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題。(共19分)敘小修詩
答案:
16.B(準:以……為標準)17.C(C介詞,把;A連詞,卻?連詞,就;B介詞,引出對象,可不譯?介詞,引出對象,到;D代詞,他?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18.D(選項中的“雖然不雅”,文中沒有提到)19.的然以豪杰自命/視鄉(xiāng)里小兒/如牛馬之尾行而不可與一日居也/泛舟西陵/走馬塞上/窮覽天下/而詩文亦因之以日進。(斷對一處不給分,斷對兩處、三處給1分,斷對四處給2分,斷對五處以上給3分。斷錯一處不扣分,斷錯兩處、三處扣1分,斷錯四處扣2分,斷錯五處扣3分!拔残小焙罂蓴嗫刹粩,不給分不扣分。)20.(1)只不過時代有盛衰興亡,可是方法并不沿襲不變,(每個時代的詩文)各自窮盡它的變化,各自盡情表現(xiàn)它的意趣,才因此而可貴,原本不能用好壞來評定啊。(“升降”、“極”、“可以”各1分,通順1分;“升降”譯作更替、變化也可以給分。)(2)聽憑自然本性地行事發(fā)展,還能夠與人的喜怒哀樂愛好情感愿望相連通,這是值得高興的。(“任性”“是”各1分,“尚能通于人之喜怒哀樂、嗜好情欲”翻譯通順1分。)譯文:
我的弟弟小修,從小就很聰慧,唯獨喜歡讀老子、莊周、列御寇幾家的著作,他都自己作注解,其中多有言外之趣。長大后,器量愈加壯闊,見識更加開朗,鮮明的以豪杰自命,看鄉(xiāng)里那些庸俗的文人,如同行走在牛馬之后,(污穢不堪),一天也不能居住下去。于是泛舟于長江之上,馳馬奔走塞外,遍覽天下,而他的詩文也因此一天天長進。他的詩文大都獨立抒發(fā)自己的性情,不為固定的格式套路所束縛,如果不是從自己心中自然流露出來,就不愿下筆寫作。他的詩文之中有優(yōu)點,也有瑕疵,優(yōu)點自是不必待言,就是瑕疵之處也多質(zhì)樸自然自我獨創(chuàng)的語言?墒俏覅s極為喜歡他詩文的瑕疵之處;這是因為我認為所謂的好的地方,還不能避免矯飾雕琢和沿襲模仿的缺憾,還沒能完全擺脫近代文人的風氣習慣呀。
大概詩文到近代已變得卑弱極了,文章想要以秦漢的為標準,詩歌則一定要以盛唐的為標準,抄襲模仿,亦步亦趨,看到某人有一句話與前人的不相似,就一齊指責,認為是沒入門不得法的歪門邪道。卻不知文章以秦漢為標準,而秦朝漢朝的人又何嘗一字一句學習了《六經(jīng)》呢?詩歌以盛唐為標準,盛唐人何嘗一字一句模仿了漢魏的呢?只不過時代有盛衰興亡,可是方法并不沿襲不變,(每個時代的詩文)各自窮盡它的變化,各自盡情表現(xiàn)它的意趣,才因此而可貴,原來并不能以好壞來評定啊。況且世上的事物,獨立存在的就一定不能沒有,一定不能缺少,那么即使想要廢棄它也辦不到。雷同的卻可以沒有,可以沒有,那么即使想要留存下來也無法辦到。因此我說如今的詩文難以流傳啊。其中一萬篇中有一篇能流傳下來的,或許就是現(xiàn)在民間婦女小孩所唱的《擘破玉》《打草竿》之類的民歌,像這樣沒有見聞學識的率真之人所創(chuàng)造的作品,所以多真實的心聲,不效法漢魏,不模仿盛唐,而是聽憑自然本性地行事發(fā)展,還能夠與人的喜怒哀樂愛好愿望相連通,這是值得高興的。我的弟弟因為不得志于時,所以多感慨;貧困又不能安于貧困,疾病又不能聽任疾病,所以多憂愁。憂愁到了極點就吟詩,所以常常把貧病無奈的苦楚,抒發(fā)到詩歌當中,常常如哭如笑,充滿了他哀嘆人生、感慨失意的情感。我讀了,為之感到悲傷。大概情感極為真實的語言,自然能讓人感動,這就是真正的詩,是可以流傳的?墒怯腥诉是把太過直露作為他詩文的毛病,卻不知感情跟著情境的變化而變化,文字隨著情感的產(chǎn)生而產(chǎn)生,只擔心文字不能表達出感情,哪里有什么直露呢?況且《離騷》氣氛怨恨到極點,明白唾罵,哪里有所說的怨而不過份呢?窮困愁苦的時候,痛哭流淚,語言顛倒反復,無暇顧及,這種哀怨不滿,哪里有不傷心難過的呢(意思是情之所至,不可能還能有意克制、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過分傷痛。這是儒家中庸詩教的原則)?況且不同的地方干燥潮濕的情況就不一樣,不同秉性的人會有剛強柔和的性格的不同,至于那剛勁樸質(zhì)而多怨憤,嚴厲急躁而直白,這叫做楚人的風格,又有什么疑義的呢!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539309.html
相關閱讀:《晉書?王羲之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梁書?蕭琛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黃庭堅《登快閣》閱讀練習及答案
《滿井游記》助讀練習及答案
范仲淹《滕待制宗諒墓志銘》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