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高啟《書博雞者事》閱讀練習(xí)及答案【附譯文】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古詩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書博雞者事(節(jié)選)
  
  (明)高啟
  
  博雞者袁①人,素?zé)o賴,不事產(chǎn)業(yè),日抱雞呼少博市中。任氣好斗,諸為里俠者皆下之。
  
  元至正間,袁有守多惠政,民甚愛之。部使者臧,新貴,將按郡至袁。守自負德,易之,聞其至,笑曰:“臧氏之子②也。”或以告臧。臧怒,欲中守法。會袁有豪民嘗受守杖,知使者意?③守,即誣守納已賕。使者遂逮守,脅服,奪其官。袁人大憤,然未有以報也。
  
  一日,博雞者遨于市。眾知有為,因讓之曰:“若素名勇,徒能凌藉貧孱者耳!彼豪民恃其資,誣去賢使君,袁人失父母;若誠丈夫,不能為使君一奮臂耶?”博雞者曰:“諾!”即入閭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數(shù)十人,遮豪民于道。豪民方華衣乘馬,從群奴而馳。博雞者直前?下,提毆之。奴驚,各亡去。乃褫④豪民衣自衣,復(fù)自策其馬,麾眾擁豪民馬前,反接,徇諸市,使自呼曰:“為民誣太守者視此!”一步一呼,不呼則杖其背,盡創(chuàng)!漳海梁烂竦陂T,?使跪,數(shù)之曰:“若為民不自謹(jǐn),冒使君,杖汝,法也;敢用是為怨望!又投間蔑污使君,使罷。汝罪宜死,今姑貸汝。后不善自改,且復(fù)妄言,我當(dāng)焚汝廬、戕汝家矣!”豪民氣盡,以額叩地,謝不敢。乃釋之。
  
  博雞者因告眾曰:“是足以報使君未耶?”眾曰:“若所為誠快,然使君冤未白,猶無益也!辈╇u者曰:“然!奔催B楮為巨幅,廣二丈,大書一“屈”字,以兩竿夾揭之,走訴行御史臺。臺臣弗為理。乃與其徒日張“屈”字游金陵市中。臺臣慚,追受其牒,為復(fù)守官而黜臧使者。
  
  方是時,博雞者以義聞東南。
  
  【注】①袁:袁州路,在今江西宜春一帶。②臧氏之子:語出《孟子•梁惠王下》,指魯平公寵臣臧倉,曾阻止平公見孟子。③?(xían):懷恨。④褫(chĭ)剝?nèi)ァ?br />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守自負德,易之易:看不起
  
  B.若誠丈夫,不能為使君一奮臂耶誠:果真
  
  C.至豪民第門,?使跪,數(shù)之曰數(shù):責(zé)備
  
  D.今姑貸汝貸:借給
  
  10.下列各組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博雞者遨于市B為民誣太守者視此
  
  師不必賢于弟子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C.豪民氣盡,以額叩地D.博雞者因告眾曰
  
  以其無禮與晉,且貳于楚也相如因持璧卻立
  
  11.下列對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搏雞者一向游手好閑,不務(wù)正業(yè),使性好斗,所以鄉(xiāng)里俠者都瞧不起他。
  
  B.袁州路長官施政,多有利民之舉措,因此受到百姓的愛戴;然而他也因齡大、品德好而自負,以至遭人陷害。
  
  C.臧使者因為袁守的一句話,而不惜濫用權(quán)力,以報私怨,實屬狠毒暴橫之人。
  
  D.搏雞者能夠成名,是因為他見義勇為,既懲治了豪民,又為袁守申冤,并使臧使者被黜。
  
  12、翻譯下列句子(10分)
  
 。1)任氣好斗,諸為里俠者皆下之(3分)
  
 。2)一步一呼,不呼則杖其背,盡創(chuàng)。(3分)
  
 。3)若所為誠快,然使君冤未白,猶無益也4分)
  
