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菊花 元稹》閱讀答案附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高中古詩詞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菊花 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 1 )詩中第二句中 遍繞 日漸 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景? ( 2 )這首詩寄托詩人怎樣的人生追求? 參考 菊花

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
1
)詩中第二句中

遍繞
”“
日漸

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景?
 。
2
)這首詩寄托詩人怎樣的人生追求?
參考答案:
16

1
)表現(xiàn)作者喜愛、癡迷、流連忘返的情景。(
2
分)

2
)寄托了作者對堅貞不屈,獨立孤傲個性的欣賞,對高潔隱逸人格的向往和追求。(
2
分)



[
唐]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注】秋叢,即叢叢的秋菊。
1.
第一句“繞”字寫出菊花
的景象,第二句“繞”字寫出詩人賞菊時
的情態(tài)。(2
分)
2.
說說詩人“偏愛菊”的原因。(2
分)
答:

參考答案:
1
.第一句“繞”字寫出菊花滿院盛開。第二句“繞”字寫出詩人賞菊時入迷、留連忘返(
各1
分)
2
.菊花歷盡風(fēng)霜而后凋的品格。(2
分,用“此花開盡更無花”回答得1
分)
【賞析】東晉大詩人陶潛寫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其愛菊之名,無人不曉,而菊花也逐漸成了超凡脫俗的隱逸者之象征。難怪宋人周敦頤因陶淵明后真隱士不多,要大發(fā)“菊之愛,陶后鮮有聞”的感慨了。歷代文人墨客愛菊者不乏其人,其中詠菊者也時有佳作。中唐詩人元稹的七絕《菊花》便是其中較有情韻的一首。
詩人對菊花由衷喜愛:開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叢叢,遍布屋舍四周,他沿著竹籬,忘情地欣賞這些親手栽種的秋菊,不覺日已西斜。第一句的“繞”字寫屋外所種菊花之多,給人以環(huán)境幽雅,如陶淵明家之感。第二句的“繞”字則寫賞菊興致之濃,不是到東籬便駐足,而是“遍繞籬邊”,直至不知日之將夕。其愛菊之情,似較五先生有過之而無不及。短短的十四個字,有景、有情、有聯(lián)想,活脫脫地勾勒出一幅詩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叢賞花吟詩而樂不思返的畫圖。
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轉(zhuǎn),指出自己并非沒來由地鐘情菊花。時至深秋,百花盡謝,唯有菊花能凌風(fēng)霜而不凋,獨立支持,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機。詩人熱愛生活、熱愛自然,這四季中最后開放的菊花使他忘情,愛不能舍了。我國古典詩詞常借物詠懷喻志,如屈原的《桔頌》,陳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詩贊菊花高潔的操守、堅強的品格,也寓有深意。
這首詩取陶詩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樸素的語言吟詠,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蘊藉之至;而是在描繪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愛菊之由而又不一語說盡,留下了想象空間讓人們?nèi)セ匚毒捉溃@就增強了它的藝術(shù)感染力。因而歷來被人們所喜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558306.html

相關(guān)閱讀:馮延巳《醉花間》閱讀答案
詩歌語言之題眼、詩眼、詞眼
《[雙調(diào)]水仙子 楊朝英》閱讀答案
《暮春 (宋)曹豳》閱讀答案
白居易《上陽白發(fā)人》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