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岑參
北風(fēng)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qiú)
不暖錦衾(qīn)
薄(bó)
。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zhuó)
。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
與羌(qiāng)
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fēng)掣(chè)
紅旗凍不翻。 輪臺
路。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翻譯:北風(fēng)呼嘯著卷過大地,刮斷了早已枯干的荒草;盡管是八月份,這里的天空已飄起了雪花。一夜之間,所有樹枝上掛滿了雪,就像春天里千萬朵綻放的梨花。 雪花透過珠簾,沾濕了羅幕,穿上狐裘衣服也不覺得暖和,絲綢錦緞做的被子都讓人覺得有些單薄了。 將士們都凍拉不開弓弩,盔甲也很難穿在身上。沙漠里都結(jié)了厚厚的冰層,將士們的臉上布滿愁云,想著這寒冷的天氣快點過去。 中軍大廳里擺好了酒宴,歡送返京的客人,胡琴琵琶與羌笛奏出了美妙的樂曲。 傍晚在轅門外,紛紛大雪飄落,紅旗被冰雪凍硬,強勁的北風(fēng)也不能讓它飄動。在輪臺東門外送您離去,離去的時候大雪鋪滿了天山的道路。 山嶺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見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馬蹄印。
中心思想
:唐代的岑參寫的一首送別詩
,全詩融合著強烈的主觀感受,在歌詠自然風(fēng)光的同時還表現(xiàn)了雪中送人的真摯情誼。
賞析:
1
前八句為第一部分,描寫早晨起來看到的奇麗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來的奇寒。
中間四句為第二部分,描繪白天雪景的雄偉壯闊和餞別宴會的盛況。
最后六句為第三部分,寫傍晚送別友人踏上歸途。
2
“北風(fēng)卷地白草折(shé)
,胡天八月即飛雪。”“
即”
、“
忽如”
等詞形象、準確地表現(xiàn)了早晨起來突然看到雪景時的驚異神情。
3“
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設(shè)想奇,比喻中含有廣闊而美麗的想象,同時字里又透露出蓬勃濃郁的無邊春意。
4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詩人用浪漫夸張的手法,極力描繪雪中天地的整體形象,浩大蒼茫,威嚴雄偉。詩人這樣寫恰恰是為了反襯下文的歡樂場面,寫出人們的樂觀精神。
5“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這首詩抒寫塞外送別、軍中送客之情,但它跳出了離愁別恨的俗套,并不令人感到傷感,而是充滿奇思異想,浪漫的理想和壯逸的情懷,使人覺得塞外風(fēng)雪似乎也變成了可玩味欣賞的對象。
6“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fēng)掣紅旗凍不翻”
這句詩形象的寫出了色彩鮮明 紅白映襯的景象,“掣”字用了你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塞外天氣的惡劣,寒風(fēng)的呼嘯。但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紅旗卻被凍的不會翻動了,更加突出了雪之大、天氣之寒冷。從紅字能反襯出白雪皚皚的景象,而不翻則襯托出了天氣的寒冷。
7“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
畫面描述:詩人佇立在風(fēng)雪中遠望友人離去,朋友的身影已消失,詩人還在深情目送,凝視著雪地上的馬蹄印,惜別之情極為動人。
情感:傳達了詩人因友人歸京而產(chǎn)生的依依不舍的無限惆悵之情。
補充:
①
洋溢著積極樂觀的情調(diào),以春景寫冬景的句子是: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
夸張地極寫北地荒寒,使人不勝苦處的句子是: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③
與“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意境相仿的句子是: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533530.html
相關(guān)閱讀:古詩詞中的離別意象
《定風(fēng)波 李?》閱讀答案
《城東早春 楊巨源》閱讀答案
《蝶戀花?重游晉祠題壁》閱讀答案
《蘇氏別業(yè)》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