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李綱《病!烽喿x答案及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古詩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病牛
李綱
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
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贏病臥殘陽。
[注]本詩是李綱于宋高宗紹興二年(1132年)被貶武昌時所作。
⑴ 實千箱:極言生產的糧食多。實:充實,滿。 箱:裝糧的容器。一說同“廂”,指官府的倉房。
⑵復:又,再。傷:哀憐,同情。
⑶ 但得:只要能讓。
⑷眾生:大眾百姓。[2]
⑸不辭:不推辭。
⑹羸(léi)。菏萑跤胁。殘陽:夕陽,即快要下山的太陽。此處既烘托凄涼氣氛,又喻指作者晚年。

(1)本詩使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2)“但得眾生皆得飽”一句看似平常,實則意旨深遠,請結合全詩進行賞析。
參考答案
(1)①比喻。詩題《病!,實非寫牛,而是詩人自喻坎坷與艱辛。
   ②設問。第一、二句提問:勤懇為大眾耕作的牛,為什么在“力盡筋疲”之后,卻沒有人理解和同情它呢?第三、四句作答,作者直抒胸臆:只要“眾生皆得飽”,即使“贏病臥殘陽”也在所不辭。
   ③擬人。第三句,把牛人格化,連用兩 “得”字,強烈地表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崇高品質。
   ④夸張。首句兩個“千”字,極力夸張,互相對照,寫出了牛的辛勞,也突出了牛的功績。(意對即可)
(2)全詩以病牛的口吻自問自答。一、二句提問,耕田千畝的病牛為什么得不到人們的同情?第三句“但”字一轉,情緒由悲涼轉為激昂,作者直抒胸臆:只要能夠對國家民族和老百姓有利,使“眾生得飽”,那么,即使是累傷病倒在夕陽殘照之中也無怨無悔!“但得眾生皆得飽”一句連用兩個 “得”字,語氣強烈,表現了詩人心憂黎庶、普濟眾生、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境界。(意對即可)


作者
李綱(1083年—1140年),字伯紀,邵武(今福建邵武)人。1112年(政和二年)進士。官至太常少卿。靖康元年,金兵初圍開封,他堅決主戰(zhàn),阻止欽宗遷都,以尚書右丞任親征行營使,擊退金兵。后被貶。高宗時任宰相,主張用兩河義軍收復失地,在職七十余日即被罷,后任湖廣宣撫使等職。

譯文
病牛耕耘千畝,換來了勞動成果裝滿千座糧倉的結果,但它自身卻精神極為疲憊,力氣全部耗盡,然而,又有誰來憐惜它力耕負重的勞苦呢?但為了眾生都能夠飽,即使拖垮了病倒臥在殘陽之下,也在所不辭。



賞析:
《病!肥撬纬娙死罹V的作品。詩人“托物言志”,借詠牛來為作者言情述志。 《病!芳仁浅晒Φ脑佄镌,更是杰出的言志詩,為后世所傳誦。
詩的前兩句“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這里,作者從揭示病牛“耕犁千畝”與“實千箱”之間的因果關系上落筆,將病牛“力盡筋疲”與“誰復傷”加以對照,集中描寫了病牛勞苦功高、筋疲力盡及其不為人所同情的境遇。首句中的兩個“千字”,分別修飾“畝”與“箱”(通“廂”,指糧倉),并非實指,而是極言病牛“耕犁”數量之大、勞動收獲之多,同時,也暗示這頭牛由年少至年老、由體壯及體衰的歷程。次句反詰語氣強烈,增添了詩情的凝重感。
詩的后兩句筆鋒陡地一轉,轉為述其志:“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病牛勞苦功高,筋疲力盡,卻無人憐惜,但它沒有怨天尤人,更未消極沉淪。因為它具有心甘情愿為眾生的溫飽而“羸病臥殘陽”之志。這兩句詩將病牛與“眾生”聯系起來寫,以“但得”與“不辭”對舉,強烈地抒發(fā)了病牛不辭羸病,一心向著眾生的志向。結句中的“殘陽”是雙關語,既指夕陽,又象征病牛的晚年,它與“臥”等詞語相結合,有助于表現老牛身體病弱卻力耕負重、死而后已的精神。
這首詩惟妙惟肖地刻畫了一個病牛的形象,既繪出其身體病弱之形,更傳出了其不辭羸病、志在眾生之神。如此詠牛,頗為切合牛任勞任怨、唯有奉獻、別無他求的性格特點。不過,此詩并非為詠牛而詠牛,而是“托物言志”,借詠牛來為作者言情述志。我們只要能像前人所說的那樣“知人論世”,便不難看出這一點。
贊頌了牛不辭羸病、任勞任怨、志在眾生、唯有奉獻、別無他求的性格特點。—— “托物言志”,借詠牛來為作者言情述志。
詩人疲憊不堪,卻耿耿不忘抗金報國,想著社稷,念著眾生,因此其筆下力盡筋疲、無人憐惜而不辭羸病、志在眾生的老牛即詩人形象的化身。
作者正是這樣懷著強烈的愛國熱忱來吟詠病牛,托物言志的。因而,此詩中的病牛,也即作者自身的形象活了,動了,能在讀者心中引起共鳴,產生美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602704.html

相關閱讀:李彌遜《蝶戀花?福州橫山閣》閱讀訓練及答案(含賞析)
許諢《旅夜懷遠客(異鄉(xiāng)多遠情)》閱讀練習及答案
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閱讀訓練及答案【附譯文】
《衣,人以其寒也;食,人以其饑也》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