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題。資政殿學士戶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銘并序歐陽修皇佑四五月甲子,資政殿學士、尚書戶部侍郎、汝南文正公薨于徐州,以其十有二月壬申,葬于河南尹樊里之萬安山下。公生二歲而孤,母夫人貧無依,再適長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去之南都。入學舍,掃一室,晝夜講誦,其起居飲食,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居五,大通六經之旨,為文章,論說必本于仁義。祥符八,舉進士,禮部選第一,遂中乙科,為廣德軍司理參軍,始歸迎其母以養(yǎng)。公少有大節(jié),于富貴、貧賤、毀譽、歡戚,不一動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擇利害為趨舍。公為將,務持重,不急近功小利。于延州筑青澗城,墾營田,復承平、永平廢寨,熟羌歸業(yè)者數(shù)萬戶。于慶州城大順以據要害,奪賊地而耕之。又城細腰、胡蘆,于是明珠、滅臧等大族,皆去賊為中國用。自邊制久隳,至兵與將常不相識。公始分延州兵為六將,訓練齊整,諸路皆用以為法。公之所在,賊不敢犯。自公坐呂公貶,群士大夫各持二公曲直,呂公患之,凡直公者,皆指為黨,或坐竄逐。及呂公復相,公亦再起被用,于是二公歡然相約,戮力平賊。天下之士皆以此多二公,然朋黨之論遂起而不能止。上既賢公可大用,故卒置群議而用之。公為人外和內剛,樂善泛愛。喪其母時尚貧,終身非賓客食不重肉,臨財好施,意豁如也。及退而視其私,妻子僅給衣食。其為政所至民多立祠畫像其行己臨事自山林處士里閭田野之人外至夷狄莫不知其名字而樂道其事者甚眾。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再適長山朱氏 適:往,至
答案:
10.A(適:嫁)11.B(A、以:介詞,表時間,在/連詞,表示承接關系,可譯為“而”或不譯。B、均為連詞,表示轉折關系,相當于“但是”“然而”“卻”。C、助詞,用在動詞或短語之后,構成名詞性短語,可譯為“……的”或“……的人(東西、事情)”/用在“今”“昔”等時間詞后面,起補足音節(jié)的作用,有時可譯為“……時候”。D、之:結構助詞,放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結構助詞,放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的”。)12.D(其為政,所至民多立祠畫像;其行己臨事,自山林處士、里閭田野之人,外至夷狄,莫不知其名字,而樂道其事者甚眾。)譯文皇佑四五月甲子日,資政殿學士、尚書戶部侍郎、汝南人文正公在徐州逝世,同十二月壬申日,安葬在河南尹樊里(地名)的萬安山下。
先生兩歲時成了孤兒(古代喪父曰孤),他的母親貧困沒有依靠,就又嫁到長山(地名)的朱家。先生長大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哭著離開長山到了南都。來到學堂,打掃了一間房子,日夜讀書,他的起居飲食,別人都收不了,但是他自己更加刻苦。過了五,精通了六經的主旨,寫文章、論述一定以仁義為本。祥符八,考中進士,被禮部選拔為第一,于是考中了乙科,擔任廣德軍司理參軍,才回到長山接來并奉養(yǎng)老母親。
先生輕的時候就有高尚的節(jié)操,在富貴貧賤毀譽歡戚方面沒有哪一項會讓他動心的,卻慷慨激昂有為天下百姓謀福利的志向,經常誦著這樣的警句來勉勵自己:“讀書人應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他侍奉皇上和對待他人,完全按照自己的原則,不因對自己有利或有害而決定取舍。
先生作為將帥,主要講究持重,不追求小的功利。在延州筑起了青澗城,開墾營田,修復了承平、永平的廢棄營寨,熟羌(少數(shù)民族)回到家鄉(xiāng)操持舊業(yè)的好幾萬戶。在慶州城大順把持要害地區(qū),搶奪敵人的土地來耕種。又建成了細腰城、葫蘆城,于是明珠、滅臧等大的少數(shù)民族,都離開敵人為大宋效力。自從邊境的制度廢棄了很久,以至于士兵和將領經;ゲ幌嘧R。先生于是把延州的士卒分給六個將領,訓練齊整,各路兵馬都采用了先生的方法。先生所在的地方,敵人不敢侵犯。
后來因呂夷簡先生的事情而被貶,那些士大夫門就為范、呂兩先生的誰是誰非而爭個不停。呂先生擔心這事,凡是說范先生是正確的人都被指責為結黨營私,有的官員因為這被貶黜放逐。一直到呂先生恢復宰相的職務,而范先生也幸虧被再次起用,于是兩位先生欣然來往,齊心協(xié)力討平叛賊。全國的讀書人都因為這事很是佩服兩位先生。但關于結黨營私的話題,從此以后就不斷提起再也不能制止;噬弦呀浾J為范先生有賢才可以重用,所以最終力排眾議而任用他。
先生為人,外表和氣內心剛直,樂于行善,廣有仁愛。他母親去世的時候,他家里還很窮,終其一生,如果不是招待賓客,自己一天不吃兩頓肉,但他對財產卻還很樂意施舍,心胸非;磉_。等到他離職回家,大家看他的家財,妻兒僅僅溫飽而已。他處理政事,所到過的地方百姓大多都給他立祠畫像。他的行事,從山林處士、街巷田野之人,到外國夷狄,沒有不知道他的名字的,而且樂于談論他的人非常多。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530400.html
相關閱讀:《宋史?洪咨夔傳》閱讀練習及答案
王安石《浣溪沙(百畝中庭半是苔)》閱讀練習及答案
《鄒忌諷齊王納諫》閱讀訓練及答案
納蘭性德《青玉案?宿烏龍江》閱讀練習及答案
趙令?《蝶戀花》(卷絮風頭寒欲盡)閱讀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