升遷。

B.鑒虛受賄一案,涉及層面高,數(shù)量大,薛存誠將其按律判罪。然而,鑒虛與宦官及朝廷內(nèi)外官員聯(lián)系廣泛。案發(fā)后,權貴顯宦紛紛為鑒虛說情。

C.薛存誠辦案總是嚴肅認真,秉公執(zhí)法,實事求是,既不放過一個惡人,也不冤枉一個好人。其行事風格令憲宗也非常畏懼,屢次順從他的意愿。

D.不知為何,薛存誠被朝中遷授給事中。但后來朝廷卻找不到比他擔任御史中丞更合適的人選,所以仍把他請回,可惜未及到任,他卻暴病而亡。

(5)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的劃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咸陽縣尉袁儋與軍鎮(zhèn)相競,軍人無理,遂肆侵誣,儋反受罰。

(2)及推案無狀,位竟得雪。

(3)存誠性和易,于人無所不容,及當官御事,即確乎不拔,士友以是稱重之。

【解析】

(1)具:齊備

(2)連詞,表示遞進關系。①副詞,表示前后兩事在情理上的順承或時間上的緊接,可譯為 “就”“于是”;②副詞,竟然。B項,①句末語氣詞,表示陳述或解釋語氣;②用在句末,表反詰語氣。D項,①第三人稱代詞;②結構助詞,表定語后置。

(3)①是對給皇帝密奏,說明自己的看法;②是薛存誠行事嚴謹;⑤是皇帝對薛存誠的贊揚及對鑒虛的處理

(4)憲宗并不是畏懼,而是贊賞。

【答案】(1)C

(2)C

(3)C

(4)C

(5)

(1)咸陽縣尉袁儋和軍鎮(zhèn)發(fā)生爭執(zhí),軍人本身理虧,卻又隨意迫害誣陷,結果是袁儋反而受到處罰。

(2)等到核實后沒有罪狀,李位最終得以昭雪。

(3)薛存誠性情平易溫和,對人無所不容,等到為為官處世,則堅強不可動搖,士人和朋友都因此推重他。

參考譯文:

薛存誠,字資明,河東人。父親薛勝會寫文章,曾作了篇《拔河賦》,文詞清楚明朗,被當時人所稱頌。

薛存誠考中進士科,多次被征用到藩鎮(zhèn)幕府任職,召入朝廷后任監(jiān)察御史,主持館驛事務。元和初,官軍討伐劉辟,轉(zhuǎn)運官務和傳送文書的事務繁重,皇上特意命令宦官出任館驛使。薛存誠秘密上表議論此事,認為這有損公事體統(tǒng)。恰巧長官諫諍的官員也上表議論這事,皇上這才收回了命令。薛存誠轉(zhuǎn)任殿中侍御史,升任度支員外郎。裴?任宰相時,起用他為起居郎,轉(zhuǎn)任司勛員外郎、刑部郎中、兼侍御史并主管御史臺雜事,改任兵部郎中、給事中。瓊林庫使上報的工徒數(shù)目很大,薛存誠認為這是奸人篡改名字想借此逃避賦稅徭役,所以沒有批準該報表。咸陽縣尉袁儋和軍鎮(zhèn)發(fā)生爭執(zhí),軍人本身理虧,卻又隨意迫害誣陷,結果是袁儋反而受到處罰。有關這兩件事的敕令相繼來到,薛存誠皆扣留著不下發(fā)。皇帝知道這事后很高興,命令宦官前去嘉獎安慰他,還因此被提升為御史中丞。

有個僧人叫鑒虛,從貞元間就結交有權有勢的皇帝寵信的人,并廣收賄賂和饋贈,因有宦官這座靠山,官吏不敢將他繩之以法。恰巧于?、杜黃裳因自家私事發(fā)案,牽連到鑒虛而被逮捕入獄。薛存誠審訊并查獲鑒虛因奸詐而受賄數(shù)十萬,罪狀成立,當處以死刑。朝廷內(nèi)外權臣要官,輪番在皇帝面前保護并解救鑒虛,皇上宣旨將其釋放,薛存誠不執(zhí)行皇帝的旨意。第二天,皇上又命令宦官到御史臺宣旨說:“朕宣召這個僧人是要當面審訊,不是赦免他。”薛存誠使宦官捎回奏章說:“鑒虛罪狀已經(jīng)齊備,陛下若要召回去而赦免他,那請先殺掉臣下我,然后才能帶走這個僧人。不然的話,小臣我不能奉命!被实圪潛P他守法,并下令聽從他的建議,鑒虛終于被用鞭笞打死。洪州監(jiān)軍高重昌上奏誣陷信州刺史李位謀反,李位被押送到京城;实巯铝顚⒗钗唤唤o宮禁中的宦官審訊。薛存誠一天三次上表,請求將李位交給御史臺審訊。等到核實后沒有罪狀,李位最終得以昭雪。

不久,薛存誠被再次授任為給事中。幾個月后,御史中丞缺員,皇上想到薛存誠以前的成績,對宰相說執(zhí)法官員誰也無法替換薛存誠,于是又授他為御史中丞。還未上任治事,突然去世。憲宗深為痛惜,追贈他為刑部侍郎。薛存誠性情平易溫和,對人無所不容,等到為為官處世,則堅強不可動搖,士人和朋友都因此推重他。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曾鑒,字克明,其先桂陽人,以戍籍居京師。天順八進士。授刑部主事。通州民十余人坐為盜,獄已具,鑒辨其誣。已,果獲真盜。成化末,歷右通政,累遷工部左侍郎。弘治十三進尚書。

孝宗在位久,海內(nèi)樂業(yè),內(nèi)府供奉漸廣,司設監(jiān)請改造龍?zhí)骸⑺靥阂话儆衅妗hb等言:“毯雖一物,然征毛毳于山、陜,采綿紗諸料于河南,召工匠于蘇、松,經(jīng)累歲,勞費百端。祈賜停止。”不聽。內(nèi)府針工局乞收幼匠千人,鑒等言:“往尚衣監(jiān)收匠千人,而兵仗局效之,收至二千人。軍器局、司設監(jiān)又效之,各收千人。弊源一開,其流無已。”于是命減其半。太監(jiān)李興請辦元夕煙火,有詔裁省,因鑒奏盡罷之。十六,帝納諸大臣言召還織造中官,中官鄧?以請,帝又許之。鑒等極言,乃命減三之一。其冬,言諸省方用兵,且水旱多盜賊,乞罷諸營繕及明煙火、龍虎山上清宮工作。帝皆報從。

正德元,雷震南京報恩寺塔,守備中官傅容請修之。鑒言天心示儆,不宜重興土木以勞民力,乃止。御馬監(jiān)太監(jiān)陳貴奏遷馬房,欽天監(jiān)官倪謙覆視,請從之。給事中陶諧等劾貴假公營私,并劾謙阿附,不聽。鑒執(zhí)奏,謂馬房皆由欽天監(jiān)相視營造,其后任意增置者,宜令拆毀改正,葺以己資,庶牧養(yǎng)無妨而民不勞。報可。內(nèi)織染局請開蘇、杭諸府織造,上供錦綺為數(shù)二萬四千有奇。鑒力請停罷,得減三分之半。太監(jiān)許鏞等各赍敕于浙江諸處抽運木植,亦以鑒言得寢。

孝宗末,閣部大臣皆極一時選,鑒亦持正。及與韓文等請誅宦官不勝,諸大臣留者率巽順避禍,鑒獨守故操。有詔賜皇親夏儒第,帝嫌其隘,欲拓之。鑒力爭,不從。明春,中官黃準守備鳳陽,從其請,賜旗牌。鑒等言大將出征及諸邊守將,乃有旗牌,內(nèi)地守備無故事,乃寢。其閏正月致仕。旋卒。贈太子太保。

《明史》列傳第七十三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內(nèi)府供奉漸廣 廣:增多

B.鑒等極言,乃命減三之一 言:進言

C.庶牧養(yǎng)無妨而民不勞 庶:希望

D.閣部大臣皆極一時選 選:選擇

(2)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曾鑒體恤民力的一組是

①經(jīng)累歲,勞費百端

②有詔裁省,因鑒奏盡罷之

③不宜重興土木以勞民力

④宜令拆毀改正,葺以己資

⑤帝嫌其隘,欲拓之。鑒力爭,不從

⑥內(nèi)地守備無故事,乃寢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②⑤⑥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曾鑒任刑部主事的時候,通州的十余個百姓被判罪為盜,雖然已經(jīng)結案,曾鑒還是為他們辨明了冤情,并在不久后捕獲了真盜。

