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阮籍《詠懷八十二首?第三十二首》閱讀答案附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古詩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詠懷【阮籍】①
  朝陽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齊景升牛山,涕泗紛交流②。
  孔圣臨長川,惜逝忽若浮。去者余不及,來者吾不留。
  愿登太華山,上與松子游③。漁父知世患,乘流泛輕舟。

  
注:①阮籍:“竹林七賢”之一,好老莊哲學,與嵇康齊名,蔑視禮教,政治上則采謹慎避禍的態(tài)度,對司馬氏集團懷有不滿,但又感到世事已不可為,于是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態(tài)度,得以保卒余年。
  ②春秋時期的齊景公晚年登上臨淄城外的牛山,見山川之美,感嘆自身生命短暫而痛哭。
  ③松子:赤松子,是古代傳說中的仙人。
  
1.“朝陽不再盛,白日忽西幽”象征著什么?表現(xiàn)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5分)
2.本詩主要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
1.①象征著時光的流逝(1分),表現(xiàn)了詩人對光景西馳,白駒過隙,盛年流水,一去不再的憂傷之感(2分)。
 、谝灿髦覆芪赫䴔嘤娠@赫繁盛趨于衰亡,一去不返,終歸寂滅(1分)。表達了詩人對國運衰落的擔憂(1分)。
2.①對比。“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形成強烈對比,在“悠悠”天道和永恒的宇宙中,曹魏政權都去若俯仰,何況區(qū)區(qū)一介寒士,不過如塵似露,傾刻消亡罷了。
 、谶\用典故。“齊景升丘山”句運用齊景公惜命的典故,“孔圣臨長川”運用孔子傷逝的典故,極寫人生與國運的短促。最后四句運用赤松子和漁父的典故,表達了要跟從赤松子,追隨漁父,即或仙或隱,遠離塵世之紛擾,庶幾可以避患遠禍,得逍遙之樂的思想。(舉出一個例子分析即可)
 、郾扰d。首二句從象征時光流逝的白日寫起,運用比興的藝術手法,使詩意含蓄。

賞析
  “朝陽不再盛,白日忽西幽”,首二句從象征時光流逝的白日寫起。句式與曹植《贈徐干》中“驚風飄白日,忽然歸西山”相同,表現(xiàn)出光景西馳,白駒過隙,盛年流水,一去不再的憂生感情。只不過阮詩未寫“白日”匿于何處,曹詩落實是“西山”。一偏于形象、一偏于說理;一重在寫景起興,一重在寓意象征故也。“去此若塵露,天道邈悠悠”,聞人?說“去此”指“去魏盛時”,謂曹魏之盛在俯仰之間轉瞬即逝。由此可知,首句“朝陽”、“白日”之謂,不僅象征時光袂忽,且有喻指曹魏政權由顯赫繁盛趨于衰亡,一去不返,終歸寂滅的深層寓意。在這里,詩人把人生短促的挽歌與曹魏國運式微的感嘆交融在一起,雙重寓意互相交叉、互相生發(fā),置于詩端而籠罩全篇,下十二句,均受其統(tǒng)攝。

  先是“人生若塵露”二句,以“人生——天道”的強烈對比,寫人生與國運的短促。在“悠悠”天道和永恒的宇宙中,曹魏政權都去若俯仰,何況區(qū)區(qū)一介寒士,不過如塵似露,傾刻消亡罷了。

  下“齊景升丘山”四句,再用齊景公惜命,孔子傷逝的典故,極寫人生與國運的短促!俄n詩外傳》曾記載齊景公游牛山北望齊時說:“美哉國乎?郁郁泰山!使古而無死者,則寡人將去此而何之?”言畢涕淚沾襟!墩撜Z·子罕》則記載孔子對一去不返的流水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在齊景公登牛山,見山川之美,感嘆自身不永痛哭和孔子對流水的惜逝中,詩人對個人命運和對國運的雙重憂慮,比先前的比喻和對比更深了一層。

  如此袂忽的人世,詩人將如何自保?值此深重的憂患,詩人又如何解脫?“去者余不及,來者吾不留”十字,乃大徹大悟語。末六句,詩人斷《楚辭·遠游》、《莊子·漁父》兩章而取其文意。前四句,取《遠游》“往者余弗及兮,來者吾不聞”,“聞赤松之清塵兮,愿承風乎遺則”句意,謂:三皇五帝既往,我不可及也;后世雖有圣者出,我不可待也。不如登太華山而與赤松子游。赤松子是古代傳說中的仙人,與仙人同游而有出世之想,語出《史記·留侯世家》:“愿棄人間事,從赤松子游。”末二句隱括《漁父》句意,表明要擺脫“懷湯火”、“履薄冰”(第三十三首《詠懷·一日復一夕》)的險惡處境,籍以自保和解脫,只有跟從赤松子,追隨漁父,即或仙或隱,遠離塵世之紛擾,庶幾可以避患遠禍,得逍遙之樂。——然而這不過是一時的幻想。仙則無據(jù),隱亦不容,所以終究還是要跌回前面所描寫的陰暗世界。

  阮籍生當魏晉易代之際,統(tǒng)治集團內部的矛盾斗爭日趨殘酷激烈。司馬氏為篡魏自代,大肆殺戮異己,朝野人人側目,亦人人自危,詩人也屢遭迫害。既要避禍全身,又要發(fā)泄內心的憂患與憤懣,因此,只能以曲折隱晦的方式,以冷淡的語言表達熾熱的感情;以荒誕的口吻表現(xiàn)嚴肅的主題。這首詩即運用神話、典故、比興和雙重寓意的寫法,致使其詩意晦澀遙深,雉以索解。鐘嶸《詩品》說阮籍《詠懷詩》“厥志淵放,歸趣難求”。可謂詩界知己。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618780.html

相關閱讀:歐陽修《浮槎山水記》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史記?呂太后本紀第九》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喬吉《【雙調】水仙子?重觀瀑布》閱讀及答案
《周書?宇文貴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戴名世《窮鬼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