  9、D
  
  【解析】
  
  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能力層級為B級。
  
  A選項的兩個“于”意義和用法不同,前者是介詞,相當(dāng)于“在”“到”,“遨于市”,即在(到)集市上游逛的意思;后者也是介詞,但意義與前者不同,是表示比較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比”。B選項的兩個“為”字意義和用法不同,前者是動詞,是“作為”的意思;后者是介詞,相當(dāng)于“替”。C選項的兩個“于”字意義和用法不同,前者是介詞,是“用”的意思;后者是介詞,表示因果關(guān)系,是“因為”的意思。D選項兩個“因”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用作連詞,相當(dāng)于“于是、就”。
  
  10、D
  
  【解析】
  
  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能力層級為B級。
  
  A選項的兩個“于”意義和用法不同,前者是介詞,相當(dāng)于“在”“到”,“遨于市”,即在(到)集市上游逛的意思;后者也是介詞,但意義與前者不同,是表示比較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比”。B選項的兩個“為”字意義和用法不同,前者是動詞,是“作為”的意思;后者是介詞,相當(dāng)于“替”。C選項的兩個“于”字意義和用法不同,前者是介詞,是“用”的意思;后者是介詞,表示因果關(guān)系,是“因為”的意思。D選項兩個“因”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用作連詞,相當(dāng)于“于是、就”。
  
  11、A
  
  【解析】
  
  本題考查歸納文言文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
  
  本題四個選項從本文的三個主要人物,即博雞者、袁州路長官、臧使者的品行之善惡角度來表述的。A選項是依據(jù)原文第1自然段而作的概括,但卻背離了原意。原文第1自然段說博雞者“任氣好斗,諸為里俠者皆下之”,這一句中的“下”字是“敬畏、服從”的意思,另外從全文所述的博雞者的敢于懲治土豪并為總管伸冤的故事情節(jié)看,他是一個敢于伸張正義、同邪惡勢力作都爭的人。且文章末尾說“方是時,博雞者以義聞東南”,這說明他是個義士,說“鄉(xiāng)里俠士都瞧不起他”,顯然是不正確的。這種理解是典型的“斷章取義”。B選項是根據(jù)原文第2自然段而作的概括,“多惠政,民甚愛之”可見他施政多有利民之舉而得到民眾的擁戴,“守自負德,易之”可見他有自負高德劭而輕視臧使者的態(tài)度,從“臧怒,欲中守法”與“即誣守納已賕”等句,可見出他“遭人陷害“。C選項是根據(jù)原文第2自然段所作的概括,從“臧怒,欲中守法。會袁有豪民嘗受守杖,知使者意?③守,即誣守納已賕。使者遂逮守,脅服,奪其官”等句可看出臧使者的狠毒橫暴。D選項是對原文第3、4自然段內(nèi)容要點的歸納,文章主要從懲治豪民、為袁守伸冤這兩個方面表現(xiàn)他的見義勇為的精神。
  
  12、
  
 。1)他意氣用事好打架,那些在鄉(xiāng)里充當(dāng)好漢的人都服從他
  
  (2)走一步喊一聲,不喊就用棍子打他的后背,脊背全打傷了。
  
  (3)你干得確實是痛快,然而太守的冤屈還未伸,還是沒有用
  
  【譯文】
  
  博雞者是袁州人,一向游手好閑,不從事勞動生產(chǎn),每天抱著雞召喚一幫輕人,在街市上斗雞賭輸贏。他任性放縱,喜歡與人爭斗。許多鄉(xiāng)里的俠義好漢,都對他很服從、退讓。
  
  元代至正間,袁州有一位州長官頗多仁愛、寬厚的政績,百姓很喜歡他。當(dāng)時上級官署派下的使者姓臧,是一個新得勢的權(quán)貴,將要巡察各州郡到袁州來。太守依仗著自己資高有德望,看不起這位新貴,聽說他到了,笑著說:“這是臧家的小子啊。”有人把這話告訴了姓臧的。臧大怒,想用法律來中傷陷害太守。正巧袁州有一個土豪,曾經(jīng)受過太守的杖刑,他得知姓臧的使者心里懷恨太守,就誣陷太守接受過自己的賄賂。使者于是逮捕了太守,威逼其認罪,革掉了太守的官職。袁州人非常憤慨,但是沒有什么辦法來對付他。
  