B.曾鑒針對內(nèi)府織工局招收工匠一千人的請求,舉出多個部門借機效仿的例子,說明弊病的源頭一開啟,流弊就不會停止的道理。

C.陶諧等彈劾陳貴、倪謙二人報請遷移馬房是假公濟私、阿諛依附,皇帝不聽,曾鑒講明事情原委與利害關系,皇帝才批答同意。

D.內(nèi)織局請求設蘇杭各府織造,上供錦綺兩萬四千多匹,太監(jiān)許鏞等攜帶皇帝敕令在浙江各地抽運木材,二事都受到曾鑒的反對。

(4)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的劃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其冬,言諸省方用兵,且水旱多盜賊,乞罷諸營繕及明煙火、龍虎山上清宮工作

(2)及與韓文等請誅宦官不勝,諸大臣留者率巽順避禍,鑒獨守故操。

【解析】(1)選:人選

(2)②表明曾鑒力求儉省;⑤表明曾鑒堅持節(jié)操;⑥表明曾鑒嚴格按制度辦事

(3)是陳貴假公濟私,倪謙阿諛依附。且事情本身是陳貴請求遷移馬房,倪謙復查同意,說二人報請遷移馬房表述不嚴謹。

【答案】(1)D

(2)B

(3)C

(4)

(1)這冬天,述說各省正在用兵,并且水災旱災不斷多生盜賊,請求罷止各地營修工程及第二煙火和龍虎山上清官工程。

(2)到與韓文等請求誅殺宦官不能成功,留下的諸大臣都恭順避禍,只有曾鑒持守原來的節(jié)操。

參考譯文:

曾鑒,字克明,其祖先是貴陽人,以戍邊吏卒戶籍居留京師。天順八考中進士。授官刑部主事。通州百姓十余人被判罪為盜,已經(jīng)結案,曾鑒分辨他們的冤情。不久,果然捕獲真盜。成化末,歷任右通政,多次晉升至工部左侍郎。弘治十三晉升尚書。

孝宗在位久,海內(nèi)樂業(yè),內(nèi)府供奉逐漸增多,司設監(jiān)請求改造龍?zhí)、素毯一百有余。曾鑒等說:“毯雖然只是一物,然而從山、陜征收毛皮,從河南采集綿紗等原料,從蘇、松召集工匠,經(jīng)歷幾,百般勞民傷財,請賜命停止。”皇帝不聽從。內(nèi)府針工局請求收幼工匠一千人,曾鑒等說:“往尚衣監(jiān)收匠一千人,而兵仗局效仿,招收達到二千人。軍器局、司設監(jiān)又效仿,各收一千人。弊病的源頭一開啟,其流弊就不會停止!被实塾谑敲顪p去其中一半。太監(jiān)李興請求置辦元宵煙火,皇帝有詔裁除減省,因曾鑒上奏而完全罷止。十六,皇帝采納諸大臣建議,召回織造中官,中官鄧璇以此請求,皇帝又同意了他。曾鑒等極力進言,皇帝于是命令減去三分之一。這冬天,述說各省正在用兵,并且水災旱災不斷多生盜賊,請求罷止各地營修工程及第二煙火和龍虎山上清官工程。皇帝都批答依從。

正德元,雷震南京報恩寺塔,守備中宮傅容請求維修。曾鑒說天心示警,不應大興土木而使民力勞頓,皇帝于是罷止。御馬監(jiān)太監(jiān)陳貴奏請遷移馬房,欽天監(jiān)官倪謙復查,請求依從。給事中陶諧等彈劾陳貴假公營私,并彈劾倪謙阿諛依附,皇帝不聽從。曾鑒堅持上奏,說馬房都由欽天監(jiān)監(jiān)督測量地勢營造,其后任意增置的,應命令拆毀改正,用自己的資金修葺,希望牧養(yǎng)不受妨礙而百姓不勞頓。皇帝批答同意。內(nèi)織染局請求開設蘇、杭諸府織造,上供錦綺二萬四千多匹。曾鑒極力請求停罷,得以減去三分之半。太監(jiān)許鏞等各自攜帶皇帝敕令在浙江各地抽運木材,也因曾鑒上言得以罷止。

孝宗末,合部大臣都是一時最好人選,曾鑒也堅持正義。到與韓文等請求誅殺宦官不能成功,留下的諸大臣都恭順避禍,只有曾鑒持守原來的節(jié)操。有詔賜皇親夏儒府第,皇帝嫌其狹小,想擴建。曾鑒極力爭辯,皇帝不從。第二春,中官黃準守備鳳陽,皇帝依從其請求,賜旗牌。曾鑒等說大將出征及諸邊守將,才有旗牌,內(nèi)地守備沒有這樣的舊例,于是罷止。這閏正月辭職,不久去世。追贈太子太保。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邵曄,字日華,幼嗜學,恥從辟署。太平興國八,擢進士第,解褐,授邵陽主簿,知蓬州錄事參軍。時太子中舍楊全知州,性悍率蒙昧,部民張道豐等三人被誣為劫盜,悉置于死,獄已具,曄察其枉,不署牘,白全當核其實。全不聽,引道豐等抵法,號呼不服,再系獄按驗。既而捕獲正盜,道豐等遂得釋,全坐削籍為民。曄代還引對,太宗謂曰:“爾能活吾平民,深可嘉也!辟n錢五萬,下詔以全事戒諭天下。授曄光祿寺丞,使廣南采訪刑獄。歷太常丞、江南轉(zhuǎn)運副使,改監(jiān)察御史。以母老乞就養(yǎng),得知朗州。入判三司磨勘司,遷工部員外郎、淮南轉(zhuǎn)運使。

景德中,假光祿卿,充交趾安撫國信使。會黎桓死,其子龍鉞嗣立,兄龍全率兵劫庫財而去,其弟龍廷殺鉞自立,龍廷兄明護率扶蘭寨兵攻戰(zhàn)。曄駐嶺表,以事上聞,改命為緣海安撫使,許以便宜設方略。曄貽書安南,諭朝廷威德,俾速定位。明護等即時聽命,奉龍廷主軍事。初,詔曄俟其事定,即以黎桓禮物改賜新帥。曄上言:“懷撫外夷,當示誠信,不若俟龍廷貢奉,別加封爵而寵賜之。”真宗甚嘉納。使還,改兵部員外郎,賜金紫。初受使,假官錢八十萬,市私覿物,及為安撫,已償其半,余皆詔除之。嘗上《邕州至交州水陸路》及《宜州山川》等四圖,頗詳控制之要。

俄判三司三勾院,坐所舉季隨犯贓,曄當削一官,上以其遠使之勤,止令停任。大中祥符初起知兗州表請東封優(yōu)詔答之及遣王欽若經(jīng)度封禪仍判州事就命曄為京東轉(zhuǎn)運使。封禪禮畢,超拜刑部郎中,復判三勾院,出為淮南制置發(fā)運使。四,改右諫議大夫、知廣州。州城瀕海,每蕃舶至岸,常苦颶風,曄鑿內(nèi)濠通舟,颶不能害。俄遘疾卒,六十三。

選自《宋史》(列傳第一百八十五)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假光祿卿,充交趾安撫國信使 充:冒充

B.許以便宜設方略 設:設置

C.假官錢八十萬,市私覿物 市:購買

D.每蕃舶至岸,常苦颶風 苦:侵襲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3分)(

A.①既而捕獲正盜 ②別加封爵而寵賜之

B.①下詔以全事戒諭天下 ②曄駐嶺表,以事上聞

C.①詔曄俟其事定 ②上以其遠使之勤

D.①頗詳控制之要 ②上以其遠使之勤

(3)下列各句,都能表現(xiàn)邵曄“循理奉職”的一組是(3分)(

①不署牘,白全當核其實 ②以母老乞就養(yǎng),得知朗州 ③曄貽書安南,諭朝廷威德,俾速定位 ④及為安撫,已償其半,余皆詔除之 ⑤俄判三司三勾院,坐所舉季隨犯贓 ⑥曄鑿內(nèi)濠通舟,颶不能害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⑥ D.③④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蓬州知州楊全性格粗魯愚昧,在邵曄發(fā)現(xiàn)州民張道豐等三人被誣陷為強盜實屬冤枉的情況下仍然將他們定為死罪。

B.邵曄為張道豐等人洗脫冤情,被皇帝認為是能救活百姓,值得嘉獎,而對此事處理不當?shù)臈钊珔s獲罪被削職為民。

C.景德間,黎桓的兒子龍鉞繼承父位,卻發(fā)生了龍鉞的哥哥率兵搶劫倉庫,龍鉞的弟弟龍廷殺兄自立的嚴重事件。

D.邵曄認為安撫外夷應該誠信,所以阻止皇帝將賜予黎桓的禮物改賜新的首領,得到皇帝的贊許并采納了他的建議。

(5)斷句和翻譯。

(1)用“/”給下面的文段斷句。(4分)

