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言文,完成第8-11題。(14分)
三子能言
沛國有一士人,姓周,同生三子,且弱冠,皆有聲無言。忽有一客從門過,因乞飲,聞其兒聲,問之曰:“此是何聲?”答曰:“是仆之子,皆不能言!笨驮唬骸熬蛇內(nèi)省過,何以至此?”主人異其言,知非常人。良久出云:“都不憶有罪過!笨驮唬骸霸嚫加讜r事!比雰(nèi),食頃①,出語客曰:“記小兒時,當床上有燕巢,中有三子,其母從外得食哺,三子皆出口受之,積日如此。試以指內(nèi)巢中,燕雛亦出口承受。因取三薔茨②,各與食之。既而皆死。母還,不見子,悲鳴而去。昔有此事,今實悔之!笨吐勓,遂變?yōu)榈廊酥荩唬骸熬茸灾,罪今除矣!毖杂,便聞其子言語。周亦忽不見此道人。
。ㄟx自《搜神后記》陶潛著有刪改)
【注釋】①食頃:吃一頓飯的時間。形容時間短。②薔茨:薔薇的一部分,有毒性,待考證。
8.根據(jù)要求,完成下列兩小題。(6分)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偾胰豕冢ǎ ②主人異其言()
、鄢稣Z客曰() ④言訖()
。2)下列各句與例句中的“因”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例句:因取三薔茨,各與食之。
A.罔不因勢象形 B.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
C.問塔動之因 D.余因得遍觀群書。
9.用“/”給下面句子劃分停頓,劃兩處。(2分)
其母從外得食哺
10.翻譯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4分)
。1)君既自知悔,罪今除矣。
(2)余則?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送東陽馬生學(xué)》)
11.閱讀了這個故事,有人說:“古人真是太迷信了,這個故事反映出了古人因果報應(yīng)的宿命思想!倍悴毁澇蛇@一觀點,你認為閱讀古典名著要本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tài)度,請你談?wù)勛约旱睦斫。?分)
答案:
8.(1)①且:將近、將要、快要②異:認為……很奇異,以……為奇異
、壅Z:告訴,對……說④訖:結(jié)束、完
(2)D
9.(2分)其母/從外得食/哺
10.(1)您已經(jīng)自己知道后悔(悔恨)了,罪孽現(xiàn)在就算除去(贖)了吧。
(2)略
11.(能從“多行善事、懂得自省、聞過即改、從善如流、善待動物、愛惜生靈”等方面概括看法,言之成理皆可。)
我覺得這個故事也反映了古人樸素的自然觀,一定程度上警告和批評了那些虐殺動物的人。(觀點)周氏因為殺死了小燕子,嘗到了自己兒子是殘疾的苦果,看似很荒唐,但曲折了體現(xiàn)了孔子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提醒我們能像善待人類自己一樣善待動物。
【參考譯文】
沛郡有位姓周的士紳,一次添了三個兒子。(然而他一點也高興不起來。)齡眼看都快二十歲了,都是一張開嘴只能“嗚哩哇啦”地,卻不會說話。(一天,)突然有位客人從他門前經(jīng)過,口渴了想討杯茶水。聽到了屋里那幾個傻兒的聲音,問道:“這是什么聲音?”周某回答:“這是我的兒子(發(fā)出的聲音),(他們)都不會說話!笨腿苏f:“您可回想、反省過(自己曾經(jīng)犯過的)過錯呢,(否則,)怎么到這樣的地步呢?”周某聽他所說的話,認為很奇異,知道他不是一般的人。想了很長時間,出口說:“我(積德行善,實在)都想不起做過什么缺德壞良心的事啊!笨腿苏f:“你換著(思路)再想想,幼時做過什么事!敝苣尺M入內(nèi)室,(大約)一頓飯的時間,出來對客人說:“我想起來了。記得在我小時候,正當床上面有燕子窩,窩里有三個小燕子,母燕子從外面尋食回來喂它們。三個小燕子都張著嘴等著,天天都是如此。我試著用手指伸進窩里,小燕子以為母燕來喂食,也張嘴承受。我找了些薔茨,各自喂給它們吃。不大會兒,都死了。母燕回來,不見自己的孩子,悲慘地鳴叫著飛走了。許多前,我實在辦了件蠢事,今天想起來也實在是追悔莫及啊!笨腿寺牭竭@些話,就變成了道人的模樣,說:“您已經(jīng)自己知道后悔(悔恨)了,罪孽現(xiàn)在就算除去(贖)了吧。”話剛說完,就聽到周某幾個兒子說話的聲音。而周某也突然不見了這個道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547128.html
相關(guān)閱讀:《新唐書?歐陽詢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鄧剡《唐多令》(雨過水明霞)閱讀及答案
《隆中對》閱讀練習及答案
朱敦儒《采桑子(一番海角凄涼夢)》閱讀練習及答案
蘇軾《靈壁張氏園亭記》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