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 古文閱讀選題:《里社祈晴文》①民之窮亦甚矣!樹藝②畜牧之所得,將以厚其家,而吏實(shí)奪之。既奪于吏,不敢怨怒,而庶幾償前之失者,望今歲之有秋③也,而神復(fù)罰之。嘉谷垂熟,被乎原隰④,淫雨暴風(fēng),旬月唯作,盡撲而捋⑥之。今雖已無可奈何,然遺粒委穗不當(dāng)風(fēng)水沖者,猶有百十之可冀,神曷不亟訴于帝而遏之?吏貪肆而昏冥⑧,視民之窮而不恤。民以其不足罪,固⑨莫之罪也。神聰明而仁憫,何乃效吏之為而不思拯且活之?民雖蠢愚,不能媚順于神,然春秋報(bào)謝⑩以答神貺⑾者,茍歲之半,未嘗敢。皇蛊涿宜檬,則神亦有不利焉。夫胡為而察之?民之命懸于神,非若吏之暫而居,忽而代者之不相屬也。隱而不言,民則有罪;知而不恤,其可與否,神尚決⑿之!(選自明?方孝孺《遜志齋集》)[注釋]①這是一篇祈求神靈使天放晴的文章。里社,古時(shí)村鎮(zhèn)祭祀土地神的地方。②樹藝:種植。⑧秋:好收成。④原隰(xí):廣平而低濕的土地。⑥旬月:一月。⑥捋(lǚ):本指手指弄順某物,此指暴風(fēng)雨打掉了谷穗。⑦委:剩下的。⑧昏冥:昏庸。⑨固:同“故”。⑩春秋報(bào)謝:指春季、秋季村民祭祀土地神。⑧貺(k uàn g):賜。⑥尚:希望。[文言知識]分?jǐn)?shù)表示法。文言中的分?jǐn)?shù)表示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上文“猶有百十之可冀“,其中“百十“是指百分之十,而不是一百或幾十。它不需要用分母、分子表示。又,“死者十九”,意為死亡的人十分之九。又,“賦十三”,意為每交納賦稅十分之三。[思考與練習(xí)]1.解釋:①于 ②庶幾 ③垂 ④淫 ⑤冀 ⑥茍 ⑧恤2.翻譯:①將以厚其家②神曷不亟訴于帝而遏之?③民以其不足罪,固莫之罪也。④神聰明而仁憫,何乃效吏之為而不思拯且活之?⑤非若吏之暫而居,忽而代者之不相屬也[參考答案]1.①被②希望③將④過分⑤希望⑥如果⑦無⑧體諒2.①將用它來使家庭富裕;②神為什么不馬上向天帝報(bào)告而阻止它?③百姓認(rèn)為他們(昏庸)不值得怪罪,所以不去怪罪他們。④神耳聰目明而且仁慈,為什么要效法昏庸官吏的行為而不想拯救百姓并使他們活下去?⑤不像官吏暫在位置上,不久就有人代替他而不連續(xù)做下去。
譯文:
百姓非常窮苦。∩a(chǎn)所得的糧食和禽畜,將用它來使家庭富裕,但卻官吏強(qiáng)奪而去。已經(jīng)被官吏奪去,百姓不敢怨恨。希望將補(bǔ)償前面所失去的收入,都期盼在今的豐收上,可是神靈卻又來懲罰。就要成熟的稻谷倒在潮濕的田地上,暴風(fēng)大雨整月地連續(xù)下著,幾乎全都打掉了谷穗。如今雖然已經(jīng)無可奈何,但是一些沒有被風(fēng)雨沖走而散落下來的稻粒谷穗,還有百分之十的希望,神靈為什么不趕緊向天帝報(bào)告而阻止下雨呢?官吏貪腐、昏庸,眼看著百姓窮苦而毫不憐憫同情,而老百姓認(rèn)為官吏壞透,不值得去怪罪,所以就沒有去怪罪他們。神靈有智慧,有仁慈憐憫之心,為什么要效法昏庸官吏行為而不想拯救百姓并使他們活下去?百姓雖然愚昧無知,不能夠很好的順從并取悅于神,但是春、秋社時(shí)用祭祀來報(bào)答神的賞賜,如果在豐收之,從來沒有敢怠慢過。假如老百姓得不到所應(yīng)得的糧食,那么對于神也不利呀。這樣,神為什么不看清楚呢?老百姓的生命掌握在神的手中,神不像官吏暫在位置上,不久就有人代替而不連續(xù)做下去。該說的話不說出來,老百姓則有罪過;知道了百姓的苦情而不憐憫同情,難道可以與之結(jié)交嗎,請神靈還是決斷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556293.html
相關(guān)閱讀:劉長卿《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明史?李夢陽傳》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宋史?周淙傳》閱讀練習(xí)及答案【附譯文】
張光緯《舟人傳》閱讀練習(xí)及答案【附譯文】
《岳陽樓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