大 中 祥 符 初 起 知 兗 州 表 請 東 封 優(yōu) 詔 答 之及 遣 王 欽 若經(jīng)度封 禪 仍 判 州 事 就 命 曄 為 京 東 轉(zhuǎn) 運 使

(2)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

①號呼不服,再系獄按驗。(3分)

譯文:

②明護等即時聽命,奉龍廷主軍事。(3分)

譯文:

【解析】(1)A項,充:擔任。B項,設:制定。D項,苦:以……為苦。

(2)結構助詞,的。A項,①與“既”連用,構成副詞,不久;②連詞,表遞進。B項,①介詞,用;②介詞,把。C項,①指示代詞,那。②代詞,他。

(3)②表現(xiàn)的是邵曄的孝心以及皇帝的體恤;④表現(xiàn)的是邵曄公私分明和皇帝對他的優(yōu)待;⑤敘述的是邵曄受到季隨的牽連。

(4)應該是楊全現(xiàn)將張道豐等三人定為死罪,之后邵曄才發(fā)現(xiàn)他們冤枉。

【答案】(1)C

(2)D

(3)C

(4)A

(5)

(1)原文為“大中祥符初,起知兗州,表請東封,優(yōu)詔答之。及遣王欽若經(jīng)度封禪,仍判州事,就命曄為京東轉(zhuǎn)運使”。每畫錯一處扣1分,扣完為止。

(2)①他們哀號呼喊不服判決,再次將其打入牢獄審查案情。(3分,句意1分,“系獄”、“按驗”各1分。)

②明護等人立即聽命,奉龍廷主持軍事。(3分,句意1分,“即時”、“主”各1分。

參考譯文:

邵曄字日華,幼好學,恥于接受征聘委任,太平興國八,考取進士,始入仕途,被任命為邵陽主簿,知蓬州錄事參軍。當時太子中舍楊全擔任知州,其人性格粗魯愚昧,州民張道豐等三人被誣陷為強盜,全部為死罪,已經(jīng)判罪定案,邵曄發(fā)現(xiàn)他們冤枉,于是不簽署文書,稟告楊全應當核查事實。楊全不以為然,傳訊張道豐等伏法,他們哀號呼喊不服判決,再次將其打入牢獄審查案情。不久捕獲到真正的強盜,張道豐等人于是得以釋放,楊全獲罪削官為民。邵曄由外任調(diào)回朝廷。皇帝召見他問話,太宗對他說:“你能救活我的百姓,確實值得嘉獎!辟n錢五萬,下詔書曉諭天下要以楊全之事為戒。任命邵曄為光祿寺丞,出任廣南采訪刑獄。歷任太常丞、江南轉(zhuǎn)運副使,改任監(jiān)察御史。以母親邁請求回去奉養(yǎng),得任朗州知州。入朝兼三司磨勘司之職,改任工部員外郎、淮南轉(zhuǎn)運使。

景德間,代理光祿卿,擔任交趾安撫國信使。恰逢黎桓死,他的兒子龍鉞繼承父位,其兄龍全率兵搶劫倉庫的財物后離去,其弟龍廷殺死龍鉞后自立,龍廷兄明護率領扶欄寨兵攻打。邵曄駐扎嶺表,將此事上奏,改為緣海安撫使,允準自主行事制定方略。邵曄致信安南,曉以朝廷的聲威盛德,使其迅速確定首領。明護等人立即聽命,奉龍廷主持軍事。當初,皇帝詔令邵曄待事變結束后,就以原打算賜黎桓的禮物改賜新的首領。邵曄上言道:“懷柔安撫外夷,應當示以誠信,不如等龍廷貢奉后,別加封爵以寵幸恩賜他!闭孀趯Υ藰O為贊許并采納了他的建議。出使返回后,改任兵部員外郎,賞賜金印紫綬。當初邵曄受命出使時,借得官錢八十萬,用于購買私人拜會所用的物品,等到為安撫時,已償還了其中的一半,余下的都詔令加以免除。曾經(jīng)進獻《邕州至交州水陸路》及《宜州山川》等四圖,頗為詳細地述說了守備的要領。

不久兼任三司三勾院之職,由于所舉薦季隨貪贓枉法而獲罪,邵曄被判削去一官,皇帝因其不遠千里出使的功績,只令他停任。大中祥符初,起用為兗州知州,上表奏請東封泰山,皇帝以褒美嘉獎的詔書答復了他。等到派遣王欽若籌劃封禪一事時,仍兼州事,就任命邵曄為京東轉(zhuǎn)運使。封禪禮完畢,提拔任命為刑部郎中,又兼任三勾院,出任為淮南制置發(fā)運使。大中祥符四,改任右諫議大夫、廣州知州。廣州城瀕臨大海,每逢海外的船只到岸,?嘤陲Z風的襲擊,邵曄開鑿內(nèi)濠使船只通過,颶風再不能損壞船只。不久因病去世,時六十三歲。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張?,字仲明,慈溪人。舉成化八進士,授鉛山知縣。性剛明,善治獄。有寡婦惟一子,為虎所噬,訴于?。?與婦期五日,乃齋戒祀城隍神。及期,二虎伏庭下,?叱曰:“孰傷吾民,法當死。無罪者去!币换⑵,斂尾去。一虎伏不動,?射殺之,以畀節(jié)婦。一縣稱神。鉛山俗,婦人夫死輒嫁;有病未死,先受聘供湯藥者。?欲變其俗,令寡婦皆具牒受判。署二木。曰“羞”,嫁者跪之。曰“節(jié)”,不嫁者跪之。民傅四妻祝誓死守,舅姑紿令跪“羞”木下,?判從之,祝投后園池中死。邑大旱,?夢婦人泣拜,覺而識其里居姓氏,往詰其狀。及啟土,貌如生。?哭之慟曰:“殺婦者,吾也!睘槲囊约,改葬焉,天遂大雨。諸異政多類此。

擢南京御史。弘治元七月偕同官上言:“內(nèi)幸雖斥梁芳,而賜祭仍及便辟,是復啟寵幸之漸也。外戚雖罪萬喜,而莊田又賜皇親,是驕縱姻婭之漸也。愿陛下以為戒!钡奂渭{之。

先是,?以雷震孝陵柏樹,與同官劾大學士劉吉等十余人,給事中周?亦與同官劾吉,吉銜之。其冬,?、?奉命閱軍,軍多缺伍。兩人欲劾奏守備中官蔣琮,琮先事劾兩人。章下內(nèi)閣,吉修隙,擬黜之外。尚書王恕抗章曰:“不治失伍之罪,而罪執(zhí)法之臣,何以服天下!”再疏爭,言官亦論救。

久之,?用薦遷四川僉事。富豪殺人,屢以賄免。御史檄?治,果得其情。尋進副使。守備中官某將進術士周慧于朝,?擒慧,論徙之極邊。歲余,引疾歸。環(huán)堵蕭然,擁經(jīng)史自娛。都御史王?以振荒至,饋?百金,堅拒不得,授下戶饑民粟以答其意。知縣丁洪,?令鉛山所取士也,旦夕候起居,為具蔬食。?曰:“吾誠不自給,奈何以此煩令君!弊涓ナ堋4稛煂医^,處之澹如。及卒,含斂不具,洪為經(jīng)紀其喪。

選自《明史》(卷一百六十一 有刪改)

(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孰傷吾民,法當死 當:判罪

B.覺而識其里居姓氏 覺:覺察

C.再疏爭,言官亦論救 再:兩次

D.及卒,含斂不具 具:備辦

(2)下列各句中的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A.①有病未死,先受聘供湯藥者 ②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B.①?哭之慟曰:“殺婦者,吾也。” ②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C.①富豪殺人,屢以賄免 ②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

D.①守備中官某將進術士周慧于朝 ②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3)以下句子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張?“嚴明執(zhí)法,懲治惡行”的一組是(

①?射殺之,以畀節(jié)婦

②?欲變其俗,令寡婦皆具牒受判

③為文以祭,改葬焉

④兩人欲劾奏守備中官蔣琮

⑤?擒慧,論徙之極邊

⑥炊煙屢絕,處之澹如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⑤⑥

(4)下列對文章的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WBR>

A.張?考中進士之后,被授予鉛山知縣之職。他性格剛強明慧,擅長處理訴訟。在偵破寡婦獨子被老虎吃掉一案時,他向城隍禱祝,終始吃人老虎伏法。

B.張?想改變鉛山婦女不為丈夫守節(jié)之俗,在木頭上寫下“羞”“節(jié)”二字,并依據(jù)婦人所跪之木判決婦人是否改嫁,直接誤導了祝氏,致使其投水而死。

