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龍在田傳龍在田,石屏州人也。天啟二,云南賊安效良、張世臣等為亂。在田與阿迷普名聲、武定吾必奎等征討,數(shù)有功,得為土守備。新平賊剽石屏,安效良攻沾益,在田俱破走之。巡撫閔洪學上其功,擢坐營都司。崇禎二與必奎收復烏撒。八,流賊犯鳳陽,詔征云南土兵。在田率所部應詔,擊賊湖廣、河南,頻有功,擢副總兵。十三月?lián)羟艽蟊I郭三海。十一九月大破賀一龍、李萬慶于雙溝,進都督同知。明三月大破賊固始,斬首三千五百有奇。張獻忠之叛也,熊文燦命在田駐谷城,遏賊東突。諸將多忌在田,讒言日興,在田罷歸,還至貴州。十五夏,中原盜益熾。在田上疏曰:“臣因流氛①震陵,奮激國難,捐貲募精卒九千五百,戰(zhàn)象四,戰(zhàn)馬二千,入楚、豫破賊。賊不敢窺江北陵寢,滇兵有力焉。五載捷二十有八,忌口中阻,逼臣病歸。臣妄謂討寇必須南兵。蓋諸將所統(tǒng)多烏合,遇寇即逃,乏餉即噪。滇兵萬里長驅,家人父子同志,非若他軍易潰也。且一歲中,秋冬氣涼,賊得馳騁。春夏即入山避暑養(yǎng)銳而出故其氣益盛夫平原戰(zhàn)既不勝山蹊又莫敢攖師老財殫蕩平何日。滇兵輕走遠跳,善搜山。臣愿整萬眾,力掃秦、楚、豫、皖諸寇,不滅不止。望速給行糧,沿途接濟。臣誓捐軀報國,言而不效,甘伏斧?!钡蹓阎,下兵部議,寢不行。逾二載,乙酉八月,吾必奎叛。黔國公沐天波檄在田及寧州土知州祿永命協(xié)討,擊擒之。未幾,沙定洲作亂,據(jù)云南府,在田不敢擊。明,定洲攻在田不下,移攻寧州,尋陷?峨,在田走大理。又明,孫可望等至貴州,在田說令攻定洲,定洲迄破滅。在田歸,卒于家。
5.B
6.C(“蓋諸將所統(tǒng)多烏合”指大多,而不是全部。)
7.⑴新平的叛賊掠奪了石屏,安效良攻占了沾益,龍在田都大敗敵人使他們逃走。(“剽”“破”“走”各1分,句子大意2分)
⑵第二,沙定洲攻打龍在田久攻不下,轉而攻打寧州,不久攻陷?峨,龍在田逃跑到大理。(“明”“移”“尋”各1分,句子大意2分)
譯文:龍在田,石屏州人。天啟二,云南的叛賊安效良、張世臣等人作亂。龍在田就與阿迷州土司普名聲、武定土司吾必奎等人討伐叛賊,屢次立下功勞,被封為土守備。新平的叛賊掠奪了石屏,安效良攻占了沾益,龍在田都大敗敵人使他們逃走。巡撫閔洪學上奏了他的功勞,龍在田被提拔為坐營都司。
崇禎二龍在田與吾必奎收復了烏撒。八,流寇進犯鳳陽,朝廷下令征調云南的土兵。龍在田率領自己統(tǒng)率的部下應詔,在湖廣、河南等地擊敗敵人,多次建立功勞,被提拔為副總兵。十三月攻打并擒獲大盜郭三海。十一九月在雙溝大敗賀一龍、李萬慶,加封為都督同知。第二三月在固始大敗敵人,斬首三千五百有余。張獻忠叛亂,熊文燦命令龍在田駐守谷城,遏制叛賊向東突進。各位將領大多忌妒龍在田,關于他的讒言日漸興起,龍在田被罷免回家,回到貴州。
天啟十五夏天,中原的叛亂更加頻繁。龍在田上奏說:“我因為流寇震驚朝廷,為國難慷慨奮起,捐獻財產(chǎn),募集九千五百名精良的士兵,四匹戰(zhàn)象,兩千匹戰(zhàn)馬,進入楚地、豫地大敗叛賊。敵人不敢窺伺江北皇權,云南土兵有實力啊。我五打了二十八場勝仗,因為讒言中道受阻,逼迫我告病歸家。我斗膽認為討伐叛軍必須云南土兵。因為其他將領統(tǒng)率的大多是烏合之眾,遇到叛軍就逃跑,缺少糧餉就騷動。滇兵萬里跋涉,家人父子同心同德,不像其他軍隊容易潰散。并且一當中,秋冬季節(jié)天氣涼爽,敵人馳騁作亂。春夏兩季就進入山林避暑,養(yǎng)精蓄銳以待出山,所以他們的氣焰更盛。其他軍隊既不能在平原作戰(zhàn)中取勝,又不敢在山中險地作戰(zhàn),直到士兵高軍資用盡,掃平叛賊要等到什么時候呢?而云南土兵行軍輕快,善于搜山。我愿意整頓一萬兵馬,力掃秦地、楚地、豫地、皖地的各處叛軍,不消滅敵人我絕不停止。希望朝廷快快撥給我行軍糧草,沿途補給。我誓將報國獻身,如果我的誓言不見成效,我甘愿受砍頭之刑!被实壅J為他很豪壯,把他的上書下到兵部商議,但最終被擱置沒有實施。
過了兩,乙酉八月,吾必奎叛亂。黔國公沐天波下公文讓龍在田與寧州土知州祿永命共同討伐,打敗并擒獲了吾必奎。不久,沙定洲叛亂,攻占了云南府,龍在田不敢貿然進攻。第二,沙定洲攻打龍在田久攻不下,轉而攻打寧州,不久攻陷?峨,龍在田逃跑到大理。第二,孫可望等人到貴州,龍在田勸說讓他們攻打沙定洲,沙定洲最終被消滅。龍在田歸家,死在家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549517.html
相關閱讀:《宋史?楊時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河中石獸》閱讀練習及答案
《史記?韓安國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元史?趙炳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楊樸《莎衣》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