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
野
望
[
唐
]
王績①
東皋薄暮望, 徙倚②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 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qū)犢返, 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 長歌懷采薇
③
。
注:①王績:
在隋朝和唐朝都作過官,后來隱居還鄉(xiāng)。此詩寫于隱居時。
②徙倚
:徘徊。③
采薇:
薇是一種植物。傳說周王滅商后,伯夷、叔齊不愿作周的臣子,在首陽山山采薇而食,最后餓死。
⑴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運用何種手法,描繪了怎樣一幅景象?(4
分)
⑵詩人在詩中流露了怎樣的感情?(2
分)
參考答案:
12.
⑴
四句寫薄暮中所見景物。舉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山川籠罩在夕陽的余暉中,越發(fā)顯得蕭瑟。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驅(qū)犢歸家,獵人滿載而回,似乎興致盎然。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tài)與動態(tài),搭配得恰到好處。
⑵
首尾兩聯(lián)抒情言事,中間兩聯(lián)寫景,借景抒情,表現(xiàn)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和在現(xiàn)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人的落寞心緒。
譯文:傍晚時分站在東皋縱目遠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
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余光。
牧人驅(qū)趕著那牛群返還家園,獵人帶著打獵到的馬
~
鳥獸馳過我的身旁。
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
1.
詩人在傍晚野望時
,
描繪出了怎樣的景色
?
用了什么手法
?
答
:
日暮時分,站于東皋極目遠望,視野十分開闊。秋的手掌撫過每一株樹木,黃葉紛飛,層林盡染。落日西沉,紅霞映天,余暉鋪灑在每一座山頭上,天地被渲染得一派靜穆和安詳。
放牧的人趕著小牛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打獵的人牽著馬,馬上馱著獵物也回去了。
描寫手法:白描的手法寫景物,自然樸實;
2."
相顧無相識
,
長歌懷采薇
",
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
答
:
(景與人)動靜結(jié)合,活現(xiàn)一幅濃濃的秋暮晚歸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542167.html
相關閱讀:古詩詞鑒賞《玉樓春“風前欲勸春光住”》(附答案)
閱讀朱敦儒的《相見歡(金陵城上西樓)》(附答案)
《長沙過賈誼宅》閱讀答案
“柄柄芰荷枯,葉葉梧桐墜!遍喿x答案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紅橋①絕句(其一)》比較閱讀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