C.張?曾和同僚因為雷電震擊孝陵的柏樹一事彈劾劉吉等人,這令劉吉懷恨在心,因此,張?等人遭蔣琮誣陷之時,劉吉趁機報復,打算將他貶往外地。

D.王?趁著賑濟災荒的機會前往張?家探視,贈送給張?一百金。在堅決推拒而無法謝絕之后,張?就用這些錢給屬下的饑民買來粟米來答謝王?好意。

(5)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的劃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內(nèi)幸雖斥梁芳,而賜祭仍及便辟,是復啟寵幸之漸也。(4分)

(2)不治失伍之罪,而罪執(zhí)法之臣,何以服天下。3分)

(3)環(huán)堵蕭然,擁經(jīng)史自娛。(3分)

【解析】(1)覺:醒來

(2)A項,①代詞,代人;②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B項,①代詞,代事;②定語后置的標志。C項,①介詞,用、拿;②介詞,用、拿。D項,①介詞,到;②介詞,比。

(3)②張?力圖改變當?shù)貝毫语L俗;③張?對自己所犯過失的悔改;⑥張?固守清貧

(4)直接誤導祝氏投水而死的是其公婆,并不是張?。

【答案】(1)B

(2)C

(3)C

(4)B

(5)

(5)(1)宮內(nèi)寵臣雖然排斥了梁芳這一類人,但是賜祭仍然施及左右親信,這又是漸漸開始了寵溺幸臣的風氣。

(2)不治缺失軍員的罪過,卻治執(zhí)法大臣的罪,用什么來讓天下人信服!

(3)家中四壁空曠無物,他手拿經(jīng)史自得其樂。

參考譯文:

張?,字仲明,慈溪人?贾谐苫诉M士,授官鉛山知縣。他性格剛強明慧,長于處理訴訟。有個寡婦只有一個兒子,被老虎吃了,向張?告狀。張?和寡婦約定五天的期限,于是齋戒祭祀城隍神。到約定的那天,二只老虎伏在庭堂下,張?呵斥道:“誰傷害我的百姓,按法律應當判死罪。無罪的離開!币恢焕匣⑵鹕恚諗恐舶妥吡。一只老虎伏地不動,張?用弓箭射死它,把它交給守節(jié)的寡婦,全縣都稱他為神。鉛山風俗,婦人丈夫死了就要再嫁;還有丈夫生病沒有死,便先接受聘約供奉湯藥。張?想改變這種風俗,命令寡婦都準備訴狀接受判決。他在二塊木頭上寫字。寫“羞”,再嫁的人跪在下面。寫“節(jié)”,不嫁的人跪在下面。平民傅四的妻子祝氏發(fā)誓到死都守節(jié),公婆哄騙她,叫她跪在寫“羞”的木頭下面,張?按木頭判決她改嫁,祝氏跳入后園水塘中死去?h中遇到大旱災,張?夢見婦人哭著行拜禮,醒來后記起她居住的地方和姓氏,前去查看她的情況。等到挖開泥土,她面貌像活著的人一樣。張?哭著悲痛地說:“殺死婦人的,是我!睂懳恼录漓胨脑崞渌胤,天上于是落下大雨。各個奇異的政事大多于此類同。

提升為南京御史。弘治元七月,和同僚上書進言:“宮內(nèi)寵臣雖然排斥了梁芳這一類人,但是賜祭仍然施及左右親信,這又是漸漸開始了寵溺幸臣的風氣。對外戚雖然加罪于萬喜,但是莊園田地又賞賜給皇親,這是漸漸驕縱姻親。希望陛下以此為戒!被实奂钨p并采納了這些建議。

在此之前,張?因為雷電震擊孝陵的柏樹,和同僚彈劾大學士劉吉等十多人,給事中周?也和同僚彈劾劉吉,劉吉懷恨在心。這冬天,張?、周?奉命閱軍,軍隊大多缺少軍員,兩人準備上奏彈劾守備宦官蔣琮,蔣琮搶先彈劾兩人。奏章下發(fā)內(nèi)閣,劉吉報復過去的怨恨,打算貶黜他們到外地做官。尚書王恕直言上奏章說:“不治缺失軍員的罪過,卻治執(zhí)法大臣的罪,用什么來讓天下人信服!”王恕兩次上書諫諍,諫官也陳述理由援救。

很久以后,張?因人舉薦升任四川僉事。有富豪殺人,屢次用賄賂免于罪罰。御史傳檄文命令張?審理,最終得到真實情況。不久升任副使。守備宦官某人打算推薦術士周慧給朝廷,張?擒拿周慧,審判發(fā)配到邊遠的地方。一多之后,稱病回家。家中四壁空曠無物,他手拿經(jīng)史自得其樂。都御史王?因賑濟災荒來到他家,贈送張?一百金。他堅決推拒不能謝絕,便給屬下饑民粟米以答謝他的好意。知縣丁洪,是張?做鉛山縣令時所選拔的士子,早晚侍候他起床和睡眠,為他準備蔬菜食品。張?說:“我固然不能自給,但怎么能以此煩勞你?”終于不接受。炊煙多次因無食物而斷絕,他恬靜淡然對待。到死的時候,殯殮的東西都沒有,丁洪為他操辦了喪事。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魏丕字齊物,相州人,頗涉學問。周世宗鎮(zhèn)澶淵,辟司法參軍。有盜五人獄具,丕疑共冤,緩之。不數(shù)日,果獲真盜,世宗嘉其明慎。世宗即位,改右班殿直。自陳本以儒進,愿受本資官。世宗曰:“方今天下未一,用武之際,藉卿干事,勿固辭也!蔽磶祝霰O(jiān)明靈寨軍。世宗征淮甸,丕獲江南諜者四人,部送行在。詔獎之,賜錢十萬,遷供奉官、供備庫副使。

太祖即位,改作坊副使。時楊承信帥河中,或言其反側未安,命丕賜承信生辰禮物,陰察之。還,言其無狀。太祖嘗召對,語丕曰:“作坊久積弊,爾為我修整之!必г诼毐M力,以久次轉(zhuǎn)正使。開寶九,領代州刺史。凡典工作十余,討澤潞、維揚,下荊廣,收川峽,征河東,平江南,太祖皆先期諭旨,令修創(chuàng)器械,無不精辦。舊床子弩射止七百步,令丕增造至千步。及改繡衣鹵簿,亦專敕丕裁制。丕撤本坊舊屋,為舍衢中,收僦直及鬻死馬骨,歲得錢七千余緡,工匠有喪者均給之。太祖幸洛郊祀,三司使王仁贍議雇民車牛運法物,太祖以勞民,不悅,召丕議之。丕請揀本坊匠呼壯者二千余,分為遞鋪輸之,時以為便。

雍熙四,代郝正為戶部使。端拱初,遷度支使。是冬,出為黃州刺史。還朝,召對便坐,賜御書《急就章》、《朱邸集》。丕退作歌以獻,因自述愿授臺省之職。太宗面諭曰:“知卿本儒生,然清望官奉給不若刺史之優(yōu)也!贝净酰娜曛荽淌,改襄州。境內(nèi)久旱,丕以誠禱之,二夕,雨沾足。明,召還,屢求退居西洛,不許。

四表求致仕,授左武衛(wèi)大將軍,俄判金吾街仗。初,六街巡警皆用禁卒,至是,詔左右街各募卒千人,優(yōu)以稟給,使傳呼備盜。丕以新募卒引對,遂分四營,營設五都,一如禁兵之制。咸平二,卒,八十一。

選自《宋史?魏丕傳》(有刪改)

(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有盜五人獄具 具:完備

B.丕撤本坊舊屋 撤:拆除

C.還朝,召對便坐 便:隨便

D.丕以新募卒引對 引:召見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①爾為我修整之 ②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B.①還,言其無狀 ②則或咎其欲出者

C.①太祖以勞民,不悅 ②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D.①一如禁兵之制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3、以下語句中,全都表明魏丕“勤政惠民”的一組是(

①丕疑共冤,緩之

②自陳本以儒進,愿受本資官

③及改繡衣鹵簿,亦專敕丕裁制

④歲得錢七千余緡,工匠有喪者均給之

⑤境內(nèi)久旱,丕以誠禱之

⑥優(yōu)以稟給,使傳呼備盜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④⑤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魏丕有學問而且明察謹慎,他曾經(jīng)隨周世宗出征,于戰(zhàn)爭中捕獲江南的四名間諜并押送到周世宗所在地,得到周世宗的專門發(fā)文嘉獎并加以封賞。

