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
永夜懨懨歡意少,空夢長安②,認取長安道。為報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隨意杯盤雖草草,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憐春似人將老。
【注】①在三月上旬巳日,古人有“修禊”的習俗,即召宴親友,到水邊嬉游,臨水插花,以驅除不祥,祈求吉利。本詞寫于北宋滅亡后,作者南渡之時。②長安:原為漢唐故都,這里代指北宋都城汴京。
1.詞的上片“為報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兩句中的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5分)
2.詞的下片末尾一句“可憐春似人將老”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百花盛開, 絢麗多姿, 花枝影綽, 光影搖曳 (1分),寫出了美好絢爛的春色(1分),以樂景襯哀情(反襯)(1分),以樂景襯哀情(反襯)(1分),寫出詞人強顏歡笑的內心痛苦(2 分)。
2、春“老”比喻春意闌珊,人“老”歡情減少。(1) 明是傷春, 實則自傷 。( 1 ) 表 分 ) 明是傷春 , 實是自傷 ( ( 分 ) 表達詞人對春天即將逝去(1 分) 、自己年華已逝(1分) 、國家已經(jīng)淪喪(1分)的無奈傷感之情(1 分) 。
二
注:“上巳”,節(jié)日名,古指農歷三月初三。
(1)請根據(jù)“永夜懨懨歡意少,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三句,簡要概括“歡意少”的原因。(3分)
(2)請簡要賞析“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憐人似春將老”子的藝術技巧。(3分)
(3)與《如夢令 · 常記溪亭日暮》相比,兩首詞在語言風格和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4分)
參考答案
(1)(3分)長夜漫漫,輾轉難眠;故國已失,夢境成空;故園相識,思家難歸。
賞析
這首詞題是“上巳召親族”,帶含豐富的思想內容,深厚的感傷情緒,寫得委婉曲折,層層深入而筆意渾成,具有長調鋪敘的氣勢。寫出作者的國破家亡之恨,寄寓詞人對國家社稷的赤子之情。
此詞是李清照生活安定時期召集親族聚會飲宴后有感而作。但是美好的春光月色,意在消愁的酒宴,并未給詞人帶來歡快,相反更勾起對故國的深沉思念和舊家難歸的惆悵。在夢中她還此詞是李清照生活安定時期召集親族聚會飲宴后有感而作。但是美好的春光月色,意在消愁的酒宴,并未給詞人帶來歡快,相反更勾起對故國的深沉思念和舊家難歸的惆悵。在夢中她還很熟悉汴京的道路,可以想見其憶念之切,但是一個很熟悉汴京的道路,可以想見其憶念之切,但是一個" 空"字,畢現(xiàn)失望之情。所以起首三句為全詞定下基調。接著轉折:在怡樂的酒宴中,發(fā)出“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憐春似人將老”的悲嘆,從而委婉曲折地表達了詞人的憂國情懷和對人生的感慨。字,畢現(xiàn)失望之情。所以起首三句為全詞定下基調。接著轉折:在怡樂的酒宴中,發(fā)出“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憐春似人將老”的悲嘆,從而委婉曲折地表達了詞人的憂國情懷和對人生的感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625131.html
相關閱讀:陳所聞《【前調】閶門?夜泊》閱讀及答案
《長安秋望》閱讀答案
《三國志?司馬朗傳》閱讀練習及答案
喬吉《【雙調】水仙子?尋梅》閱讀及答案
《三藏法師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