  一天,博雞者在街市上游蕩。大家知道他有能力有作為,因而責(zé)備他說:“你向來以勇敢出名,但只能欺壓貧弱的人罷了。那些土豪依仗他們的錢財,誣陷賢能的使君,使他罷了官,袁州人失去了父母官。你果真是男子漢大丈夫的話,就不能為使君出一把力嗎?”博雞者說:“好!本偷截毭窬劬拥牡胤,召來一批向來勇健的小兄弟,共有幾十個人,在路上攔住那個土豪。土豪正穿著一身華麗的衣服,騎著馬,后面跟隨了一群奴仆,奔馳而來。博雞者一直向前把他揪下馬,又提起來加以毆打。奴仆們驚恐萬分,各自逃去。博雞者于是剝下土豪的衣服,自己穿著,又自己鞭打著土豪的馬,指揮眾子弟簇擁著土豪在馬的前面,把他的雙手反綁著,游街示眾。命令土豪自己大聲叫道:“作老百姓的要誣陷太守,就看看我的樣子!”走一步叫一聲,不叫就用杖打,打得土豪的背上全部是傷。土豪的兒子聽說有此禍殃,就聚集了同宗本家的奴仆一百人左右,想攔路奪回他的父親。博雞者迎面走上去說:“如果想要你父親死,那就上前來斗。否則還是關(guān)起門來在家里好好地等著。我游街結(jié)束,就歸還你的父親,不會有危險的!蓖梁赖膬鹤雍ε虏╇u者會因此用棍杖打死他的父親,不敢動手,匆匆約束招攏了奴仆們而離去。袁州的百姓相互追隨著聚集在一起觀看,歡呼聲振動了整個袁州城?ぶ姓乒苊袷碌墓倮舴浅s@懼,騎馬奔告州府衙門。府里的副官對博雞者的所作所為感到痛快,暗中放任他而不過問。天黑,博雞者和游街隊伍來到土豪家門口,揪著他命他跪下,列數(shù)他的罪狀說:“你做老百姓,不能自己檢點,冒犯了使君,用杖打你,這是刑法的規(guī)定。你竟敢因此而怨恨在心,又趁機誣陷使君,使他罷了官。你的罪行當(dāng)死,現(xiàn)在暫且饒恕你。今后如果不好好改過自新,并且再胡言亂語,我就要燒掉你的房屋,殺掉你的全家!”土豪氣焰完全沒有了,用額頭碰地,承認自己有罪,表示再不敢了。這才放了他。
  
  博雞者于是告訴大家說:“這樣是否足夠報答使君了呢?”大家說:“你所作所為確實令人痛快,但是使君的冤枉沒有伸雪,還是沒有用的!辈╇u者說:“對。”立即用紙連成一個巨幅,寬有二丈,大寫了一個“屈”字,用二根竹竿夾舉起來,奔走到行御史臺去訴訟,行御史臺的官吏不受理。于是便和他的一幫小兄弟,每天張著這個“屈”字游行于金陵城中。行御史臺的官吏感到慚愧,追受了他們的狀紙,為他們恢復(fù)了太守的官職而罷免了姓臧的使者。當(dāng)時,博雞者由于他的俠義行為而聞名于東南一方。
  
  高啟說:我在史館,聽翰林官天臺人陶先生說起博雞者的事?磥碓萏仉m然能得民心,但是沾沾自喜,輕視上級,他的遭禍不是外來的原因造成的。姓臧的使者,濫用法律權(quán)力,用來報復(fù)一句話的怨恨,本來就是一個兇殘的人!但做上級的人不能察明下情,致使百姓捋起袖子,一起奮起,發(fā)泄自己的憤慨。有見識的人本就知道元代的政治混亂松弛,因而變亂的興起已經(jīng)從下面慢慢形成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541214.html

相關(guān)閱讀:宋湘《梅修重有浙江之行(其二)》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周書?長孫儉傳》閱讀練習(xí)及答案(附譯文)
王昌齡《從軍行》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舊唐書?高士廉傳》閱讀練習(xí)及答案【附譯文】
劉長卿《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閱讀練習(xí)及答案【含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