B.同為歸順宋太祖的官吏,楊承信受到的待遇與魏丕被委以重任截然不同,他被懷疑,被宋太祖以賀壽為名暗中試探,而負責去試探他的正是魏丕。

C.魏丕在職盡心盡力,創(chuàng)修器械,業(yè)績顯著。在兼任代州刺史期間,他源源不斷地為在前線作戰(zhàn)的太祖提供軍事裝備,還改良了床子弩的制作工藝。

D.魏丕數(shù)次以文官的身份擔任武職,盡管他的兢兢業(yè)業(yè)得到皇帝的認可,但他仍被以有更高的俸祿為由頻繁調(diào)動,這客觀地反映出宋代的集權策略。

(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方今天下未一,用武之際,藉卿干事,勿固辭也。

(2)丕請揀本坊匠呼壯者二千余,分為遞鋪輸之,時以為便。

(3)丕退作歌以獻,因自述愿授臺省之職。

【解析】(1)便:別殿

(2)介詞,替。B項,①代詞,代人;②指示代詞,那個。C項,①認為;②介詞,把。D項,①助詞,的;②代詞,代事理。

(3)②說的是魏丕想要當文官,與勤政惠民無關;③表明太祖對魏丕的器重;⑥是皇帝下達詔書要求的做法,與魏丕無關。

(4)“他源源不斷地為在前線作戰(zhàn)的太祖提供軍事裝備”在原文中沒有依據(jù)。

【答案】(1)C

(2)A

(3)B

(4)C

(5)

(1)現(xiàn)在天下還沒有統(tǒng)一,正是用武之時,要憑借你的才干辦事,不要固執(zhí)地推辭。

(2)魏丕請求挑選本坊少健壯的工匠二千多人,分站輸送,當時認為方便。

(3)魏丕退下后作歌進獻,趁機自述希望授以中央機構的職務。

參考譯文:

魏丕字齊物,相州人,頗有學問。周世宗鎮(zhèn)守澶淵,征召為司法參軍。有五個盜賊要判案定罪,魏丕懷疑他們冤枉,給以緩期。沒過幾天,果然捕獲真正的盜賊,周世宗嘉獎他明察謹慎。周世宗即位,改為右班殿直。自稱原本以儒學進用,希望改為文官。周世宗說:“現(xiàn)在天下還沒有統(tǒng)一,正是用武之時,要憑借你的才干辦事,不要固執(zhí)地推辭。”不久,出朝為監(jiān)明靈寨軍。周世宗征伐淮甸,魏丕捕獲江南間諜四人,押送到周世宗所在地。下詔嘉獎他,賞賜錢十萬,升任為供奉官、供備庫副使。

宋太祖即位,魏丕改為作坊副使。當時楊承信統(tǒng)帥河中,有人說他反復無常歸附未安,太祖命令魏丕賜給楊承信生日禮物,暗中觀察他。魏丕回來,說沒有什么異常。太祖曾經(jīng)召他應對,對魏丕說:“作坊長久積弊,你為我修整!蔽贺г诼毐M力,因為資長轉(zhuǎn)為作坊使。開寶九,領代州刺史。共主管工作十多,討伐澤潞、維揚,攻下荊廣,收復川峽,征伐河東,平定江南,太祖都在事先曉諭旨意,下令修造兵器,無不精心操辦。舊床子弩射程僅七百步,下令魏丕增造到一千步。改服飾儀仗時,也專門下詔魏丕裁制。魏丕拆除本坊的舊房子,在大街上造房,收租賃錢以及賣死馬的骨頭,每得錢七千多緡,工匠中有喪事的人都給錢。太祖到洛郊祭,三司使王仁贍議論雇百姓的車和牛運送郊祀所用的器物,太祖認為勞苦百姓,不高興,召魏丕議論這事。魏丕請求挑選本坊少健壯的工匠二千多人,分站輸送,當時認為方便。

雍熙四,魏丕代郝正為戶部使。端拱初,升為度支使。當冬,出朝為黃州刺史;氐匠,皇帝召他在別室應對,賞賜親筆書寫的《急就章》、《朱邸集》。魏丕退下后作歌進獻,趁機自述希望授以中央機構的職務。太宗當面對他說:“知道你本來是儒生,然而有清高名望官職的俸祿不如刺史的優(yōu)厚。”淳化初,改任汝州刺史,改任襄州。境內(nèi)長久干旱,魏丕以誠意祈禱,一晚,大雨充足。第二,召回朝廷,多次請求退居西洛,不答應。

四,上表請求退休,授為左武衛(wèi)大將軍,很快改為判金吾街仗。起初,六街巡警都用禁兵,到這時,下詔左右街各招募士卒一千人,由官府優(yōu)厚地供給糧食,使他們傳遞呼應警戒盜賊。魏丕因為新招士卒而被皇帝召見應答,確定分成四營,每營設五都,一切按照禁軍的制度。五,魏丕改領郢州刺史。咸平二,去世,享八十一歲。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李敬玄,亳州譙人也。敬玄博覽群書,特善五禮。貞觀末高宗在東宮馬周啟薦之召入崇賢館兼預侍讀仍借御書讀之。敬玄雖風格高峻,有不可犯之色,然勤于造請,不避寒暑,馬周及許敬宗等皆推薦延譽之。乾封初,歷遷西臺舍人、弘文館學士。

總章二,累轉(zhuǎn)西臺侍郎,兼太子右中護、同東西臺三品,兼檢校司列少常伯。時員外郎張仁?有時務才,敬玄以曹事委之。仁?始造姓歷,改修狀樣、銓歷等程式,處事勤勞,遂以心疾而卒。敬玄因仁?之法,典選累,銓綜有序。自永徽以后,選人轉(zhuǎn)多,當其任者,罕聞稱職,及敬玄掌選,天下稱其能。預選者歲有萬余人,每于街衢見之,莫不知其姓名。其被放有訴者,即口陳其書判失錯及身負殿累,略無差殊。時人咸服其強記,莫之敢欺。選人有杭州參軍徐太玄者,初在任時,同僚有張惠犯贓至死,太玄哀其母老,乃詣獄自陳與惠同受;葳E數(shù)既少,遂得減死,太玄亦坐免官,不調(diào)十余。敬玄知而大嗟賞之,擢授鄭州司功參軍,太玄由是知名,后官至秘書少監(jiān)、申王師,以德行為時所重。敬玄賞鑒,多此類也。咸亨二,授中書侍郎,余并如故。

敬玄久居選部,人多附之。前后三娶,皆山東士族。又與趙郡李氏合譜,故臺省要職,多是其同族婚媾之家。高宗知而不悅,然猶不彰其過。儀鳳元,代劉仁軌為中書令。調(diào)露二,吐蕃入寇,仁軌先與敬玄不協(xié),遂奏請敬玄鎮(zhèn)守西邊。敬玄自以素非邊將之才,固辭。高宗謂曰:“仁軌若須朕,朕即自往,卿不得辭也!本挂跃葱䴙殇拥来罂偣埽姘矒岽笫,仍檢校鄯州都督,率兵以御吐蕃。及將戰(zhàn),副將工部尚書劉審禮先鋒擊之。敬玄聞賊至,狼狽卻走。審禮既無繼援,遂沒于陣。俄有詔留敬玄于鄯州防御,敬玄累表稱疾,乞還醫(yī)療。許之。既入見,驗疾不重,高宗責其詐妄,又積其前后愆失,貶授衡州刺史。稍遷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永淳元卒,六十八。

選自《舊唐書?李敬玄傳》(有刪改)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當其任者,罕聞稱職 當:主持

B.太玄亦坐免官,不調(diào)十余 坐:連累

C.仁軌若須朕,朕即自往 即:立即

D.高宗責其詐妄,又積其前后愆失 積:加上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①處事勤勞,遂以心疾而卒 ②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B.①及敬玄掌選,天下稱其能 ②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C.①時人咸服其強記,莫之敢欺 ②今者有小人之言

D.①審禮既無繼援,遂沒于陣 ②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3)下列各組句子中,分別能表現(xiàn)李敬玄“知人善任”和“貪生怕死”的一組是

A.時員外郎張仁?有時務才,敬玄以曹事委之 敬玄聞賊至,狼狽卻走

B.仁?始造姓歷,改修狀樣、銓歷等程式 敬玄累表稱疾,乞還醫(yī)療

C.敬玄因仁?之法,典選累 既入見,驗疾不重

D.敬玄知而大嗟賞之,擢授鄭州司功參軍 稍遷揚州大都督府長史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敬玄記憶力超強,他能能叫出一萬多參加考選的官員的名字,如果參選官員有異議,他還能當場予以準確說明。當時的人都很佩服他這一點。

