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也,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不可不察亂之所自起。當察亂何自起起不相愛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謂亂也。子自愛,不愛父,故虧父而自利;弟自愛,不愛兄,故虧兄而自利;臣自愛,不愛君,故虧君而自利,此所謂亂也。雖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謂亂也。父自愛也,不愛子,故虧子而自利;兄自愛也,不愛弟,故虧弟而自利;君自愛也,不愛臣,故虧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愛。……雖至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亦然:大夫各愛其家,不愛異家,故亂異家以利其家。諸侯各愛其國,不愛異國,故攻異國以利其國。天下之亂物,具此而已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愛。
(《墨子·兼愛》)
10、解釋加點字的意思。(4 分)
⑴委而去之 ⑵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⑶相攻國者亦然 ⑷具此而已矣
答:⑴放棄 ⑵限制 ⑶這樣 ⑷全都
11、用“/”標出下面句子的三處停頓。(3分)
當 察 亂 何 自 起 起 不 相 愛 臣 子 之 不 孝 君 父 所 謂 亂 也
答:當察亂何自起/起不相愛/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謂亂也。
1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⑴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⑵圣人以治為事者也,不可不察亂之所自起。
答:⑴鞏固國防不僅僅依靠山河的險要,威震天下不僅僅依靠武器的鋒利(精良)。
⑵圣人把治理天下作為事業(yè),就不能不考察混亂產(chǎn)生的原因(或根源)。
13、甲、乙兩文都闡述了治政之道。前者強調(diào)了 ,后者強調(diào)了 。(4分)
答:前者:仁或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或,施行仁政得民心);后者:愛(兼愛,愛民、君臣父子都相愛)
【附·譯文】
圣人是以治理天下為職業(yè)的人,不可不考察混亂產(chǎn)生的根源。試考察混亂從哪里產(chǎn)生呢?起于人與人不相愛。臣與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謂亂。兒子愛自己而不愛父親,因而損害父親以自利;弟弟愛自己而不愛兄長,因而損害兄長以自利;臣下愛自己而不愛君上,因而損害君上以自利,這就是所謂混亂。反過來,即使父親不慈愛兒子,兄長不慈愛弟弟,君上不慈愛臣下,這也是天下的所謂混亂。父親愛自己而不愛兒子,所以損害兒子以自利;兄長愛自己而不愛弟弟,所以損害弟弟以自利;君上愛自己而不愛臣下,所以損害臣下以自利。這是為什么呢?都是起于不相愛。即使大夫相互侵擾家族,諸侯相互攻伐封國,也是這樣。大夫各自愛他自己的家族,不愛別人的家族,所以侵擾別人的家族以利他自己的家族;諸侯各自愛他自己的國家,不愛別人的國家,所以攻伐別人的國家以利他自己的國家。天下的亂事,全部都具備在這里了。細察它從哪里產(chǎn)生呢?都起于不相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602015.html
相關(guān)閱讀:《過辛稼軒神道》閱讀答案
《憶秦娥?邯鄲道上望叢臺有感》閱讀答案
對照閱讀《武侯廟》與《蜀相》(附答案)
《汴河懷古(其二)》閱讀
《風雨渡揚子江》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