B.徐太玄受到李敬玄的賞識是由于他為解救張惠而犧牲自己,后來徐太玄得以升遷,受到當時人的推重,這說明了在官場上互惠互助有重要意義。

C.李敬玄曾以稱職而備受稱贊,后來卻結黨營私、任人唯親,他的很多親屬盤踞著臺省的要職,這讓皇帝不滿,但皇帝并沒有公開批評他的過錯。

D.李敬玄擔任中書令時被皇帝強行授予軍職,并令其率領軍隊去抵御吐蕃的入侵,李敬玄在大敵當前的時刻令劉審禮先行出擊,卻沒有派兵增援。

(5)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貞觀末/高宗在東/宮馬周啟薦之/召入崇賢館兼預侍/讀仍借御書/讀之

B.貞觀末/高宗在東宮/馬周啟薦之/召入崇賢館/兼預侍讀/仍借御書讀之

C.貞觀末/高宗在/東宮馬周/啟薦之召入/崇賢館兼預侍/讀仍借御書讀之

D.貞觀末/高宗在東宮馬周啟薦之召/入崇賢館/兼預侍讀/仍借御書讀之

(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敬玄雖風格高峻,有不可犯之色,然勤于造請,不避寒暑,馬周及許敬宗等皆推薦延譽之。

(2)同僚有張惠犯贓至死,太玄哀其母老,乃詣獄自陳與惠同受。

(3)仁軌先與敬玄不協(xié),遂奏請敬玄鎮(zhèn)守西邊。敬玄自以素非邊將之才,固辭。

【解析】(1)即:就

(2)介詞,因為。B項,①代詞,他的;②指示代詞,這。C項,①代詞,他;②助詞,的。D項,①介詞,在;②介詞,對。

(3)B項,前一個說的是張仁?編制姓歷、修改規(guī)程;C項,說的分別是李敬玄沿襲張仁?的方法和皇帝確認李敬玄并未病重;D項,后一個說的是李敬玄的官職變動。

(4)說明的不是“在官場上互惠互助有重要意義”,而是品德高尚的人即使曾經(jīng)有污點也會得到他人的認可。

(5)原文為:貞觀末,高宗在東宮,馬周啟薦之,召入崇賢館,兼預侍讀,仍借御書讀之。

【答案】(1)C

(2)A

(3)A

(4)B

(5)B

(6)

(1)李敬玄的秉性雖然端莊嚴峻,有不可侵犯之色,但勤于拜見權要,不避寒暑,馬周和許敬宗等人都極力推薦并稱贊他。

(2)同僚張惠犯了貪贓罪應當處死,徐太玄可憐他母親老就到監(jiān)獄自首中和張惠同時接受贓物。

(3)劉仁軌原先與李敬玄不和,這時便上奏皇帝請求派李敬玄鎮(zhèn)守西部邊境。李敬玄認為自己不是邊將之才,堅決推辭。

參考譯文:

李敬玄,是亳州譙人。李敬玄博覽群書,尤其精通五禮。貞觀末,高宗在東宮,馬周上奏舉薦了他,召進崇賢館,兼參與侍讀之事,依舊借御書學習。李敬玄的秉性雖然端莊嚴峻,有不可侵犯之色,但勤于拜見權要,不避寒暑,馬周和許敬宗等人都極力推薦并稱贊他。乾封初,歷任西臺舍人、弘文館學士。

總章二,多次轉(zhuǎn)官擔任西臺侍郎,兼任太子中護、同東西臺三品,并檢校司列少常伯。當時員外郎張仁?很有處理事務的才干,李敬玄就把本曹事務交他辦理。張仁?開始編制姓歷,修改狀樣、銓歷等規(guī)程,辦事勤勞,最后因為心臟病發(fā)作而死。李敬玄沿襲張仁?的方法,主持考選多,詮選錄用有條不紊。自永徽以后,候補官員逐漸增多,主持考選的人很少聽說有稱職的,等李敬玄主持考選,天下都稱贊他能勝任。參加考選的官員每有一萬多人,李敬玄每次在街道上遇見他們,沒有叫不出姓名的。有人沒被選上前來投訴,他可以當場口述他們書判中的錯誤以及依法對本人的處罰,毫無差錯。當時人們都佩服他的記憶力強,沒人敢欺瞞他。有個候補官員是杭州參軍叫徐太玄,剛到任時,同僚張惠犯了貪贓罪應當處死,徐太玄可憐他母親老就到監(jiān)獄自首中和張惠同時接受贓物。張惠貪贓的數(shù)目減少后,就得以免去死罪,徐太玄也因此免官,十多不得調(diào)官。李敬玄了解這件事后大為贊賞,提升徐太玄做了鄭州司功參軍,徐太玄因此而知名,后來官至秘書少監(jiān)、申王師,因品德高尚受到時人推重。李敬玄所賞識的大多是這種人。咸亨二,授任中書侍郎,其余官職依舊。

李敬玄在考選部門任職很久,許多人都依附他。前后三次娶妻,都是山東的士族,他又和趙郡的李氏聯(lián)宗,所以臺省的要職,大多是他的同族和姻親之家。高宗知道以后很不高興,但依然沒有公開批評他的過錯。儀鳳元,接替劉仁軌任中書令。調(diào)露二,吐番入侵,劉仁軌原先與李敬玄不和,這時便上奏皇帝請求派李敬玄鎮(zhèn)守西部邊境。李敬玄認為自己不是邊將之才,堅決推辭。高宗對他說:“劉仁軌如果需要朕去,朕就會主動前往,卿不得推辭!弊罱K任命李敬玄為洮河道大總管,兼任安撫大使,并檢校鄯州都督,率領軍隊抵御吐番。等到將要作戰(zhàn)時,副將工部上書劉審禮做先鋒首先進攻吐番。李敬玄聽說賊兵到來,狼狽逃走。劉審禮因為沒有后援,便戰(zhàn)死陣上。不久下詔書留李敬玄在鄯州防御,李敬玄多次上表聲稱有病,請求回京治療,皇帝同意。入朝拜見皇帝后,檢查他的疾病并不重,高宗責怪他謊言欺詐,再加上前面的過失,貶授衡州刺史。不久遷任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永淳元死去,終六十八歲。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崔光遠,系出博陵,后徙靈昌。勇決任氣,長六尺,瞳子白黑分明。開元末,為唐安令,與楊國忠善,累遷京兆少尹,為吐蕃吊祭使,還,會玄宗西狩,詔留光遠為京兆尹、西京留守。乘輿已出,都人亂,火左藏大盈庫,爭輦財珍,至乘驢入宮殿者。光遠乃募官攝府、縣,誰何宮闕,斬十數(shù)人,乃定。因偽使其子東見祿山,而祿山先署張休為京兆尹,由是追休,授光遠故官。俄而同羅背賊,以廄馬二千出奔,賊將孫孝哲、安神威招之不得,神威憂死,官吏驚走,獄囚皆逸。光遠以為賊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斬曳落河二人。孝哲馳白祿山,光遠懼,與長安令蘇震出開遠門,使人奔呼曰:“尹巡門!”門兵具器仗迎謁至皆斬之募得百余人遂趨靈武。肅宗嘉之,擢拜御史大夫,復為京兆尹,遣到渭北募僑民。會賊黨剽涇陽,休祠房,椎牛呼飲。光遠刺知之,率兵夜趨其所,使百騎彀滿狙其前,命驍士合噪。賊醉,不能師,斬其徒二千,得馬千?,俘一酋長以獻。自是,賊常避其鋒。扈帝還,改禮部尚書、鄴國公,封實戶三百。

乾元元,繇汴州刺史代蕭華為魏州節(jié)度使。初,郭子儀與賊戰(zhàn)汲郡,光遠裁率汴師千人援之,不甚力。及守魏,使將軍李處?拒賊,子儀不救,戰(zhàn)不勝,奔還,賊因傅城下詭呼曰:“處?召我而不出,何也?”光遠信之,斬處?。處?善戰(zhàn),眾倚以為重,及死,人益危。魏城經(jīng)袁知泰、能元皓等完筑,牢甚,光遠不能守,夜?jié),奔京師。帝赦其罪,拜太子少保?/P>

會襄州將康楚元、張嘉延反,陷荊、襄諸州,因拜持節(jié)荊、襄招討,充山南東道兵馬都使。又徙鳳翔尹。先是,岐、隴賊郭?等掠州縣,峙五堡,光遠至,遣官喻降之。既而沈飲不親事。?等陰約黨項及奴剌、突厥,敗韋倫于秦、隴,殺監(jiān)軍使。帝怒光遠無狀,召還。復使節(jié)度劍南。會段子璋反東川,光遠進討平之。然不能禁士卒剽掠士女,至斷腕取金者,夷殺數(shù)千人。帝詔監(jiān)軍按其罪,以憂卒。

選自《新唐書?崔光遠傳》(有刪改)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復為京兆尹,遣到渭北募僑民 募:募捐

B.自是,賊常避其鋒 避:避開

C.魏城經(jīng)袁知泰、能元皓等完筑,牢甚 牢:堅固

D.帝詔監(jiān)軍按其罪,以憂卒 按:審查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①肅宗嘉之,擢拜御史大夫 ②蚓無爪牙之利

B.①得馬千?,俘一酋長以獻 ②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C.①帝赦其罪,拜太子少保 ②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

D.①陷荊、襄諸州,因拜持節(jié)荊、襄招討 ②相如因持璧卻立

3、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崔光遠“為國效力”的一組是

①光遠乃募官攝府、縣,誰何宮闕 ②使人奔呼曰:“尹巡門!” ③使百騎彀滿狙其前,命驍士合噪 ④光遠信之,斬處? ⑤夜?jié),奔京?WBR> ⑥光遠至,遣官喻降之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4)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光遠以為賊/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斬曳落河/二人孝哲馳白祿山/光遠懼/與長安令蘇震出開遠門

B.光遠以為賊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斬曳落河二人/孝哲馳白祿山/光遠懼/與長安令蘇震/出開遠門

C.光遠以為賊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斬曳落河二人/孝哲馳白祿山/光遠懼/與長安令蘇震出開遠門

D.光遠以為賊/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斬曳落河/二人孝哲馳白祿山/光遠懼與長安令蘇震/出開遠門

(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擔任唐安令的時候,崔光遠憑借和楊國忠的關系被重用,此時皇帝卻因安祿山叛亂出逃,京城局勢隨之而失控,連官府倉庫也被劫掠。

B.崔光遠身處亂世卻能忍辱負重,他騙取了安祿山的信任,得以鎮(zhèn)守京城,可大好的局勢卻被同羅的擅自行動破壞,這讓崔光遠很被動。

C.崔光遠鎮(zhèn)守魏州之時,派出了擅戰(zhàn)的李處?抵御賊兵,卻因郭子儀心懷舊怨拒絕援助而失利,他又被賊兵的欺詐所惑,做出錯誤決定。

D.被認為是勇敢果斷的崔光遠也會居功自傲,沉迷享樂而荒廢軍務,導致韋倫戰(zhàn)敗;实垡驗樗穆德禑o為而把他召回京城,作為懲戒。

(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會賊黨剽涇陽,休祠房,椎牛呼飲。

(2)初,郭子儀與賊戰(zhàn)汲郡,光遠裁率汴師千人援之,不甚力

(3)然不能禁士卒剽掠士女,至斷腕取金者,夷殺數(shù)千人。

【解析】(1)募:招募

(2)代詞,他的。A項,①代詞,他;②定語后置的標志。B項,①連詞,表修飾;②介詞,用。D項,①介詞,因此;②介詞,趁機。

(3)②敘述的是崔光遠因恐懼而出逃;④敘述的是崔光遠未能明辨是非,錯殺良將;⑤敘述的是崔光遠棄城突圍。

(4)原文為:光遠以為賊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斬曳落河二人。孝哲馳白祿山,光遠懼,與長安令蘇震出開遠門。

(5)亂象中的崔光遠表現(xiàn)出來的是政治上的搖擺不定,而且同羅叛離安祿山,也不是擅自行動。

【答案】(1)A

(2)C

(3)B

(4)C

(5)B

(6)

(1)正值賊黨搶掠涇陽,在佛寺中休息,殺牛飲酒狂呼。

(2)當初,郭子儀與賊人在汲郡交戰(zhàn),崔光遠僅率領汴兵一千人援助,很不得力。

(3)但不能禁止士卒搶劫士女,甚至有人砍斷士女手腕奪取金鐲,殺戮了數(shù)千人。

參考譯文:

崔光遠,世系出自博陵,后來來到靈昌。他勇敢果斷任性,身高六尺,瞳子黑白分明。開元末,任唐安令,他與楊國忠友好,幾次升任京兆少尹,為吐蕃吊祭使,出使回來,正值玄宗西行,下詔留崔光遠為京兆尹、西京留守;实鄢鲂幸院螅┒即髞y,有人放火燒左藏大盈庫,人們爭著拉車裝載財寶,甚至有人乘驢進入宮殿。崔光遠便招募官吏代理府、系長官、稽察盤問進出宮門的人,斬殺了十多人,京城算安定下來。于是私自派兒子向東去見安祿山,而安祿山先以張休為京兆尹,于是追回張休,授任崔光遠舊職。不久同羅背叛安祿山,帶廄馬二千匹出逃,賊將孫孝哲、安神威不能招回他們,安神威憂郁而死,官吏驚慌而逃,獄中囚徒都逃散了。崔光遠以為賊將逃走,派兵把守安神威、孫孝哲等人宅第,斬殺壯士二人。孫孝哲快馬報告安祿山,崔光遠恐懼,與長安令蘇震出了開遠門。派人奔呼道:“京兆尹巡視城門!”守門衙兵備辦具器仗迎接謁見,崔光遠到來后,將它們都斬殺了,招募到一百多人,便奔赴靈武。肅宗嘉獎他,升任他為御史大夫,又任京兆尹,派遣他到渭北招募僑居在那里的移民。正值賊黨搶掠涇陽,在佛寺中休息,殺牛飲酒狂呼。崔光遠刺探得知情況,率兵夜里趕到他們所在的地方,派一百騎兵拉開弓弦阻截在前,命令勇士一齊吶喊。賊人大醉,不能作戰(zhàn),斬殺賊兵二千得到一千匹馬,俘虜一個酋長獻上。從此賊人常避開他的兵鋒。崔光遠隨從皇帝回到京城,改任禮部尚書、鄴國公,封實戶三百。

乾元元,崔光遠由汴州刺史取代蕭華任魏州節(jié)度使。當初,郭子儀與賊人在汲郡交戰(zhàn),崔光遠僅率領汴兵一千人援助,很不得力。到他鎮(zhèn)守魏州時,派將軍李處?抵御賊兵,郭子儀不援救,交戰(zhàn)不勝,李處?率軍逃回,賊兵便靠近城下欺詐呼喊說:“李處?召我來卻不出來接應,為什么呢?”崔光遠相信了這話,斬殺了李處?。李處?善于作戰(zhàn),眾人依仗他作為靠山,等到他死了,人們更感到危急。魏州城經(jīng)過袁知泰、能元皓等修筑,十分牢固,崔光遠不能堅守,夜晚突圍沖出,逃奔到京城;实凵饷馑淖镓煟谌翁由俦。

正值襄州將領康楚元、張嘉延反叛,攻陷荊、襄各州,便授任崔光遠持荊、襄招討,充山南東道兵馬都使。又升任鳳翔尹。原先,岐、隴賊郭?等搶掠州縣,設立五座城堡,崔光遠到來,派官員勸諭招降了他們。隨后他沉迷于飲酒而不親自處理政事,郭?等暗中約定黨項及奴刺、突厥,在秦、隴打敗韋倫,殺掉監(jiān)軍使。皇帝氣憤崔光遠沒有成績,召回他。又任他為劍南節(jié)度使。正值段子璋在東川反叛,崔光遠進軍討伐平定了叛亂。但不能禁止士卒搶劫士女,甚至有人砍斷士女手腕奪取金鐲,殺戮了數(shù)千人。皇帝下詔監(jiān)軍使審查他的罪行,崔光遠因憂慮而死。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史?,河南洛陽人,少以武勇隸軍籍。太祖受禪,用為御馬直隊長,四遷馬步軍副都軍頭兼大劍都指揮使。

太祖初臨御,欲周知外事,令?博訪。?廉得數(shù)事白于上,驗之皆實,由是信之,后乃漸肆威福。民有市官物不當價者,?告其欺罔,當置法。列肆無不側目。上聞之,因下詔曰:“古人以獄市為寄者,蓋知小民唯利是從,不可盡法而繩之也。況先甲之令,未嘗申明。茍陷人于刑,深非理道。將禁其二價,宜示以明文,自今應市易官物,有妄增價直欺罔官錢者,案鞫得實,并以枉法論。其犯在詔前者,一切不問!弊允?不復敢言。

時,德州刺史郭貴知邢州,國子監(jiān)丞梁夢升知德州。貴族人親吏之在德州者,頗為奸利,夢升以法繩之。貴素與?善,遣人以其事告?,圖去夢升。?悉記于紙,將伺便言之。一日,上因言:“爾來中外所任,皆得其人。”?遽曰:“今之文臣,亦未必皆善!乃探懷中所記進曰?如知德州梁夢升欺蔑刺史郭貴幾至于死上曰此必刺史所為不法夢升真清強吏也。因以所記紙付中書曰:“即以夢升為贊善大夫!奔扔衷唬骸芭c左贊善!?以譖不行,居常怏怏。

九,坐漏?禁中語,出為光州刺史。會歲饑,淮、蔡民流入州境,?不待聞,即開倉減價以糶,所全活甚眾,吏民詣闕請植碑頌德者數(shù)百人。太平興國初,以為揚、楚等九州都巡檢使。

四,征太原,命?與彰信軍節(jié)度劉遇攻城北面。從征幽州,坐所部逗撓失律,責授定武行軍司馬。數(shù)月,召為右衛(wèi)將軍、領平州刺史。督;菝窈,自尉氏達京九十里,數(shù)旬而畢,民咸便之。會江、淮民曲謀首等數(shù)十百人聚為盜,命?率龍猛騎兵五百往捕,悉獲之。六,遷隰州刺史,知保州、靜戎軍。上緣邊便宜十五事,皆從之。

雍熙中,從曹彬征幽州,為押陣部署,以所部下涿州。師還,卒,六十一。?多智數(shù),好以甘言小惠取譽于人,故所至不忍其去云。

選自《宋史?史?傳》(有刪改)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祖初臨御,欲周知外事 周:廣泛

B.將禁其二價,宜示以明文 示:告示

C.因以所記紙付中書曰 付:交給

D.好以甘言小惠取譽于人 譽:信譽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①由是信之,后乃漸肆威福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①其犯在詔前者,一切不問 ②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C.①?以譖不行,居常怏怏。 ②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D.①吏民詣闕請植碑頌德者數(shù)百人 ②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3)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說明史?恪盡職守的一組是

①?廉得數(shù)事白于上,驗之皆實 ②民有市官物不當價者,?告其欺罔 ③?悉記于紙,將伺便言之 ④坐漏?禁中語,出為光州刺史 ⑤?不待聞,即開倉減價以糶 ⑥為押陣部署,以所部下涿州

A.①②④ 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①⑤⑥

(4)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乃探懷中所記/進曰/?如知德州梁夢升欺蔑刺史/郭貴幾至于死/上曰/此必刺史所為/不法夢升真清強吏也

B.乃探懷中所記進曰/?如知德州梁夢升/欺蔑刺史郭貴幾至于死/上曰/此必刺史所為/不法夢升/真清強吏也

C.乃探懷中所記進曰/?如知德州梁夢升欺蔑刺史郭貴/幾至于死/上曰/此必刺史所為不法/夢升/真清強吏也

D.乃探懷中/所記進曰/?如知德州梁夢升欺蔑刺史郭貴/幾至于死/上曰/此必刺史所為不法/夢升真清強吏也

(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宋太祖認為一般民眾是唯利是圖的,不能用不完善的法令來處罰他們,這也是古人把訴訟和買賣相依托的原因,這表現(xiàn)出了宋太祖的寬厚之處。

B.郭貴曾任德州刺史,放縱親族與下屬在德州非法牟利。梁夢升擔任德州知州以后,將他們繩之以法,招致郭貴陷害,梁夢升卻因此事得以升遷。

C.史?率軍參與了征伐太原和幽州的戰(zhàn)事,而他在兩地的表現(xiàn)卻大為不同,征伐太原時與劉遇通力合作,而征伐幽州時卻率領軍隊只是徘徊觀望。

D.史?非常出色地完成了對曲謀首的平定任務,將幾百名強盜一網(wǎng)打盡。幾后他在升任新職的路上,自行處理了十五件事,都得到了皇帝認可。

(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自今應市易官物,有妄增價直欺罔官錢者,案鞫得實,并以枉法論。

(2)貴素與?善,遣人以其事告?,圖去夢升。

(3)督;菝窈,自尉氏達京九十里,數(shù)旬而畢,民咸便之。

【解析】(1)周:詳細。

(2)連詞,竟然。B項,①指示代詞,那些;②代詞,自己。C項,①介詞,因為;②連詞,表目的。D項,①定語后置標志;②用在時間詞后面,表示“……的時候”。

(3)②是史?作威作福的表現(xiàn);③是史?想要陷害他人;④是史?泄露宮中秘密。

(4)原文為:乃探懷中所記進曰:“?如知德州梁夢升欺蔑刺史郭貴,幾至于死!鄙显唬骸按吮卮淌匪鶠椴环。夢升,真清強吏也。”

(5)征伐太原時,史?與劉遇合作,但是否“通力”,文章并未說明。

【答案】(1)A

(2)A

(3)D

(4)C

(5)C

(6)

()(1)從今應市買官物,如果有胡亂增加物價欺騙官錢的人,查尋得到實情,一并按律法論處.

(2)郭貴平時與史?友善,派人把這些事告訴史?,企圖除去梁夢升。

(3)監(jiān)督疏;菝窈訌奈臼系骄┏蔷攀镩L,幾十天就完成,百姓都認為很便利。

參考譯文:

史?,河南洛陽人,青時因有勇武獲得軍籍。宋太祖登上皇位,任命史?為御馬直隊長,四次升職為馬副軍副督軍頭兼大劍督指揮使。

太祖登上皇位之初,想詳細知道宮廷外的事,任命史?廣泛查訪,史?查訪得到幾件事奏報皇上,驗證都是事實,從此信任他,后來史?漸漸作威作福。有百姓賣給官府的貨物價格太高,史?告發(fā)他欺騙,應當法辦,店鋪沒有不怨恨的;噬下犝f這件事,因而下詔說:“古人把訴訟和買賣相依托的原因,大概是知道小民唯利是圖,不可都繩之以法。況且先前的法令,未曾申明。如果因此使人受刑,不合治理之道。要禁止他們用高價賣,應該明確告示,從今應市賣官物,如果有胡亂增加物價欺騙官錢的人,查尋得到實情,一并按律法論處,在詔令頒布以前犯法的,都不追究!睆拇耸?不再敢上奏。

當時德州刺史郭貴為刑州知州,國子監(jiān)丞梁夢升為德州知州,郭貴在德州的家族親人屬吏,頗為做奸謀利,梁夢升繩之以法。郭貴平時與史?友善,派人把這些事告訴史?,企圖除去梁夢升。史?全部記在紙上,將等候時機上奏。一天,皇上說:“近來中央與地方任命的人,都得到合適人選!笔?急忙說:“如今的文臣,也未必都是好的!庇谑巧焓秩〕鰬阎兴浀募堖f呈說:“好像德州知州梁夢升欺負蔑視刺史郭貴幾乎置于死地!被噬险f:“這必定是刺史所做的事違法。梁夢升是清廉強干的官吏!庇谑牵阉浀募埥唤o中書說:“立即任命梁夢升為贊善大夫!崩^而又說:“授他左贊善”史?因為誣陷不成,常常怏怏不樂。

九史?因泄漏宮廷秘密犯罪,出朝為光州刺史,光州饑荒,淮州、蔡州的百姓流亡,到光州境內(nèi),史?不等上報,就開始減價出售貨物,保全活命的人很多,官吏百姓有幾百人到朝廷請求立碑頌揚他的德行。太平輿國初,任命他為揚、楚等九州巡檢使。

四,征伐太原,命令史?與彰信軍節(jié)度使劉遇攻城的北面。史?跟隨征伐幽州,因所領軍隊徘徊觀望,責降授定武行軍司馬。幾個月后,召為右行將軍,領平州刺史。監(jiān)督疏浚惠民河從尉氏到京城九十里長,幾十天就完成,百姓都認為很便利。江、淮百姓曲謀首等幾百人聚集做強盜,命令史?率領龍猛騎兵五百人前去捕捉,全部抓獲。六,升為顯州刺史、保州知州、靜戎軍知軍。呈上沿邊可以自行處理的事十五件,都被采納。

雍熙間,史?跟隨曹彬征伐幽州為壓陣部署,帶領軍隊攻下涿州。軍隊會還,去世,享六十一歲,史?有智謀,喜歡用甜言蜜語小恩小惠取信于人,所以他到的地方人們不忍他離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517659.html

相關閱讀:辛文房《白居易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張舜民《村居》閱讀理解及答案
《舊唐書?田弘正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歐陽修《賣油翁》閱讀練習及答案
鄭燮《題畫》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